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益娟 鄭婉文 林燕芬
產房早期護理干預對產后母乳喂養的影響
邱益娟 鄭婉文 林燕芬
目的 探討產房早期護理干預對產后母乳喂養的影響, 進一步指導臨床。方法 1000例健康產婦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50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產房早期護理干預, 對比分析兩組產婦泌乳開始時間及24 h、48 h內泌乳量、母乳喂養率等情況。結果 觀察組產后泌乳時間明顯早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24 h、48 h內泌乳量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后42 d母乳喂養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產房早期護理干預能有效的促進產后早期乳汁分泌, 保證乳汁充足, 提高母乳喂養率, 有利于產婦的早期恢復及新生兒的健康成長。
產房;早期護理干預;產后母乳喂養;影響
產婦在分娩過程中, 體力極度消耗, 給產婦心理和生理均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出現乳汁分泌不足、子宮復舊不良等情況。母乳喂養既能夠滿足新生兒的營養需要, 也能夠促進產婦的身心健康, 同時增加母嬰之間的感情[1]。近年來,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們不僅對醫療水平的高要求, 同時也對護理要求有所提高。研究表明[2], 提高產后產房早期護理干預能夠有效促進乳汁的分泌, 增加母乳喂養率。本院對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產婦分娩后給予產房早期護理干預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健康產婦1000例, 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500例。觀察組中初產婦389例, 經產婦111例;年齡22~36歲,平均年齡(25.8±3.5)歲;孕周38~41周, 平均孕周(39.1±1.3)周;自然分娩332例, 剖宮產168例。對照組中初產婦367例,經產婦133例;年齡21~34歲, 平均年齡(23.6±3.3)歲;孕周37~42周, 平均孕周(38.8±1.6)周;自然分娩316例, 剖宮產184例。兩組患者年齡、產次、孕周、分娩方式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干預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 包括母嬰早接觸、早吮吸和哺乳的健康宣教, 母乳喂養的方法及注意事項等。而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產房早期護理干預, 包括:①心理護理:護理工作人員幫助產婦建立信心, 進入產房后, 給予產婦講解有關提高母乳喂養的技巧,幫助產婦糾正錯誤的認識, 緩解產后哺乳帶來的心理壓力,從而建立母乳喂養的信心。②早期乳房按摩:產婦分娩后,先給予乳房進行熱敷, 用合適溫度的熱毛巾進行乳房包裹。同時順時針方向按摩乳房根部和牽拉乳頭, 通過不斷的刺激可以促進乳汁的分泌。③早接觸早吸吮:當胎兒娩出后,在護理工作人員的幫助下盡早與產婦進行身體接觸, 有助于幫助胎兒熟悉母親的氣味, 給母乳喂養提供條件。乳房按摩后由護理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懷抱胎兒即刻讓新生兒進行早吸吮, 產婦可以采取側臥位, 將胎兒臉部貼近產婦的乳頭處, 產婦托住乳房, 指導產婦主動將乳頭接觸胎兒嘴唇,誘發胎兒進行吸吮, 也可囑咐產婦進行乳房擠壓進行排乳。④飲食護理:囑咐產婦術后盡快進食, 以米湯類為主的半流質飲食, 多食蔬菜和水果, 這樣可促進胃腸蠕動從而促進乳汁的分泌。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產婦泌乳開始時間及24 h、48 h內泌乳量、母乳喂養率等情況。
1.4 泌乳量判斷標準[3]乳汁充足:充分滿足新生兒吮吸,且吮吸后仍有充足的乳汁分泌;乳汁適中:充分滿足新生兒吮吸, 但吮吸后無乳汁分泌;乳汁不足:不能滿足新生兒吮吸,吮吸后新生兒出現哭鬧;無乳汁:無乳汁分泌。
1.5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等級計數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泌乳開始時間、母乳喂養率情況比較 觀察組產后泌乳時間明顯早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產后42 d母乳喂養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產后24 h、48 h泌乳量比較 觀察組產婦24 h、48 h內泌乳量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產婦泌乳開始時間、母乳喂養率比較[, n(%)]

表1 兩組產婦泌乳開始時間、母乳喂養率比較[, n(%)]
注:與對照組相比,aP<0.05
組別 例數 泌乳開始時間(h) 母乳喂養率觀察組 500 39.3±15.5a 448(89.6)a對照組 500 46.6±13.2 355(71.0)

表2 兩組產婦產后24 h、48 h泌乳量比較(n)
乳汁分泌主要是由產婦體內的雌激素、孕激素以及胎盤生乳素急劇下降, 從而抑制下丘腦分泌和釋放催乳素抑制因子, 在其作用下乳汁進行分泌[4]。影響乳汁分泌正常的因素眾多, 主要包括心理因素和喂養方式、方法不當造成的, 因此進行早期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的改善產婦緊張、焦慮的心理負擔, 也指導了如何進行母乳喂養, 以及通過乳房按摩來促進乳汁分泌等[5]。
本院對產婦實施早期產房護理干預取得了滿意的效果,本組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產后泌乳時間、產婦24 h、48 h內泌乳量、產后42 d母乳喂養率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心理護理能夠幫助產婦減輕心理負擔,不必擔心今后的母乳喂養問題。乳房早期按摩對產婦早期泌乳和減少乳房疾病、促進母嬰身心健康有重要的意義。當新生兒早期進行吸吮乳頭, 通過可將傳導信號傳送給下丘腦,抑制分泌催乳素抑制因子, 刺激垂體催乳素的釋放, 促進乳汁分泌[6]。
綜上所述, 對產婦進行產房早期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高乳房泌乳率, 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1] 韓秀慧, 史榮花.早期護理干預對剖宮產產婦產后泌乳效果的影響.全科護理, 2013, 11(2):131-132.
[2] 李鳳.早期護理干預對剖宮產產婦母乳喂養的影響.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 2013, 16(3):464-465.
[3] 劉梅.產房內早期護理干預對產后母乳喂養的影響.全科護理, 2014, 12(9):786-787.
[4] 趙慧娟.早期護理干預在產后催乳、產后康復應用中的效果觀察.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 2013, 35(3):426.
[5] 王連英.早期護理干預措施對產后乳汁分泌的影響.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 2012, 8(4):412-413.
[6] 宋玉磊.護理干預在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中的作用.中國醫藥指南, 2012, 10(23):44-45.
Influence of delivery room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ostpartum breast feeding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nfluence of delivery room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ostpartum breast feeding, in order to provide further guidance.Methods A total of 1000 healthy puerper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50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delivery room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Lactation start time and lactation volumes within 24 and 48 h, breast feeding rat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much earlier postpartum lactation ti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lactation volumes within 24 and 48 h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remarkably higher breast feeding rate in postpartum 42 d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 Delivery room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accelerate early postpartum milk secretion, guarantee sufficient milk, improve breast feeding rate, and it is helpful for puerperal early recovery and neonatal healthy growth.
Delivery room;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Postpartum breast feeding; Influence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2.120
2015-03-27]
528403 廣東省中山市人民醫院
QIU Yi-juan,ZHENG Wan-wen, LIN Yan-fen.
Guangdong Zhongshan City People’s Hospital, Zhongshan 528403,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