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莫桑比克楠普拉省某地土壤地球化學特征

2015-05-25 00:30:29梁勝躍薛懷友劉建東徐明鉆金志鵬胡東泉
物探化探計算技術 2015年3期
關鍵詞:特征

梁勝躍,薛懷友,劉建東,徐明鉆,祁 超,金志鵬,胡東泉

(江蘇省地質勘查技術院,南京 210049)

莫桑比克楠普拉省某地土壤地球化學特征

梁勝躍,薛懷友,劉建東,徐明鉆,祁 超,金志鵬,胡東泉

(江蘇省地質勘查技術院,南京 210049)

以莫桑比克楠普拉地區草原稀樹景觀區某處為試驗區,開展了土壤測量試驗工作。這里主要展示了試驗區土壤中Au、Ag、Cu、Pb、Zn等18種元素的含量水平,介紹了不同類型土壤各層位的粒級組成特征,研究了這些元素次生富集、貧化特征,并結合地質、重礦物等特征初步探討了土壤元素含量分布成因。經研究發現:試驗區土壤元素含量水平與上地殼土壤元素豐度及我國土壤元素豐度均有較大差異;殘坡積土壤中元素含量垂向分布總體規律性明顯,表層土壤中Au、Ag、Zn、Li、Nb、Mo、Fe、Ta等8個元素發生次生貧化作用,Cu、Hg、Zr、Si等四個元素發生了明顯的次生富集作用,Sn、Cu、Pb、Ta、Sb、K等元素表現出在B層或C層含量較高的特點。該項研究豐富了莫桑比克地球化學基礎資料,為進一步研究莫桑比克土壤元素地球化學豐度提供了基礎數據,為我國企業在非洲類似景觀區開展土壤地球化學測量工作提供了技術參考。

莫桑比克;土壤測量;元素富集貧化;元素遷移;勘查地球化學

0 引言

莫桑比克成礦地質條件優越,礦產資源豐富,特別是煤、天然氣、稀土礦、黃金、鈦和非金屬礦等礦產儲量巨大,鉭儲量居世界首位,此外莫桑比克石油和鉆石的發展潛力巨大。最近莫桑比克還發現了大量的重礦砂(heavy mineral sands)、煤、黃金、鉭鈮礦和其他稀有金屬、石墨、暗色花崗巖等[1-2]。莫桑比克作為我國傳統的友好國家,奉行對華友好政策,2009年中國已經成為莫桑比克第二大投資國[3],特別是近幾年我國地質找礦“走出去”戰略的實施,使得我國企業在地質礦產、石油、能源等相關領域已經開始進入該國開展勘查、投資工作。作者在莫桑比克開展地質找礦工作,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莫桑比克乃至整個非洲的地質工作程度相當低,特別是勘查地球化學相關的基礎資料更是少之又少(例如可借鑒的區域地化資料、土壤元素地球化學豐度、土壤粒級組等基礎資料幾乎空白),給我國企業在該國從事地球化學勘查工作造成了不便。鑒于此,為了解莫桑比克土壤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及元素垂向遷移變化規律等基礎信息,作者在莫桑比克楠普拉草原稀樹景觀區,選擇一處典型的前寒武紀地層區,開展了土壤測量試驗工作,對結果數據進行加工,作為該地區的背景值供參考。這里主要總結分析土壤粒級組成、土壤元素的垂向遷移規律,并初步探討了部分元素的分布成因。此項工作豐富了非洲地球化學勘查基礎研究工作,為我國地勘單位及相關企業,在莫桑比克乃至非洲開展地質找礦,特別是開展地球化學找礦與研究工作提供基礎信息。

1 自然地理及地質概況

1.1 自然地理

莫桑比克位于非洲東南部,東臨印度洋,西鄰贊比亞、津巴布韋和南非,北和坦桑尼亞接壤。

莫桑比克全境60%面積為高原區,其他基本為平原區,地勢從西北至東南大致可以分為三級階梯:①西北部平均海拔在500m~1 000m之間,主要以高原和山地為主;②中部為地臺區,海拔從內側的500m下降到外側的200m,主要以低山丘陵和各種流水地貌為主(圖1);③東部沿海為長條狀的平原,稱為莫桑比克平原,海拔在100m以下,為非洲最大的平原之一,由北向南,呈帶狀分布,北窄南寬,總面積為33×104km2。

圖1 莫桑比克楠普拉省試驗區自然景觀Fig.1 The landscape of testing area in Nampula province,Mozambique

