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滔
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健康教育配合治療觀察
鄒 滔
目的 探討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在傳統治療過程中加入健康教育的治療效果。方法 200例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各100例。治療組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加入健康教育項目, 對照組患者單純給予降壓藥進行治療, 比較兩組療效。結果 根據健康教育前后血壓癥狀和心理健康數據比較結果顯示, 治療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健康教育治療項目的增加對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 值得應用推廣。
原發性高血壓;健康教育;治療觀察
原發性高血壓病是一種缺乏自身確切成病原因的血壓疾病, 此種情況的高血壓患者在高血壓人群病患中占多數[1]。醫生診斷原發性高血壓病時需要排除繼發性高血壓的可能性。高血壓是一種處于不斷進展狀態的心血管綜合征, 病情原因形成較為多樣化, 病情嚴重時會致使心臟出現問題,血管會在結構上出現亂位的病理變化, 血管功能也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原發性高血壓病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降低心血管受到影響導致死亡和病殘的風險性[2]。因此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對自身健康狀況的掌握和治療程度密切相關, 患者需要對原發性高血壓病有正確了解, 并知道在治療中如何運用降壓藥發揮其最大的治療效果;若患者不了解自身病情盲目用藥, 不僅對患者的病情痊愈產生不良的影響, 也會對患者血壓的狀況產生未知改變, 嚴重時可能會因各種不良反應影響患者的生活。所以為了能將治療藥物發揮最大療效早日治愈疾病, 提高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對自身健康狀況以及醫療知識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對2012~2014年200例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進行研究, 其中對100例患者在高血壓常規藥物治療中增加了健康教育措施, 治療效果顯著, 值得應用推廣,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在2012~2014年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確定的高血壓治療標準, 排除繼發性高血壓患者、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和肝腎功能障礙患者, 從中挑選200例患病時間≥1年的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 將200例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各100例。治療組中女52例,男48例, 平均年齡55.12歲;高血壓1級56例, 2級44例。對照組中女60例, 男40例, 平均年齡54.88歲, 高血壓1級55例, 2級4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研究中200例患者均知情同意, 并積極配合治療研究項目, 不同的血壓級別患者進行不同級別的降壓藥物治療。對照組的100例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單純給予降壓藥物進行治療。治療組100例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加入健康教育項目, 具體如下:醫療護理人員應將原發性高血壓病的基礎知識比如高血壓突發性情況應對方法、日常用藥須知、患者生活起居注意事項、飲食注意事項和運動注意事項等整理成一本容易識別記憶的系統性的手冊, 分發給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 并且建立心理測評表對患者心理進行測評。家庭條件比較富裕的患者可以教會其或家屬學會血壓測量器的使用方法、食物養生方法和對病情有益的運動方法, 以及心理健康對身體疾病狀況的影響, 護理人員要針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狀況給予不同的心理治療, 在患者心理問題嚴重影響病情時給予一些防治抑郁癥的藥物。社區護理人員可以在患者自愿的情況下, 讓區域較近社區的患者相互認識, 建立一個交流平臺, 這樣可以減少患者心理上的孤獨無助感, 讓患者相互交流病情介紹各自成功的經驗, 增加對病情治療痊愈的信心。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治療前后, 根據心理健康情況評測表進行軀體化、抑郁、焦慮、敵對的數據測量, 并對兩組患者進行收縮壓和舒張的測定, 并判斷治療效果。顯效:舒張壓下降>10 mm Hg(1 mm Hg=0.133 kPa), 收縮壓下降>20 mm Hg以上, 舒張壓和收縮壓均到達正常指標。有效:舒張壓下降10 mm Hg, 收縮壓下降20 mm Hg, 收縮壓和舒張壓均沒有降至正常指標。無效:舒張壓下降<10 mm Hg,收縮壓下降<20 mm Hg??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比兩組治療前與治療后軀體化、抑郁、焦慮、敵對的數據發現, 治療組的心理行為前后數據的變動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兩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血壓值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治療后, 治療組顯效60例(60%), 有效38例(38%), 無效2例(2%);對照組顯效40例(40%), 有效32例(32%), 無效28例(28%),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8%,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2%,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在健康教育前后軀體化、抑郁、焦慮、敵對測評數據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血壓癥狀的比較(, mm Hg)

表2 兩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血壓癥狀的比較(, mm Hg)
注:兩組治療前比較,aP>0.05;治療后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收縮壓 舒張壓 收縮壓 舒張壓治療組 100 159.0±20.0a 92.5±6.9a 140.0±12.0b 70.1±6.1b對照組 100 160.1±18.9 91.8±7.0 152.0±10.0 86.3±12.4
原發性高血壓病是一種由于基因的先天因素所導致的遺傳性疾病, 常因許多致病性增壓因素和生理性減壓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 研究發現高血壓病患者的子女患高血壓病的幾率明顯增加, 特別是一胎多子者, 如父母都患有高血壓疾病,子女患病風險率就高達50%;如父母均未患有高血壓疾病,子女得高血壓疾病的幾率僅為3%。引發原發性高血壓疾病的原因還與氯化鈉的攝入量相關, 據研究顯示[3], 食物攝入量中如每天增加氯化鈉2 g, 則會使收縮壓增加2 mm Hg和舒張壓增加1.2 mm Hg, 而中國人對鹽的攝入量較西方人多, 高血壓患者發病幾率也增加, 高鹽、低鉀食物的攝入就是危險因素之一;高血壓病的發生與身體脂肪的堆積與分布也有關系,例如腹部脂肪聚集越多, 血壓水平就越高。肥胖會增加心血管和心臟的負荷;中國人喜飲酒的特點也導致高血壓病患病率的增加;長期從事壓力大、精神高度緊張的工作人群患高血壓的風險也較大;有時其他病癥的發生也會引起高血壓癥狀, 例如肥胖癥、煙癮、糖尿病和血脂異常等[4,5]。
總之, 健康教育對于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十分重要, 使患者掌握高血壓知識, 調節好心理狀況, 使患者在自我保健意識上有所增強, 是預防和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病的重要舉措。
[1] 蔡海娟.淺談健康教育對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療效的影響.時珍國醫國藥, 2012, 23(9):2381-2382.
[2] 汪秋菊.個體化健康教育在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中的應用.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0, 13(16):5-7.
[3] 李國洪, 尹瑞華, 凌蘭芬, 等.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健康教育前后認知水平的變化.黑龍江醫學, 2012, 36(7):555-556.
[4] 賓庚玲.健康教育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當代醫學, 2010, 16(13):106-107.
[5] 楊曉玲.高血壓病健康教育的干預分析.醫學信息(下旬刊), 2013, 26(12):59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2.172
2015-03-05]
510000 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多寶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