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秀英 彭 莉 李金華
低分子肝素治療抗心磷脂抗體引起的復發性流產的特殊護理
費秀英 彭 莉 李金華
目的 探討低分子肝素治療抗心磷脂抗體引起的復發性流產的護理效果, 從而為疾病的有效治療提供科學理論依據。方法 100例抗心磷脂抗體陽性引起的復發性流產患者, 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50例。對照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進行治療, 而實驗組患者在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療的同時給予特殊護理措施, 對比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實驗組患者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療抗心磷脂抗體引起的復發性流產過程中, 對患者進行特殊護理措施具有更好的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和使用。
低分子肝素;抗心磷脂抗體;復發性流產;特殊護理
作為一種常見的妊娠并發癥, 復發性流產發病率占妊娠總數的4%左右[1]。近年來, 研究結果表明, 大多數流產與抗心磷脂抗體有關, 該抗體是一種自身免疫抗體, 以內皮細胞膜和血小板上帶負電荷的心磷脂作為靶抗原, 從而使血管內皮以及血小板粘附等功能異常, 導致血栓的發生, 最終引起子宮螺旋動脈病變和胎盤梗死而發生胎兒流產[2]。為了探討低分子肝素治療抗心磷脂抗體引起的復發性流產的護理效果, 本文以本院在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抗心磷脂抗體陽性引起的復發性流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本院在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抗心磷脂抗體陽性引起的復發性流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的診斷均對染色體、內分泌、解剖結構異常以及生殖道感染等進行了排除。全部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50例。實驗組患者年齡24~41歲, 平均年齡(31.2±3.8)歲, 患者流產次數2~7次, 平均流產次數(3.2±1.8)次, 流產時間40~91 d, 平均流產時間(73.8±6.8)d;對照組中患者年齡23~40歲, 平均年齡(30.8±4.6)歲, 患者流產次數1~6次, 平均流產次數(2.7±1.3)次, 流產時間41~92 d, 平均流產時間為(74.2±6.5)d。兩組患者在年齡、流產時間以及流產次數等方面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進行治療, 方法如下:在患者計劃妊娠前1個月口服25 mg阿司匹林, 1次/d, 通過血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證實發生妊娠后皮下注射5000 U低分子肝素, 1次/d, 持續使用14~60 d,在妊娠達12周后即刻停用, 并繼續口服25 mg阿司匹林, 1次/d, 到妊娠20周后即刻停用, 并通過B超對胎兒發育情況進行監測, 如果胎兒出現生長受限情況, 則根據上述方法間斷應用低分子肝素進行治療。實驗組患者在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療同時給予其特殊護理措施, 其方法如下。
1.2.1 心理護理 由于患者多次懷孕又多次流產, 使其無論是心理上還是生理上均存在巨大的壓力和痛苦, 致使其盼望小孩的心理較正常孕婦更加迫切。同時又害怕懷孕后又發生流產, 導致恐懼、懷疑、焦慮、封閉等心理反應。因此,作為醫護人員, 應該給予患者足夠的關心和同情以及安慰和鼓勵, 通過開放性溝通和啟發, 使其內心的恐懼與擔憂等不良情緒適時發泄。對患者耐心講解和分析流產的各種原因,并向其介紹治療成功的病例, 使其增加治療的信心。另外,教育患者丈夫及家屬對患者表達更多關心和愛護, 減少患者來自家庭的心理負擔, 使患者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 放下思想包袱, 有利于胎兒的生長發育。
1.2.2 用藥知識指導 向患者認真講解低分子肝素的治療效果以及使用注意事項和不良反應, 同時教育患者不定期進行自我監測, 如觀察黏膜、皮膚、牙齦是否有出血情況及大小便的顏色等。囑患者不要使用熱敷、對注射部位進行按摩,同時摳鼻和刷牙的動作應該輕柔, 并保持大便通暢等。另外,對患者解釋腹壁皮下具有豐富的淋巴管和血管, 注射范圍大,有利于藥液的吸收和長期皮下注射, 最終使患者以正常心態接受腹壁皮下注射。
1.3 觀察指標 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定期的監測出、凝血時間、血小板計數、抗心磷脂抗體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同時根據患者的凝血功能情況, 對肝素劑量進行及時調整,避免出血的發生。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中抗心磷脂抗體轉陰患者有37例, 其轉陰率為74.0%, 妊娠結局中活產數患者有38例, 占76.0%, 實驗組中抗心磷脂抗體轉陰患者45例, 其轉陰率為90.0%, 妊娠結局中活產數患者有46例, 占92.0%;實驗組患者治療效果好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抗心磷脂抗體陽性復發性流產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
連續發生2次或2次以上的流產, 臨床上稱之為復發性流產。研究結果表明, 該疾病的發生多與血栓前狀態以及自身免疫過強存在緊密關系[3]。目前肝素被越來越多的用來作為治療抗心磷脂抗體陽性所致復發性流產的藥物。其治療的作用機制可以概括如下[4]:①肝素能夠結合抗凝血酶Ⅲ, 從而產生抗凝效果;②肝素有利于細胞以及血管壁表面的負電荷的增加, 使血粘度降低;③肝素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功能,并有利于血管內釋放更多組織型纖溶酶原和內源性氨基酸糖醛酸;④肝素能夠與血管活性物質和血管緊張素結合, 從而抑制血管收縮。在使用肝素治療抗心磷脂抗體陽性所引起的復發性流產的過程中, 同時給予患者特殊護理, 使患者以積極向上的心態接受治療, 同時也有利于醫護人員及時發現在治療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相關并發癥, 并及時給予有效的治療措施, 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5]。本研究中, 對照組患者中抗心磷脂抗體轉陰率為74.0%, 妊娠結局中活產數所占百分比為76.0%, 實驗組患者中抗心磷脂抗體轉陰率為90.0%, 妊娠結局中活產數所占百分比為92.0%, 實驗組患者治療效果好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使用肝素治療抗心磷脂抗體引起的復發性流產過程中, 對患者進行特殊護理具有更好的治療效果, 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和使用。
[1] 付錦華, 王占英, 郎芳芳.肝素對反復妊娠丟失伴抗磷脂抗體陽性孕婦的療效探討.中華圍產醫學雜志, 2004, 7(5):276-278.
[2] 周霞, 張進聰.肝素治療抗心磷脂抗體陽性復發性流產35例療效觀察.中國醫藥導報, 2011, 6(10):88-89.
[3] 吳振蘭, 馬淑青, 潘淑杰.低分子肝素鈣對反復妊娠丟失伴抗磷脂抗體陽性孕婦治療的臨床觀察.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 2006, 14(2):43-44.
[4] 楮紅女, 黃荷鳳.肝素在產科中的應用.中華婦產科雜志, 2013, 38(4):252-253.
[5] 黃和平, 陳平, 孫元美.循證護理在腹部皮下注射中的護理研究.護士進修雜志, 2004, 19(5):410-41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2.137
2015-01-26]
深圳市科技計劃項目(項目編號:醫學衛生類2009030111)
518028 南方醫科大學附屬深圳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