試驗區位于中部地臺區,屬于熱帶草原景觀區,植被主要為稠密的高草和灌木,喬木稀疏分布局,部地段密集,溫度一般在16℃~30℃,全年分為兩季,5月~10月為旱季,其余為雨季,年降雨量為1 400mm~1 800mm。

1.2 區域地質概況

莫桑比克地質演化歷史與整個非洲南部地區的地質-古地理以及構造發展改造密不可分。非洲南部的地質構造演化事件從始太古代至今依次主要有七個[4-5]:①始太古代-古太古代的岡瓦納超大陸與原始海洋的形成;②中太古界與新太古界的發育,花崗巖及綠巖帶的形成,克拉通化和克拉通內部活動帶的發育;③元古代幾個構造旋回的終結,并伴隨著早期古生代泛非構造旋回;④古生界發育(僅在南非Cape省發育);⑤晚古生代至中生代凹陷、裂谷及火山作用導致卡羅(Karoo)盆地的形成;⑥中生代-新生代裂谷和裂谷伴生的構造以及巖漿作用形成了海洋邊緣盆地;⑦盆地的持續發育及一系列的斷裂等地質過程發育第四系。

非洲南部共有13個構造省[6],各構造省的分布如圖2所示,試驗區位于莫桑比克構造省的楠普拉構造亞省內。莫桑比克境內三分之二為前寒武紀地層,三分之一是顯生宙地層(圖3)。寒武紀地層主要為太古代到上元古代火成巖和變質巖;顯生宙地層包括卡羅超群(Karoo)、侏羅紀、白堊紀、第三紀和第四紀沉積巖和相關火成巖??傮w上,老巖層分布在北部和西部,侏羅紀和更新世巖層,分布在Zambezi峽谷以南和東北部[7]。

圖2 非洲南部構造省份劃分示意圖[6]Fig.2 Tectonic provinces of southern Africa

1.3 試驗區地質概況

試驗區內出露中元古代楠普拉(NAM PULA)超群雜巖體[8](圖4),試驗區內該雜巖體分為中元古代楠普拉群上部的Culicui組地層、中元古界楠普拉群中下部的Mamala片麻巖地層,其中Culicui組為試驗區主要地層,巖性主要有變余斑狀花崗片麻巖及等粒花崗片麻巖。

試驗區內巖漿巖多呈巖株狀侵位于中元古代的楠普拉群(P2NM)上部Culicui組的地層中,巖性為穆魯普拉組(Murrupula Suite)的二長花崗巖,其U-Pb SHRIMP年齡是532±5Ma[8],但區內巖漿巖多被第四系風化層覆蓋,可見零星露頭出露。

此外試驗區還出露巖脈,多為花崗偉晶巖,少量巖脈中可見晶體發育完好的磁鐵礦、鈦鐵礦等暗色礦物,巖脈走向以北東、北西向為主,巖石化學成分特征與二長花崗巖基本相同。試驗區主要有三個階段構造發育,①前寒武紀隸屬中晚元古代莫桑比克構造(造山)帶運動,構造以北西向斷裂為主;②泛非構造期卡丹(Katangan)構造運動,巖漿活動侵入形成花崗巖巖體;③第四紀時期新構造運動,控制了試驗區第四系分布。

圖3 莫桑比克地質示意圖[7]Fig.3 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Mozambique

圖4 試驗區地質及工作分布簡圖[8]Fig.4 Geological and work distribution map of test area

2 工作方法及測試分析

2.1 工作方法

在試驗區開展面積性土壤測量(圖4),平均每4個點/km2,采集殘坡積土壤,取樣層位B層,取樣深度為40cm~60cm,為保證樣品的代表性每一點位至少采集3個件子樣組合為一件土壤樣。參考前人在不同景觀區下取樣粒級及試驗結果[9-13],結合本區土壤粒級組成,本次面積性土壤測量取樣粒級選擇-20目,在野外直接過篩,對于潮濕樣品帶回室內風干后過篩。

在試驗區南部、中部及北部,選擇能夠代表區內土壤主要類型的典型地段,避免人為活動影響的位置,布設3條垂向土壤試驗剖面(圖4),配合采集了自然重砂樣品。土壤剖面采用淺井方式施工,連續刻槽取樣法采集土壤樣品,在土壤層位交界處嚴格按分層取樣,同一土壤層位視厚度及實際情況確定采樣間距。QJ3號淺井因深部滲水原因未能揭露至基巖,其余兩個均揭露至基巖。

