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蘭
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中的臨床效果
李玉蘭
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進行全身麻醉手術的患者200例, 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100例。對照組使用丙泊酚、芬太尼以及維庫溴銨進行 全身麻醉,觀察組同樣使用丙泊酚、芬太尼以及維庫溴銨, 并輔用右美托咪定進行全身麻醉, 比較兩組患者的麻醉效果。結果 兩組患者在RASS評分和丙泊酚劑量方面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術中心率和平均動脈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比較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中安全性較好, 能夠有效產生鎮靜、鎮痛等效果, 且其對心血管具有穩定保護功能,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右美托咪定;全身麻醉;臨床效果
在臨床手術過程中, 由于患者對手術存在一定恐懼、緊張的心理, 而手術操作造成的疼痛等也會增加患者的不良情緒, 造成患者的血壓增高、心率加快, 最終導致患者機體代謝免疫功能的失常。因此, 在手術前對患者進行有效的鎮靜催眠, 降低其手術過程中的不良反應以及機體應激性反應的發生, 對確保患者的手術麻醉效果, 提高其治療效果具有積極意義[1,2]。本研究對進行全身麻醉的患者應用右美托咪定,取得了較好的麻醉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于本院進行全身麻醉手術的患者200例, 所有患者均無明顯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或肝腎功能障礙。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其中觀察組100例, 男56例, 女44例;年齡23~70歲, 平均年齡(39.6±10.8)歲;對照組100例,男55例, 女45例;年齡25~71歲, 平均年齡(39.8±10.6)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均需于術前注射阿托品和苯巴比妥鈉, 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進行常規生命體征監測, 并在建立靜脈通道后, 開始進行全身麻醉。觀察組患者在進行麻醉誘導前給予右美托咪定:將右美托咪定用生理鹽水稀釋至4 μg/ml, 并以0.6 μg/kg的劑量進行靜脈緩慢輸注, 且輸注需超過10 min, 隨后所有患者均使用丙泊酚進行誘導麻醉, 首次應用2.0 mg/kg, 隨后以20 mg/min的速度靜脈泵入, 直至患者意識消失,向患者輸注2 μg/kg的芬太尼、0.15 mg/kg的維庫溴銨進行氣管插管[3,4]。維持用丙泊酚8 mg/(kg·h), 并使用0.2 μg/(kg·h)的右美托咪定輸注速度維持, 手術結束前30 min停用右美托咪定。對照組患者應用等量的生理鹽水代替觀察組的右美托咪定, 麻醉方法同觀察組。
1.3 觀察指標 在患者麻醉5 min后采用RASS評分對其進行麻醉及鎮靜效果的評價, 記錄患者手術過程中丙泊酚的應用量;觀察并記錄患者在術前、術中、術后心率和平均動脈壓的變化情況, 并進行組間分析和比較;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術中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并進行比較與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RASS評分和麻醉藥量的比較 兩組患者在RASS評分和丙泊酚藥量方面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心率、平均動脈壓變化情況分析 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術中心率和平均動脈壓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比較, 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RASS評分和麻醉藥量的比較()

表1 兩組患者RASS評分和麻醉藥量的比較()
注:與對照組相比,aP<0.05
組別 例數 RASS評分(分) 丙泊酚藥量(g)觀察組 100 3.46±0.66a 0.068±0.020a對照組 100 1.76±0.45 0.210±0.030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心率、平均動脈壓變化情況分析()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心率、平均動脈壓變化情況分析()
