◎ 熊 濤
家庭理財定律
◎ 熊 濤

理財的核心其實只有兩個:一是要有理財的態度。要精打細算,懂得把握當下生活舒適度和未來生活安全性的平衡,要點就是“會花錢”;其次,就是要懂得理財的一些基本知識和技巧,能把它運用到自己的具體情況里。
所謂4321,就是說我們可以把家庭的收入分成四份,比例分別為40%、30%、20%和10%,把這些錢分別用于投資、基礎生活開銷、機動備用和保險及儲蓄。
這種劃分理論比較像我一開始提到的理財金字塔,只是把風險投資和穩妥投資合并成為40%,將剩下的60%基礎開銷分散成為了生活、備用金以及保險儲蓄。
相比于理財金字塔,4321的劃分原則更容易操作,但是有一個缺陷:它針對的人群每月盈余一般是在五千以上,這樣意義會更大。比如你可以拿兩千元去做基金定投、股票、或者其他投資項目,剩下的三千分散到生活的各個方面。但如果收入只有兩三千,或者盡管收入很高,日常開支也很高,但結余不多,4321的法則就不適用了——總不至于每月只給自己留六七百的生活開支吧?
所謂“80法則”是理財投資中常常會提到的一個原則,意思是放在高風險投資產品里的資產不要超過80減去年齡。比如,你今年30歲,包括存款在內的現金資產有20萬,按照80法則,你放在高風險投資里的資產不可超過50%,也就是10萬。
而到了50歲,你的現金資產有200萬,那么也只能放30%,也就是60萬在高風險投資中。
80法則的目的很明顯,它強調了年齡和風險投資之間的關系——
年齡越大,就越要減少高風險項目的投資比例,從對收益的追求轉向對本金的保障。
(摘自《我們老了花什么》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圖/廖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