為研究試驗區土壤粒級組成,對3個垂向剖面土壤樣品進行篩分處理,分別過20目、40目、60目、120目不銹鋼篩,并對每一個截取粒級的子樣進行稱重,分層計算粒級重量百分比,并詳細記錄,統計得出試驗區3種類型的土壤粒級組成(表2)。

2.2 測試分析

土壤元素測試及巖礦鑒定工作由河北省區域地質礦產調查研究所實驗室完成,在室內將樣品進行研磨至-200目,研磨過程嚴格避免樣品污染,土壤測試指標:Au、Ag、As、Sb、Hg、Cu、Mo、Pb、Zn、Sn、Zr、Li、Ta、Nb、K、Si、Fe、Na等18種,具體各項指標的測試方法及質量控制情況見表1,送交的5件密碼樣,分析結果合率達到96%,其余各項分析質量指標合格。

重砂樣品在實驗室經重力及磁性分選后,采用人工鏡下鑒定,在鑒定結果基礎上,作者對副樣中各種礦物進行分類統計,結合取樣重量、體積等計算主要礦物的含量。

表1 樣品分析方法及質量控制結果Tab.1 Analytical methods and result of quality control

3 試驗區土壤元素地球化學特征

3.1 試驗區土壤粒級組成特征

1)QJ01剖面位于低緩山坡處,植被發育,土壤類型以殘積成因為主,坡積次之,以下簡稱“殘坡積”土壤,剖面深度為4.5m,土壤分為A、B、C、R層。

2)QJ02號試驗剖面位于一級水系的一級階地之上,植被發育,土壤類型以沖積成因土壤為主,坡積次之,以下簡稱“沖積-坡積”土壤,剖面深度為1.5m,土壤分為A、B、C層。

3)QJ03號剖面位于二級水系的一級階地之上,植被發育灌木及少量喬木,土壤類型以沉積為主,坡積及洪積次之,以下簡稱“沉積-坡積”土壤,剖面深度4.5m,分為A、B、C層,因底部有大量滲水(河流補給)無法施工,故僅采集至C層土壤。

由表2可見,三種類型土壤總體粒級組成差異明顯:①殘坡積土壤,A層土壤以細粒級(-60目)為主,B與C層主要為粗粒級(+20目)和細粒級(-60目),兩種粒級比例相當,R層(輕度風化基巖易碎)以粗粒級為主;②沖積-坡積土壤,A層以中-粗粒級為主(+60目),其余層位土壤粒級組成與A層類似;③沉積-坡積土壤,A層以中等粒級(-20目~60目)為主,B層與A層類似,C層粗粒級比重最高,其余粒級比重水平相當。

表2 不同類型土壤顆粒組成特征統計表Tab.2 The percentage of grades in three types soil

三種類型土壤的粒級組成縱向變化特征也各有特點:①殘坡積土壤,從地表至基巖粒級分布具有明顯的規律性,粗粒級(+20目)的比重逐漸從30%到50%逐漸升高,其中B層C層含量相當,細粒級(-60目)的比重逐漸降低;②沖積-坡積土壤,從地表至基巖各種粒級總體分布較為穩定,中等粒級(-20目~40目)土壤表現出比重降低;③沉積-坡積土壤,從A至C層各種截取粒級漸變性較差,特別是在由B至C層過渡時,幾乎每種粒級組成均表現出突然改變,如C層粗粒級明顯高于A、B兩層,細粒級明顯低于A、B兩層??傮w上A與B層各種粒級比例相當。

綜上所述,殘坡積-沖積坡積-沉積坡積土壤粒級組成的縱向變化規律性由強變弱,三種土壤各層粒級組成特征具有明顯差異。將來在類似景觀區開展土壤測量,應參考上述規律合理部署工作,優選土壤類型、層位、粒級、深度等因素,使之即全面地反應元素地球化學信息,又能提高野外工作效率。

3.2 試驗區土壤元素含量背景值特征

剔除礦化蝕變等地段土壤樣品,對測試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剔除不滿足化探及統計學要求的數據,計算平均值作為試驗區土壤元素含量背景值,并將其與上地殼元素豐度及中國土壤元素豐度[14-17]進行對照研究(表3)。由表3可見,與上地殼元素豐度相比,試驗區土壤中18種元素含量有著明顯差異:Sb、Hg、Na、Cu、Fe、As、Zn、Au、Mo、Sn、Ag等11種元素含量明顯低于上地殼豐度;Nb、Si、Li、Ta等元素與上地殼元素豐度相當;K、Pb、Zr元素含量明顯高于上地殼元素豐度,尤其是Zr含量遠高于上地殼及中國土壤的豐度,這與本區主要巖性花崗質片麻巖中礦物組成有關。

