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古修 王子燕 郝多多
103例胎兒消化道畸形產前超聲診斷分析
申古修 王子燕 郝多多
目的 探討各種類型胎兒消化道畸形產前超聲檢查的臨床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103例胎兒消化道畸形的聲像圖特征、產后診斷的符合率。結果 常見的胎兒消化道畸形共有8種, 分別為食道閉鎖、胃擴張、十二指腸狹窄或閉鎖、空腸與回腸閉鎖、結腸閉鎖、腸重復畸形、先天性巨結腸、胎糞性腸梗阻。103例胎兒消化道畸形經引產后尸檢、產后超聲及其他影像學檢查證實, 超聲診斷符合率為92.23%。結論 胎兒消化道畸形的種類較多, 預后各異, 產前超聲檢查能較準確地診斷多數胎兒消化道畸形, 為臨床提供決策信息。
產前超聲;胎兒;消化道畸形
胎兒胃腸道畸形是一類常見的先天畸形[1], 胎兒消化道是產前超聲檢查的重要內容, 超聲是首先影像學檢查方法。本研究選取2008年10月~2014年10月于本院就診的經產前超聲檢查診斷的103例消化道畸形胎兒的聲像圖特征、產后診斷的符合率進行回顧性分析, 探討超聲檢查對胎兒消化道畸形的診斷價值, 為臨床應用提供科學依據?,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對2008年10月~2014年10月于本院超聲科進行產前超聲檢查發現的103例胎兒消化道發育異常的聲像圖特征進行回顧性分析。超聲檢查消化道發育異常的孕婦年齡21~38歲, 平均年齡(29.42±3.75)歲, 孕周19~31周,平均孕周(24.32±2.12)周。對首次發現消化道發育異常胎兒建議3~4周后或定期復查或到具有產前診斷資質的上級醫院進一步檢查確診。
1.2 檢查方法 使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3.5~5.0 MHz)對孕婦進行檢查。孕婦取仰臥位, 必要時側臥, 首先對胎兒進行全面的常規超聲檢查, 按照從頭到腳的順序, 對各部位不同角度的切面進行觀察, 包括頭圍、腹圍、脊柱、心臟及肝腎胃腸腹腔以及胎兒四肢、羊水、胎盤等, 在腹圍掃查時注意多切面掃查或動態觀察有無胎兒消化道畸形, 有無其他器官合并畸形, 若發現異常, 則需0.5 h后再復查或隔日復查, 記錄超聲成像結果, 并編號存檔。
1.3 診斷標準[2]根據超聲檢查結果采取引產或分娩等處理措施, 將產后超聲及其他影像學檢查結果, 手術病理檢查結果及引產或分娩后胎兒的實際情況與產前超聲檢查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以胎兒的實際情況為診斷標準。
本研究的103例胎兒消化道畸形可分為8種類型, 其中食道閉鎖16例、胃擴張6例、十二指腸梗阻50例、小腸狹窄或閉鎖9例、結腸閉鎖9例、先天性巨結腸2例、腸重復畸形5例、胎糞性腸梗阻6例。42例經引產后尸檢證實40例與產前超聲診斷結果相符、誤診2例, 61例經產后超聲及其他影像學檢查證實, 與產前超聲診斷結果相符的55例、誤診6例。產前超聲診斷符合為 92.23%, 其中食道閉鎖、胃擴張、十二指腸狹窄或閉鎖、結腸閉鎖、胎糞性腹膜炎診斷符合率較高;空回腸狹窄或閉鎖、腸重復畸形、先天性巨結腸診斷符合率偏低。見表1。
結合產前超聲圖像, 分析誤診原因主要為超聲檢查對消化系統畸形早期缺乏特異性表現;而中晚期須通過是否顯示胃泡, 胃、腸腔擴張, 羊水過多等間接征象才能發現。食道閉鎖誤診1例, 產前超聲檢查時顯示較正常的胃泡, 產后手術證實為合并氣管食管瘺。胃擴張誤診1例, 分析原因, 超聲檢查僅發現胃泡稍增大, 未進行動態觀察及隨診, 可能是檢查人員警惕性不高。小腸閉鎖一般在孕晚期才能檢出, 誤診2例, 可能與超聲檢查時孕周(22周+)較小有關。結腸閉鎖誤診1例。該病例產前超聲檢查無明顯結腸擴張, 產后手術證實為直腸尿道瘺。先天性巨結腸誤診2例, 誤診率非常高, 可能是由于先天性巨結腸產前超聲診斷較困難。腸重復畸形誤診1例, 產前超聲診斷為腹腔囊性包塊。管狀腸重復畸形多與主腸管相通, 超聲難以發現。產前超聲檢查可以顯示消化道擴張的部位和程度, 但對胎兒腸道梗阻部位及梗阻遠端腸道的觀測受限, 對腸旋轉不良、肛門閉鎖等診斷敏感性差, 因而出現誤診。

表1 103例胎兒消化道畸形的檢查結果(n, %)
