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占兵
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改善痰濁上擾型偏頭痛77例療效分析
劉占兵
目的 分析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改善痰濁上擾型偏頭痛的臨床療效。方法 153例痰濁上擾型偏頭痛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76例)和實驗組(77例), 對照組予鹽酸氟桂利嗪膠囊治療, 實驗組予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聯合鹽酸氟桂利嗪膠囊治療, 均治療30 d后對比臨床療效和藥物安全性。結果 實驗組總有效率93.51%(72/77)高于對照組82.89%(63/76),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1492, P<0.05);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2.60%(2/77)明顯低于對照組11.84%(9/76),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8989, P<0.05)。結論 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聯合鹽酸氟桂利嗪膠囊治療偏頭痛效果確切, 能夠降低腦血管阻力, 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 增加血清的總抗氧化能力, 改善血管內皮功能, 多途徑、多靶點改善、緩解偏頭痛臨床癥狀, 安全可靠, 值得臨床繼續探討。
鹽酸氟桂利嗪膠囊;半夏白術天麻湯;偏頭痛
偏頭痛以發作性、中重度、抽動樣疼痛為臨床主要發病特征, 持續4~72 h不等, 部分患者呈進行性加重, 稍作休息可緩解頭痛[1]。常規西藥在改善頭痛癥狀與體征同時容易出現副作用。本文旨在探討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改善痰濁上擾型偏頭痛的臨床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科2012年2月~2014年2月143例痰濁上擾型偏頭痛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實驗對象, 經神經系統和影像學檢查, 符合偏頭痛的臨床診斷原則,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76例, 男39例, 女37例;年齡19~63歲, 平均年齡(38.6±6.7)歲;病程4個月~13年, 平均病程(6.7±3.5)年。實驗組77例, 男38例, 女39例;年齡20~64歲, 平均年齡(38.7±6.8)歲;病程3個月~12年, 平均病程(6.8±3.4)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囑咐患者睡前口服1次鹽酸氟桂利嗪膠囊10 mg, 1次/d。實驗組加服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治療,組方如下:天麻20 g、白術18 g、清半夏18 g、茯苓15 g、橘紅10 g、大棗3枚、生姜6 g、甘草6 g。辨證加減:頭痛劇烈者加半邊蓮12 g;心悸失眠者加紅景天15 g;見痛如錐刺、舌紫暗者加夏天無10 g、楓香脂10 g等以活血化瘀;若疼痛日久, 加蘄蛇10 g以祛風通絡輔助治療。
1.3 療效評價標準 臨床療效[2]:若治療后患者癥狀完全消失為臨床治愈;頭痛強度與治療前比較減輕Ⅱ級, 或發作次數, 或疼痛持續時間減少不低于治療前2/3者為顯效;頭痛強度減輕I級或發作間隔時間延長者為有效;頭痛強度與治療前比較減輕不足I級, 或持續時間縮短不足1/3者為無效。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實施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實驗組總有效率93.51%(72/77)高于對照組的82.89%(63/76),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1492,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n(%)]
2.2 不良反應比較 對照組發生胃腸不適共4例(5.26%),椎體外系癥狀共3例(3.95%), 皮疹1例(1.32%)和一過性轉氨酶升高1例(1.32%);實驗組發生胃腸不適和椎體外系癥狀各1例(1.30%)。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2.60%(2/77)明顯低于對照組11.84%(9/76),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8989, P<0.05)。
偏頭痛女性多見, 中青年期為發病高峰, 病因還不是十分清楚, 其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探討清楚。第2代哌嗪類鈣離子拮抗劑能夠達到緩解偏頭痛的作用[3], 但藥物依賴程度較高, 不容易根治, 安全性尚待考證。
頭痛首載于《內徑》, 在《素問·風論》中稱之為“首風”、“腦風”, 痰濁上擾型偏頭痛是頭痛病的一種常見證型,頭為 “清明之府”, 居于人體之最高位, 痰濁痹阻經絡, 壅遏經氣, 清陽不升, 發為本病[4]。治療應以化痰祛濕、健脾和胃為法。半夏白術天麻湯擅長于化痰祛濕、健脾和胃。半夏可消痞散結、燥濕化痰, 天麻能熄風止痙、平抑肝陽、祛風通絡, 半夏、天麻二者共為君藥以加強祛風化痰之功;白術具有益氣健脾燥濕之效, 茯苓具有健脾利水滲濕的功效, 配伍白術具有健脾祛濕的臨床作用;陳皮擅長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大棗能補中益氣, 生姜藥性辛、溫, 棗、姜合用以調和脾胃, 甘草用以調和諸藥, 縱觀全方, 諸藥合用, 可達風痰并治、標本兼顧之功。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5]:半夏白術天麻湯能降低白細胞介素(IL-1)等炎癥因子的表達, 改善機體的氧化應激狀態, 顯著增加血清的總抗氧化能力, 改善血管內皮功能, 緩解頭痛;天麻具有鎮靜、拮抗腦基底動脈收縮和降低腦血管阻力之效, 從而緩解偏頭痛;半夏在臨床具有鎮靜和鎮痛之功;陳皮可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能夠防止微血管出血, 改善偏頭痛臨床癥狀。
綜上所述, 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聯合鹽酸氟桂利嗪膠囊治療偏頭痛效果確切, 能夠降低腦血管阻力, 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 增加血清的總抗氧化能力, 改善血管內皮功能和提高生存質量。
[1] 賈建平.神經病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 159-165.
[2]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02:322-323.
[3] 王現珍, 蔣嘉燁, 羅珊珊, 等.半夏白術天麻湯對自發性高血壓大鼠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1, 31(6):811-815.
[4] 遲桂蘭, 劉可林, 李云龍.天麻治療頭痛的藥理分析.醫藥前沿, 2012(24):202.
[5] 孫莉, 項顆, 劉寅, 等.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治療痰濁上擾型偏頭痛30例.當代醫學, 2014, 20(7):15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2.168
2015-03-12]
458030 鶴壁市中醫院康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