與中國土壤元素豐度相比,Mo、Ta含量水平相當;Sn、K、Pb、Zr高于中國土壤元素豐度,其余元素均明顯低于中國土壤豐度??梢姳敬窝芯康?8種元素含量與上地殼及中國土壤元素豐度均有明顯差異,且大部分元素含量低于上述標準,特別是Pb、 K、Zr、Cu、Zn、Sb、Fe、Na等元素背景含量差異尤其明顯。因此在類似景觀區開展土壤測量工作,在選取參考背景時應加以注意,避免遺漏重要地球化學信息。

3.3 試驗區不同土壤類型間元素含量特征

為研究不同類型土壤元素總體含量特征,作者對各剖面土壤元素含量取平均值(表4)。

對比表4中三條土壤剖面的平均元素含量,發現不同類型的土壤中元素含量表現出一定的差異,如:殘坡積土壤(QJ01剖面)(沖積-坡積土壤(QJ02剖面)(沉積-坡積土壤(QJ03剖面),Sn、Pb、Zn、Li、Nb、Mo、Ta、As、Zr、Fe等元素含量由高逐漸降低,甚至個別元素從富集(或與背景相當)轉變為貧化;與之相反,Na、K、Si等元素含量則由低逐漸升高。上述三種土壤類型的變化也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土壤遷移距離的增加,對于這些元素所表現出來的含量變化特征應給予足夠重視,以便為在類似景觀區找礦或環境研究提參考,甚至為一些異常的解釋及評價提供依據。

3.4 試驗區土壤元素含量垂向分布特征

表3 試驗區土壤元素含量與已有元素豐度對照表Tab.3 The contrast between elements'contents of soil in test area and soil abundance

為研究土壤元素含量垂向分布特征,將各剖面中土壤進行分層,統計各層元素含量平均值(表4),分別制作元素垂向含量變化曲線圖(圖5-圖7),不同類型土壤的元素含量垂向分布特征如下。

3.4.1 殘坡積土壤元素含量垂向分布特征

結合表4、圖5可見,殘坡積土壤中大部分元素含量垂向上分布具有明顯規律性,具體如下:

1)部分元素由地表至深部含量逐漸升高,這類元素有Zn、Li、Nb、Mo、Ta、Fe、Ag、Au等8個元素,說明在試驗區的景觀條件下,這些元素在風化成壤過程中發生了流失,表現出次生貧化的現象,特別是Zn、Li兩個元素流失現象尤為顯著。Fe的次生貧化現象可能是由于上層土壤的灰化作用引起[18]。Ag、Au、Zn、Li、Nb、Mo、Ta元素的含量變化與中等粒級(-20目~60目)比重變化接近,它們之間可能具有一定的聯系[19]。

表4 剖面中土壤元素含量垂向分布特征統計表XTab.4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elements in soil profiles

2)部分元素由地表至深部含量逐漸降低。這類元素有Cu、Hg、Zr、Si等4個元素,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次生富集現象。

Cu在各層平均含量上來看,總體上成次生富集特征,但是該元素含量在R層波動范圍較大(圖5),R層上部為谷值下部為峰值,這可能是由于基巖中元素分布不均勻引起,此外這種現象在Li、Na等多個元素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Zr、Si、Hg無論是各層平均含量還是垂向各樣品含量,均表現出明顯的次生富集現象,尤其是Zr的次生富集現象最為突出,其在A層中的含量是基巖的四倍左右。作者分析重砂鑒定結果發現土壤中存在大量鋯石,通過統計該剖面中鋯石顆粒大小一般為0.1mm~0.25mm,屬于小于60目的細粒級土壤范圍,這說明了試驗區鋯石主要賦存在土壤的細粒級中,該剖面中細粒級土壤含量有地表至深部逐漸降低,與觀察到的鋯石礦物含量分布一致;由地表到深部鋯石晶體由破碎過渡至完整,這是由于越接近地表風化作用越強烈,易風化礦物發生解體流失,鋯石作為極穩定礦物[20]耐風化性較強,不易解體;可見試驗區土壤中Zr的含量分布特征與鋯石礦物垂向分布特征一致,推測試驗區Zr的含量主要來源于鋯石,其分布特征是由鋯石礦物變化引起的。