胎兒消化道畸形是常見的先天性畸形, 是新生兒外科臨床涉及較多的疾病之一[3], 可分為3個方面:消化器官的位置不正常翻轉;消化道組織的分化過程未完成;消化道各器官的分化結果不合理。常見的消化道畸形有食道閉鎖、胃擴張、十二指腸狹窄或閉鎖、空腸與回腸閉鎖、結腸閉鎖、腸重復畸形、先天性巨結腸、胎糞性腸梗阻等。產前超聲檢查操作簡單、安全, 可信度高, 是胎兒消化道畸形的首選影像學檢查方法。
胎兒腹腔內結構較多, 超聲圖像變異性較大, 應熟悉生理狀況下的聲像圖表現及變異, 進行動態觀察, 同時參考羊水量及有無合并其他畸形進行全面分析, 才能做出正確診斷[4]。通常在孕15周后可通過超聲圖像觀測到胃泡, 而食管閉鎖的伴生聲像圖像為胃泡過小或無胃泡, 個別可探及擴張的近端食管盲端。多在產前超聲圖像中無法直接顯示, 主要判定依據為醫生的臨床經驗[5]。當胃泡大小發生變化時, 首先考慮是否由于超聲探頭刺激而導致的胃排空或羊水進入, 若重復檢查多次, 結果均一致, 可考慮胎兒是否發生先天胃畸形。
腸管狹窄或閉鎖是由于腸管分化過程受阻, 腸管的空泡化程度不徹底, 嚴重時還可能造成腸管扭轉[6]。十二指腸梗阻是僅次于回腸最易發生閉鎖的部位, 產前超聲診斷符合率相當高, 且應力爭診斷或排除伴發畸形。若胎兒腹部的腸管切面超聲圖像顯示十二指腸近段明顯擴張, 且無線性回聲, 上腹橫切面可見“雙泡征”, 并伴有羊水過多, 可判定為十二指腸閉鎖。小腸閉鎖一般在晚孕期才能檢出, 胎兒的腹部超聲表現為小腸擴張, 多個無回聲腸管切面持續存在, 多個囊泡或柱狀腸管影, 腸蠕動增強。小腸閉鎖的類型復雜多樣, 產前超聲診斷符合率低于十二指腸梗阻。結腸閉鎖的聲像圖主要表現為結腸擴張, 大腸直徑隨著孕周的增大而增大,但若未檢出腸管擴張, 不能除外肛門閉鎖的可能[7]。肛門閉鎖的聲像圖中有明顯的“U”狀腸管和“雙葉征”, 且胎兒腹部顯著增大;對于肛門閉鎖, 產前超聲診斷缺乏特異性。先天性巨結腸癥也是胎兒先天性消化道異常的病癥之一,多數學者認為是由遺傳因素和腸壁內微環境改變等共同作用所致[8]。腸重復畸形以胚胎早期消化道再管化受障礙學說為主, 表現為圓形或橢圓形囊性暗區。
本研究報告了8種胎兒消化道畸形, 其中食道閉鎖、胃擴張、十二指腸狹窄或閉鎖、結腸閉鎖、胎糞性腸梗阻等診斷符合率較高, 空回腸及結腸閉鎖、腸重復畸形、先天性巨結腸診斷符合率較低, 但本研究樣本量偏少, 還不能真實反映診斷符合率, 以后應繼續擴大樣本量。近年來, 超聲技術發展迅速, 彩色多普勒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廣, 在消化道畸形的檢查中, 對胃腸的逆蠕動顯示更為直觀, 能夠提高胎兒消化道畸形的檢出率。隨著臨床應用的深入, 三維超聲影像技術日益成熟, 在醫學影像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將大大提高診斷效率。
綜上所述, 產前超聲檢查對胎兒消化道畸形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 對減少出生缺陷, 提高圍生期質量起到極大的積極作用, 有較大的臨床價值。
[1] 李勝利.胎兒畸形產前超聲診斷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4:294.
[2] 謝瓊.產前超聲在胎兒消化道異常診斷中的價值.中國醫藥指南, 2013, 11(20):204-205.
[3] 馮翠竹, 馬繼東, 葉蓁蓁, 等.44 例十二指腸梗阻患兒的產前診斷、圍產期管理與治療.中華圍產醫學雜志, 2011, 14(8): 449-452.
[4] 馬繼東, 馮翠竹, 王瑩, 等.30例胎糞性腹膜炎患兒的產前診斷、 圍產期管理與治療效果.中華圍產醫學雜志, 2013, 16(11): 651-655.
[5] 鄧靜花.產前常用超聲切面檢查在胎兒畸形篩查中的應用.中外醫療, 2012, 31(10):519-521.
[6] 周愛霞,葛素紅.基層醫院產前超聲在消化道先天異常診斷中的應用35例分析.中國誤診學雜志, 2011, 11(30):390-391.
[7] 雷鴻雁.超聲檢查在胎兒產前篩查中的應用價值.中國實用醫藥, 2013, 8(21):314-315.
[8] 王珠麗.超聲檢查在胎兒產前篩查中的應用價值評價.中國實用醫藥, 2012, 7(24):425-42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2.063
2015-02-26]
523843 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醫院超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