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瑩倩
?
“嘲笑鳥”終將嘲笑誰?《饑餓游戲3:嘲笑鳥(下)》
文/馬瑩倩
導演:弗朗西斯·勞倫斯
主演:詹妮弗·勞倫斯、喬什·哈切森、利亞姆·海姆斯沃斯
類型:動作/科幻/冒險
故事:帕納姆國爆發了全面的戰爭,被眾人視為希望的凱特尼斯將在最后關頭對峙總統斯諾。在蓋爾、芬尼克和皮塔等好友的陪伴下,她與十三區的其他成員們統一戰線,一起為解放帕納姆國的人民共同冒險抗爭。但面對斯諾布下的重重陷阱和那些比“饑餓游戲”競技場中更強大的挑戰,他們又將如何應對?
11月20日 國內上映
代替妹妹,自愿成為供富人娛樂的“貢品”,為了生存與伙伴們展開廝殺。“饑餓游戲”從一開始對于凱特尼斯而言就是一場夢魘。涉世未深的她原本以為自己只要按照那些“精英”所制定的規矩一步步玩下去,總能獲得一線生機。可一次次不斷更改的游戲規則暗示著,那位決策者并不打算讓他們活著回歸家園。一旦踏入了游戲制造者精心布置的圈套,再想要“退出”便難如登天。內心的叛逆和與生俱來對于命令的抗拒使凱特尼斯成了總統斯諾的眼中釘,為了鏟除這顆足以引起騷動的“定時炸彈”,他不得不痛下殺手。一直躲藏在陰暗處,曾遭到斯諾無情鎮壓的十三區反叛軍瞅準了時機,適時地向凱特尼斯伸出援手。最初的接觸,讓凱特尼斯對于這個組織也有過遲疑,但為了借助他們的力量救出皮塔,她還是每日穿戴整齊,拍攝那些用來鼓舞士氣的宣傳電影。在日復一日的拍攝中,她仿佛又看到了那個為了“饑餓游戲”在富人面前游行的自己,她依舊是一個美艷的宣傳工具,只不過這次背后的操縱者換成了十三區的首領—阿爾瑪·科恩。
在阿爾瑪·科恩的塑造下,凱特尼斯成了一個受人敬仰的女英雄,她是十三區反叛軍的精神領袖,亦是帕納姆國中那些被壓迫的人們的希望。當她以“自由”的名義高舉手中的武器,與那些心懷憤恨、急于宣泄的反叛軍們一同沖向帕納姆國的“心臟”—國會區,殘忍地剝奪那些只是聽從指揮的戰士們的生命時,所有人的熱情都被點燃了。只有凱特尼斯自己慢慢意識到,她竟然也成了一名冷血的、視生命于不顧的殺手。攻占斯諾的總統豪宅的前一晚,她親眼目睹了十三區反叛軍的飛行器將炸彈投向無辜的孩子們,而她愿意不惜一切代價守護的妹妹也身在其中。逃過了“饑餓游戲”的殘酷廝殺,卻未能躲過十三區發動的“正義”戰爭,凱特尼斯最想守護的東西終究還是在她面前崩塌了。而成功奪取政權后,為了安撫各地區心懷怨恨的人民,阿爾瑪·科恩走進會議室,宣布了一項新的決意—通過投票讓國會區的孩子們參加“饑餓游戲”。似曾相識的演講,亙古不變的殺戮,凱特尼斯終于幡然醒悟,這個新的政權終究還是建立在血的基礎上,而科恩將會是下一個斯諾,這場夢魘永遠不會停止。


自《饑餓游戲》第一部上映以來,詹妮弗·勞倫斯已經陪伴“凱特尼斯”這個角色一起成長了3年。從最初那個莽撞、自大、隨意宣泄情緒的女孩,出落成如今眾人的精神領袖,詹妮弗·勞倫斯坦言她很欣慰能在電影里看到凱特尼斯終于能夠掌握自己的命運,做出自己的決定,走自己的道路。“我認為凱特尼斯已經改變了,雖然我們并不相似—她很勇敢,而我只是一個演員。但是發生在凱特尼斯身上的那些事與我有幸參演的這部電影一樣,都是命運賜予的禮物。我仍舊記得凱特尼斯對于成為英雄的猶豫,我曾經考慮過她為什么會猶豫,但當我與她一起隨著時間成長之后,我終于明白她的猶豫以及背后所蘊含的力量。因為成為英雄,并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在影片中被迫參與“饑餓游戲”,最初凱特尼斯是身不由己的,但她并不甘愿淪為十三區與總統斯諾政治博弈游戲中的犧牲品,而是通過一次次游戲中的戰斗,重拾理性,選擇勇敢地面對現實。今年7月,《饑餓游戲》劇組集體亮相“2015圣迭戈動漫展”,談及隨著《饑餓游戲3:嘲笑鳥(下)》的上映,詹妮弗·勞倫斯即將與凱特尼斯這個角色告別時,她本人深情地表示:“我永遠不會真的對她說再見,我覺得她會永遠活在我心中。”