Si含量在剖面上部富集,而Si的主要礦物是石英,石英與鋯石類似同屬于極易穩定礦物,推測試驗區土壤中Si含原分布特征的原因與Zr類似,可能是由于石英礦物的分布所引起的,只是石英礦物比重較輕,在重礦物淘洗時難以獲得,本次并未取得直接數據證據。

本次重礦物中觀察未發現自然Hg及其他含Hg礦物,故試驗區的Hg可能不是以獨立礦物的形勢存在??紤]到Hg熔點低,常溫下成液體,且具有很高的蒸汽壓,在較低溫度下即可氣化遷移[21],有證據表明Hg在遷移過程中更容易被富含粘土礦物的中-細粒級的土壤顆粒所吸附[22-25],該剖面細粒級土壤約接近地表其含量越高,對Hg吸附作用自然也就越強,極有可能使得試驗區的Hg以吸附態的方式存在細粒級土壤表明,這可能是本區Hg含量表現次生富集作用的主要原因。

圖5 QJ01號土壤剖面元素含量垂向分布特征Fig.5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elements in the QJ01profile

3.4.2 沖積-坡積土壤元素含量垂向分布特征

結合表4、圖6,發現試驗區沖積-坡積土壤元素含量垂向分布特征如下:Zn、Li、K、As、Zr從地表至深部含量逐漸升高;Au從地表至深部含量逐漸降低;Ag、Nb、Ta、Si、Na、Sn、Pb等元素在B層含量高于A層和C層,其中Ag、Si、Na、Sn在B層含量高于背景值,表現為一定程度的富集,其余層位含量均低于背景值,表現為一定程度的貧化;Mo、Fe、Cu、Hg等元素在B層含量低于A層和C層;Sb總體含量低于背景值,垂向分布不明顯。

與殘坡積土壤粒級組成及元素含量分布特征相比,所研究的18種元素在沖積-坡積土壤中,大部分元素含量總體表現垂向分布無序,即使少量元素含量表現出一定的規律性,這種規律性與殘坡積土壤對應的元素含量分布特征明顯不符甚至相反,這可能是因沖積-坡積土壤為重力、水流、甚至風力搬運而成,各層的原始土壤交替混合,使得土壤垂向的繼承性較差,并且在一級水系土壤,常因洪水等原因,難以長期保存,土壤發育時間較短,使得其成熟度較低等眾多因素導致其元素含量規律性較差。故上述因素容易導致若將沖積-坡積土壤作為土壤測量取樣介質,測量結果可能重現性較差,可能會降低異常連續性。

圖6 QJ02號土壤剖面元素含量垂向分布特征Fig.6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elements in the QJ02profile

3.4.3 沉積-坡積土壤元素含量垂向分布特征

由表4可以看出,總體上Sn、Li、Zr、Na、K等五個元素含量由A至C層含量升高。Mo、Sb由A至C層含量降低。其余元素在B層有著不同程度的富集或貧化。

由圖7可見,該剖面中大部分元素在B層內含量變化幅度最大,少量元素甚至在B層中間分布規律發生明顯改變,例如:由A至B層上段,大部分元素規律性明顯,Au、Li、Nb、Mo、Ta、Na表現出含量升高,這與殘坡積土壤的元素分布總體規律(QJ01)高度相似,此外Si、Zr、K、Cu、Ag、Hg等元素也與殘坡積土壤中元素含量分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Fe、Pb、Zn、As、Sb等元素分布特征與殘坡積土壤具有明顯差異。上述現象表明該剖面上段土壤來源于短距離搬運的殘坡積土壤為主,使得大部分元素保留了殘坡積土壤的特征;然而與殘坡積土壤相比沉積-坡積土壤的成熟度較差,從而使一些受風化作用影響較大的元素垂向分布又表現出與殘坡積土壤的不一致性。

B層下段至C層,大部分元素垂向的變化特征與該剖面上段明顯不同,并且18種元素大部分規律性不明顯。例如Si,在B層下段含量明顯高于上段,最高達到37%,Zr與Si類似,這兩個元素的主要礦物(石英、鋯石)均比較穩定,均能隨水流長距離搬運,石英作為輕礦物更容易在上層沉淀,鋯石比重較高,則其沉淀位置低于鋯石,這能較好的解釋Si、Zr的高含量在剖面的下段相對位置(圖7),可能指示該剖面的下段至C層這一區間的土壤以沉積成因為主,期間由于枯水、豐水期交替使得該段土壤會周期性浸泡在水面以下,從而導致其余元素在這一段含量分布規律性較差。

