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雄豪
小劑量甲狀腺素治療慢性腎臟病患兒的療效及甲狀腺激素水平變化
薛雄豪
目的 對小劑量甲狀腺素治療慢性腎臟病患兒的療效及甲狀腺激素水平變化進行分析和探討。方法 100例慢性腎臟病患兒, 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50例。其中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治療, 觀察組患兒采用小劑量甲狀腺素治療, 比較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和甲狀腺激素水平變化。結果 治療后, 兩組患兒的血清白蛋白(ALB)和血紅蛋白(Hb)水平有了顯著升高, 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有了顯著下降, 治療前后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且與對照組相比, 觀察組患兒的SCr和BUN水平下降更明顯(P<0.05);治療前后對照組患兒的血清游離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血清游離甲狀腺素(FT4)以及促甲狀腺激素(TSH)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兒FT3、FT4明顯升高, TSH明顯下降, 治療前后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小劑量甲狀腺素應用于慢性腎臟病患兒的治療中, 療效確切, 且能夠有效改善甲狀腺功能。
慢性腎臟病;小劑量;甲狀腺素;臨床療效;甲狀腺激素
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是指臨床上除了急性腎炎和急性尿路感染以外的大多數腎臟疾病的統稱,它主要包括膜性腎病、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隱匿性腎炎、腎盂腎炎、紅斑狼瘡腎炎、痛風腎、以及腎病綜合征等。為了探討小劑量甲狀腺素治療慢性腎臟病患兒的療效及甲狀腺激素水平變化, 本文主要選擇100例慢性腎臟病患兒進行研究, 分別給予常規治療和小劑量甲狀腺素治療, 并在治療結束后比較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以及甲狀腺激素水平變化,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在本院進行治療的100例慢性腎臟病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兒經診斷均符合2002 年美國腎臟病基金會關于慢性腎臟病及透析臨床實踐指南公布的CKD標準[1]。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50例。觀察組男29例, 女21例, 年齡1.4~15.0歲, 平均年齡(9.1±3.7)歲,平均病程(8.5±3.7)個月;其中16例為原發性腎病綜合征, 11例為慢性間質性腎炎, 10例為慢性腎小球腎炎, 其余13例為其他病因;疾病分期為:15例Ⅲ期, 17例Ⅳ期, 18例Ⅴ期。對照組男30例, 女20例, 年齡1.5~15.2歲, 平均年齡(8.9±3.8)歲, 平均病程(8.7±3.9)個月;其中15例為原發性腎病綜合征, 13例為慢性間質性腎炎, 10例為慢性腎小球腎炎, 其余12例為其他病因;疾病分期為:16例為Ⅲ期, 15例為Ⅳ期, 19例為Ⅴ期。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病程以及疾病分期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入院后對所有患兒進行常規降壓治療、抗生素治療、飲食指導、改善貧血以及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失調治療, 觀察組患兒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增加小劑量甲狀腺素治療, 治療方法為:清晨左旋甲狀腺素(德國默克公司,注冊證號H20100524, 規格為100 μg 100粒裝)口服, 用量25~50 μg/次, 1次/d。治療療程為4周。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兒的癥狀和體征進行觀察, 看其是否有惡心嘔吐、納少腹脹、面色晦暗、倦怠乏力以及夜尿清長等表現;治療前后對兩組患兒的體重、血壓、心率、尿常規、血常規以及腎功能進行檢查并記錄, 測定指標主要包括Hb、ALB、SCr、BUN指標;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對兩組患兒的甲狀腺功能進行測定, 測定內容主要包括FT3、FT4以及TSH。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比較分析 治療后, 兩組患兒的ALB和Hb水平有了明顯升高, SCr和BUN水平有了明顯下降,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與對照組相比, 觀察組患兒的SCr和BUN水平下降更明顯(P<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的甲狀腺功能測定結果比較分析 經治療,對照組患兒的FT3、FT4以及TSH無明顯變化(P>0.05), 觀察組患兒FT3、FT4明顯升高, TSH明顯下降, 治療前后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各項指標檢測結果比較()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各項指標檢測結果比較()
注:與治療前相比,aP<0.05;與對照組相比,b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ALB(g/L) Hb(g/L) SCr(μmol/L) BUN(μmol/L)觀察組 50 治療前 38.4±6.2 99.3±15.2 352.5±115.4 18.3±3.1治療后 41.9±7.1a 105.6±17.3a 218.4±95.8ab 15.5±2.5ab對照組 50 治療前 38.7±6.1 99.2±15.1 350.6±113.1 18.2±3.3治療后 41.7±7.2a 103.8±17.0a 261.2±99.0a 17.1±2.6a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甲狀腺功能測定結果比較()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甲狀腺功能測定結果比較()
注:觀察組治療前后相比, P<0.05;對照組治療前后相比, 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FT3(pmol/L) FT4(pmol/L) TSH(mIU/L)觀察組 50 治療前 3.5±1.3 9.4±3.5 2.9±1.3治療后 4.8±1.8 3.5±4.7 2.1±0.9對照組 50 治療前 3.6±1.5 9.5±3.4 2.8±1.2治療后 3.7±1.7 9.8±3.5 2.8±1.1
腎臟疾病往往會正常甲狀腺病態綜合征(euthyroid sick syndrome, ESS), 導致患兒甲狀腺功能性發生改變。有學者通過對病歷的分析指出, 慢性腎功能衰竭常伴甲狀腺功能異常。現階段ESS的研究認為該疾病發生的機制主要有以下3種:①ESS患兒甲狀腺外周組織中5’脫碘酶的活性和濃度下降,進而抑制了T4轉化為T3;②是下垂體對外周血T3、T4的反應能力下降;③患兒由于透析而發生甲狀腺球蛋白丟失和碘負荷增加, 進而導致甲狀腺功能異常[2,3]。在本組研究中,經治療, 觀察組患兒的SCr和BUN水平與對照組相比有了明顯的下降(P<0.05)。由此可見, 觀察組的治療效果明顯由于對照組。另外, 觀察組患兒的FT3、FT4和TSH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 提示甲狀腺素水平也可以作為療效檢測和預后評價的一種有效指標, 這也與曹慧霞等[4]的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 小劑量甲狀腺素應用于慢性腎臟病患兒的治療中, 療效確切, 且能夠有效改善甲狀腺功能。
[1] 李琪,肖群文,賀湘英,等.慢性腎臟病患兒血清甲狀腺素水平變化的意義.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2008, 23(17):1349-1350.
[2] 王亞均,葉正蔚.慢性腎臟病患兒小劑量甲狀腺素治療的作用及甲狀腺激素水平變化的意義.重慶醫科大學學報, 2009, 34(9):1263-1265.
[3] 王慧敏,崔麗娟,魏瑋,等.慢性腎臟病患兒血清甲狀腺激素測定的臨床意義.江蘇醫藥, 2011, 37(14):1652-1654.
[4] 曹慧霞,丁士新,馬旭,等.非透析慢性腎臟病患兒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患病情況及其危險因素研究.中國全科醫學, 2012, 15(26):3012-301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2.068
2015-03-17]
516000 惠州仲愷高新區人民醫院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