注:術中與對照組比較,aP<0.05;1 mm Hg=0.133 kPa
組別 例數 心率(次/min) 平均動脈壓(mm Hg)術前 術中 術后 術前 術中 術后觀察組 100 76.1±11.5 61.1±10.3a 77.3±9.8 108.7±15.2 61.3±5.8a 98.7±14.6對照組 100 75.9±11.3 67.8±9.6 78.4±8.8 106.9±15.1 65.2±6.3 102.3±16.5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
右美托咪定是一種新型的選擇性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它是一種具有鎮靜、鎮痛、抗焦慮等多種功能的藥物[5]。多數臨床研究顯示, 該制劑可通過對中樞神經突觸的作用, 抑制患者機體內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 有效降低其突觸后膜的興奮性;它還能夠通過介導G蛋白耦聯, 抑制患者機體環磷腺苷的合成;同時它還可對鈣離子內流產生抑制作用, 使細胞遞質的釋放受到阻礙, 并對鉀通道產生激活作用, 使突觸前后產生抑制[6,7]。右美托咪定在應用于臨床進行全身麻醉術中往往具有鎮靜、鎮痛效果較好的特點, 它作用的時間較短, 患者鎮靜程度可隨時調節, 迅速恢復;同時, 該制劑在降低患者行為能力的同時保留了患者短期記憶、注意力等功能, 因此患者在迅速入睡后可迅速被喚醒, 使其在術中與醫師更加清晰的進行溝通, 提高患者手術過程的舒適水平[8]。此外, 右美托咪定在麻醉過程中可對患者心血管產生穩定保護作用, 它能夠通過對患者心血管中樞腦干系統對患者機體交感神經的輸出產生調節作用, 進而產生降低患者心率、血壓水平的功效, 提高患者麻醉效果[9]。
本研究在全手術過程中對患者應用右美托咪定進行輔助全身麻醉, 研究結果顯示, 應用右美托咪定進行輔助全身麻醉的患者RASS評分高和丙泊酚用藥量少, 這表明右美托咪定組患者的麻醉及鎮靜效果較好, 并能夠有效減少麻醉藥物丙泊酚的用量, 同時, 其鎮靜水平能夠迅速調整至預期水平,與以上理論相符;此外, 與未輔用右美托咪定全身麻醉組患者相比, 右美托咪定全身麻醉患者在術中心率、平均動脈壓水平較低, 更接近正常水平, 這表明右美托咪定對人體心血管穩定保護的功能確實有效;同時, 兩組患者在麻醉過程中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并無明顯差異, 表明了右美托咪定應用于臨床, 輔助全身麻醉安全性較好。
綜上所述, 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中, 安全性較好,能夠有效產生鎮靜、鎮痛等效果, 且其對心血管具有穩定保護功能,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文竹,鄭佳利.舒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啶應用于臨床麻醉及術后鎮痛的效果觀察.醫學綜述, 2014, 19(21):3986-3987.
[2] 劉義超,郭慶艷,楊文超,等.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的臨床研究.中國醫藥科學, 2014, 15(21):108-110.
[3] 程曉云,田卓敏,梁萍英.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的臨床分析.實用醫技雜志, 2014, 16(11):1224-1225.
[4] 金震,文艷,張曉群.右美托咪啶用于全身麻醉臨床分析.吉林醫學, 2013, 21(36):7645-7646.
[5] 彭沛華,陳燕,曾毅.右美托咪定和咪達唑侖用于清醒插管患者鎮靜的效果比較.實用醫學雜志, 2011, 27(13):2428-2429.
[6] 王民,趙秀英,查振啟,等.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中的臨床效果觀察.中國實用醫藥, 2014, 8(13):159-160.
[7] 袁靜,郭長春,李涵葳.右美托咪定用于椎管內麻醉中清醒鎮靜的臨床觀察.現代醫院, 2011, 23(11):29-31.
[8] 高建瓴,詹英,楊建平,等.右美托咪定輔助全身麻醉患者的鎮靜及全身麻醉藥物的節儉作用.上海醫學, 2010, 10(6):525-527.
[9] 莫偉波,黎必萬.右美托咪定在全身麻醉中的應用進展.吉林醫學, 2012, 11(31):6850-685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2.117
2015-01-29]
528437 廣東中山火炬開發區醫院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