為了盡最大可能貼合原著,在視覺上滿足觀眾對于凱特尼斯打斗戲份的期待,導演弗朗西斯·勞倫斯在拍攝影片中最具視覺沖擊力的戰爭場面時,特意從美國亞特蘭大轉戰至歐洲多個城市,并承諾:“相比上一部,這部電影中凱特尼斯的動作戲份會增多。這一次,她會回到帕納姆國的首都,追蹤斯諾總統。而影片里的戰爭場面,效果也非常出彩。”對于所有《饑餓游戲》粉絲最期待的“結局”是否將與原著小說一致,女主角詹妮弗·勞倫斯賣起了關子:“如果你喜歡書中的結尾,那么你也一定會愛上電影中的結尾。”
《饑餓游戲3:嘲笑鳥(上)》以凱特尼斯最終救回了自己的戀人皮塔落幕。但結尾處的反轉,一向溫和的皮塔竟然向凱特尼斯大打出手,令人意外。作為粉絲心目中凱特尼斯的守護神,對于最終能否與凱特尼斯“有情人終成眷屬”,兩人的命運又將走向何方,皮塔的扮演者喬什·哈切森給出了自己的解讀:“皮塔在帕納姆國的國會區經歷了很多磨難,獨裁者不擇手段地希望將他變為有力的精神武器。但在這一部中,反叛軍又想要將他改造成好人。改造之路漫漫,其中難免出現種種波折。”
說起波折,自然不得不提《饑餓游戲3:嘲笑鳥(下)》在拍攝前期遭遇重要演員菲利普·塞默·霍夫曼猝死,這一巨大變故。于《饑餓游戲2:星火燎原》中首次登場的菲利普·塞默·霍夫曼在片中飾演了第75屆“饑餓游戲”的設計者普魯塔克·黑文斯比,在去年上映的《饑餓游戲3:嘲笑鳥(上)》中,他終于揭開了自己隱藏的真實身份—十三區反叛軍的重要領導者,是一位相當重要的人物,戲份吃重。由于他的突然離世,不僅給劇組全體成員帶來了沉痛的打擊,同時也令不少影迷擔憂,沒有了霍夫曼的演出,“黑文斯比”這一角色將如何收尾?向來與原著十分貼合的《饑餓游戲》系列電影又會否因此改寫劇本,刪減最終曲中霍夫曼的戲份?對此,獅門影業的一名內部人員在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已經明確表示,雖然霍夫曼的離開帶來了許多問題,但他們仍將努力保證這部電影的完整性,保證給所有觀眾一個滿意的成果。“霍夫曼在電影中的表現大部分將會被保留,我們也會以此向他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2013年9月,《饑餓游戲3:嘲笑鳥》上下兩部正式在美國的亞特蘭大市及附近城區開始拍攝。然而,拍攝不足半年,劇組就因為一場突然降臨的暴雪而不得不暫停拍攝,進度也因此受到不小影響。由于突如其來的暴雪導致佐治亞州內超過40萬住戶及辦公室停電,《饑餓游戲》劇組也被迫離開亞特蘭大市。而作為《饑餓游戲》系列電影的收官之作,由于在內容上具有關聯性,《嘲笑鳥》上下兩部采用了無縫銜接的拍攝方式。原先預定的片中最重要的一場結尾戲因拍攝時外景地亞特蘭大市的植被還沒有變綠,所以遲遲沒有拍攝。考慮到該片將會在2015年的年底上映,劇組也因此沒有著急地尋找新的外景地,導演弗朗西斯·勞倫斯一直等到今年5月底,亞特蘭大市的樹葉和草地全都變綠了之后,才進行了最后結局的補拍,這也正式宣告《饑餓游戲》全系列的拍攝工作徹底落幕。
雖然銀幕上“凱特尼斯”的故事即將告一段落,但《饑餓游戲》系列電影的出現卻成功確立了在青少年“反烏托邦”電影中的標桿地位,并收獲了極大的贊譽,此后的《分歧者》《移動迷宮》系列無論在票房和口碑上都無出其右。而片中,對理想與現實的交織,對人物永不言棄的精神內涵的表達,更是助《饑餓游戲》系列成為影史上繼《哈利·波特》和《暮光之城》后,引領青少年成長的銀幕扛鼎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