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純華
ICU氣管切開患者肺部感染的護理干預措施及效果
李純華
目的 探討ICU氣管切開患者肺部感染護理措施及臨床效果。方法 進行ICU氣管切開肺部感染的72例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36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 實驗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措施。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并發癥發生情況和臨床情況。結果 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 不良反應發生率較對照組患者明顯降低, 癥狀消失時間和ICU轉出時間明顯縮短,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ICU氣管切開肺部感染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干預可以明顯提高護理效果, 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 縮短癥狀消失時間和ICU轉出時間, 臨床值得推廣應用。
氣管切開;肺部感染;綜合護理干預
ICU治療患者病情危重, 患者因免疫力低下對病毒及細菌感染抵抗能力降低[1]。氣管切開為臨床治療氣道阻塞的重要方案, 成為治療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氣管切開可導致多種細菌進入氣管切口, 侵害患者支氣管及肺部, 患者因伴有抵抗能力下降, 最終引發肺部感染[2]。本文通過對本院收治的72例ICU氣管切開肺部感染患者隨機分組, 討論ICU氣管切開患者肺部感染護理措施及臨床意義, 現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2年11月~2014年10月在本院進行ICU氣管切開肺部感染的72例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6例。其中實驗組男23例, 女13例, 年齡32~85歲,平均年齡(69.31±5.24)歲, 按照合并疾病劃分, 腦出血患者11例, 呼吸衰竭患者7例, 腦梗死患者9例, 顱腦外傷患者9例;對照組男21例, 女15例, 年齡31~86歲, 平均年齡(70.13±4.96)歲, 按照合并疾病劃分, 腦出血患者10例, 呼吸衰竭患者6例, 腦梗死患者11例, 顱腦外傷患者9例。所有患者均進行ICU氣管切開出現肺部感染, 同時排除藥物嚴重過敏、精神疾病等。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 主要包括生命體征觀察和用藥護理等。實驗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應用綜合護理干預措施, 主要包括[3-5]:①環境護理:ICU病區內定時消毒通風, 保證病區溫度、濕度適宜, 濕度應保證60%、溫度保持在22℃左右, 保證病房安靜, 進出的醫護人員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及時為探視家屬更換衣物;②加強生命體征監測:定時為患者測量體溫、血壓、脈搏, 了解患者意識和身體變化情況, 患者若出現危重癥狀及時同醫師溝通, 并積極進行處理;③氣管切口護理:嚴密觀察患者切口變化,注意出血特征, 切口應保持干燥, 結合切口清潔度和分泌物情況及時更換藥物, 若發現患者紗布出現痰液浸漬應及時更換, 應用0.5%碘伏消毒, 每天消毒創口, 應用抗菌藥物時應進行藥敏實驗;④呼吸道濕化:應用濕化系統濕化呼吸道,使痰液粘稠度下降, 防止痰痂形成, 降低導管堵管發生率;⑤吸痰護理:在吸痰過程中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充分吸取氣管和口鼻腔的分泌物, 保證患者吸氣肺部充分膨脹, 吸痰前后均應給予純氧, 每隔8 h進行1次霧化吸入, 結合痰液細菌分析結果給予藥物吸入;⑥口腔護理:測定患者口腔pH值,若pH較高時應用硼酸液擦洗, 若pH較低時應用2%碳酸氫鈉擦洗, 若pH值為中性應用3%雙氧水或生理鹽水擦洗口腔,必要時可在口咽部涂抹抗菌膏, 應用兩性霉素B、妥布霉素和多黏霉素E混合涂抹于黏膜和口咽部, 3次/d;⑦提高患者抬高床頭依從性:患者若無禁忌證應保證體位抬高45°,管道妥善固定, 定時檢查管道是否脫出;⑧胃管留置加強營養:患者病情允許情況應盡早給予腸內營養, 插入胃管應用鼻飼飲食, 通過加強營養提高患者機體抵抗能力, 降低肺部感染發生率, 注入營養時不應過快, 避免發生誤吸, 吸痰時可能引發胃內容物反流, 因此鼻飼前應充分吸痰;⑨心理干預:通過給予患者及家屬心理干預, 爭取患者家屬理解和配合, 向患者家屬講解肺部感染病因及積極預防措施, 例如環境干預等, 對意識清醒患者給予心理干預, 緩解患者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 爭取患者以積極心態配合治療。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并發癥發生情況和臨床情況。療效判定標準[6]:①治愈:患者肺部感染消失, 病情康復;②有效:患者肺部感染癥狀緩解,病情轉好;③無效:患者肺部感染加重, 甚至死亡。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脫管、局部感染、皮下氣腫、出血、導管阻塞。總有效率=(治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實驗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護理效果對比 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實驗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實驗組患者脫管、局部感染、皮下氣腫、出血、導管阻塞等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實驗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臨床情況對比 實驗組患者癥狀消失時間和ICU轉出時間同對照組患者比較明顯縮短,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n(%)]
表3 兩組患者臨床情況比較(, d)

表3 兩組患者臨床情況比較(, d)
注:與對照組相比,aP<0.05
組別 例數 癥狀消失時間 ICU轉出時間實驗組 36 6.07±1.21a 7.37±2.97a對照組 36 8.52±1.53 10.15±3.26
氣管切開為臨床急救和搶救的重要治療措施, 可有效解除呼吸功能失常、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等引發的呼吸困難。隨著醫學的發展, 氣管切開已經由搶救性切開發展成為預防性切開和治療性切開[7]?;颊邭夤芮虚_后, 呼吸道同外界相關, 機體防御能力被破壞, 易引發肺部感染。ICU氣管切開合并肺部感染可影響治療效果, 嚴重時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手術時間延長、長時間使用抑酸劑等因素均導致患者呼吸肌力降低, 排痰功能受阻, 患者在治療前伴有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等疾病, 均易引發肺部感染[8-10]。ICU氣管切管患者由于綜合護理干預措施, 可使痰液稀釋, 促進痰液排出, 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可降低感染發生率。
本研究顯示, 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脫管、局部感染、皮下氣腫、出血、導管阻塞等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 癥狀消失時間和ICU轉出時間較對照組患者明顯縮短,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ICU氣管切開肺部感染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措施, 可提高護理質量, 降低相關并發癥發生幾率, 縮短治療時間, 改善預后,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降低呼吸道感染發生的危險性, 臨床值得推廣應用。
[1] 姜俊萍.復方氯己定含漱液聯合綜合護理防治ICU氣管切開患者肺部感染29例.中國藥業, 2014, 23(1):69-71.
[2] 王衛.護理干預對重型顱腦損傷氣管切開患者肺部感染的作用.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2, 16(12):51-53.
[3] 李景華.綜合護理干預預防ICU氣管切開患者肺內感染效果分析.中國傷殘醫學, 2014, 22(9):79-80.
[4] 李治豐.重癥監護室氣管切開患者肺部感染的預防及護理.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3, 21(1):132-133.
[5] 楊偉偉.氣管切開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險因素及護理對策.中外醫學研究, 2014, 12(32):89-90.
[6] 郭艷茹, 侯金蘭.改良護理措施對氣管切開患者肺部感染的影響研究.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3, 23(10):2325-2327.
[7] 陳冬梅, 盧月珍, 林藝珍, 等.集束化干預對氣管切開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分析.護理進修雜志, 2012, 27(9):789-791.
[8] 張承賢, 薛文莉, 侯詩箐.重癥腦損傷氣管切開患者肺部感染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探討.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3, 22(27): 3077-3078.
[9] 厲晶晶, 王少敏.優化吸痰法與傳統吸痰法在腦外傷患者氣管切開中的應用比較.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3, 16(22):22-24.
[10] 董事敏, 陳碧玲, 王冠玉.改良吸痰法在喉癌氣管切開患者中的應用觀察.中國校醫, 2011, 25(7):536, 538.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and effects for pulmonary infection in ICU tracheotomy patients
LI Chun-hua.
Affiliated Puning Overseas Chinese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Jieyang 5153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nursing measures and clinical effects for pulmonary infection in ICU tracheotomy patients.Methods A total of 72 ICU tracheotomy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6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Nursing effects, complications and clinical differenc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much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lower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shorter symptom disappearance time and ICU release ti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 Implemen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ICU tracheotomy patients can obviously improve nursing effect, reduc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decrease symptom disappearance time and ICU release time.This metho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Tracheotomy; Pulmonary infect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2.123
2015-03-31]
515300 南方醫科大學附屬普寧華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