4 結論

1)試驗區土壤18種元素背景含量水平與上地殼及中國東部土壤豐度具有明顯差異,特別是Pb、K、Zr、Cu、Zn等元素的含量差異尤其明顯,為進一步研究莫桑比克項目乃至非洲土壤元素豐度提供了數據參考。

2)殘坡積土壤各種粒級組成垂向分布規律性最強,如粗粒級土壤比例逐漸升高,細粒級相反;沖積-坡積土壤規律性垂向相對較差,但是每層的各種粒級組成相當。沉積-坡積土壤粒級組成垂向分布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如+40目以上粒級垂向分布規律明顯,土壤粒級越細規律性越差。

圖7 QJ03號土壤剖面元素含量垂向分布特征Fig.7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elements in the QJ03profile

3)不同類型土壤元素總體含量具有一定差異,部分元素從殘坡積(沖積-坡積(沉積-坡積土壤表現出一定的規律性,如As、Mo、Pb、Zn、Sn、Zr、Li、Ta、Nb、Fe等元素含量由高變低,Na、K則表現出含量由低至高。

4)總結了元素含量垂向分布特征:殘坡積土壤中大部分元素含量垂向分布規律明顯;沖積-坡積土壤中元素含量垂向分布規律性總體較差;沉積-坡積土壤上段大部分元素含量垂向分布特征明顯,下段規律性較差。

5)莫桑比克稀樹草原地球化學景觀區,土壤覆蓋一般較厚,多為中等粒級的砂土,在類似地區開展土壤測量建議采集殘坡積土壤,建議取樣深度為40cm~60cm,取樣粒級為-20目。

致謝

感謝莫桑比克詹姆士礦業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感謝地科院物化探所的馬生明教授、劉崇民教授、張必敏博士等專家對本文提出的寶貴意見,感謝項目組成員徐祖陽、戴俊成、徐小松、賈志杰等同志野外取樣工作中給予的大力支持,感謝徐濤同志提供的基礎地質資料。

[1]何金祥.莫桑比克礦業投資環境[J].國土資源情報,2014(6):16-19.

HE J X.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in Mozambique[J].Land and Resources Infromation,2004(6):16-19.(In Chinese)

[2]元春華,連長云,劉大文,等.全球礦產資源信息系統數據庫建設(之七)[R].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境外礦產資源戰略研究室,2007.

YUAN CH H,LIAN CH Y,LIU D W,et al.The construction of global mineral resources information system(Volume 7)[R].The Department of Oversea Mineral and Resource Strategies Studying of The Center of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CGS,2007.(In Chinese)

[3]李努爾,中國成為莫桑比克第二大投資國[N/OL],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04/15/content_11189225.htm.

LI N ER.China becoming the 2nd investor to Mozambique[N/OL].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04/15/content_11189225.htm.(In Chinese)

[4]L?ELT S.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of Mozambique[M].South Africa:Council for Geoscience,2004.

[5]HARTZER F J.A stratigraphic table of the SADC countries[M].South Africa:Council for Geoscience,1998.

[6]TANKARD A J,JACKSON M P A,ERIKSON K A,et al.Crustal evolution of southern Africa:3.8billion years of earth history[M].Springer-Verlag:New York/Heidelberg/Berlin.,1982.

[7]PINNA P,MARTEAU P,MANIGAULT B,et al.Carta Geológica da epública popular de Mo?ambique 1 ∶1 000 000[M].ING,Maputo,1987.

[8]P.H.Macey.Geologic map of Murrupula of Mo?ambique 1∶250 000[M].South Africa:Council for Geoscience,2006.

[9]任天祥,趙云,張華,等.內蒙干旱荒漠區域化探工作方法初步研究[J].物探與化探,1984,8(5):284-296.

REN T X,ZHAO Y,ZHANG H,et al.The tentative study of regional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techniques and methods in the desert of inner Mongolia[J].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1984,8(5):284-296.(In Chinese)

[10]張華,張玉領,史新民.河北圍場幅1∶20萬化探方法技術討論[J].物探與化探,2004,28(1):35-38.

ZHANG H,ZHANG Y L,SHI X M.A discussion on methods and techniques for 1:200000geochemical exploration weichang sheet,Hebei Province[J].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2004,28(1):35-38.(In Chinese)

[11]張華,楊少平,劉應漢,等.新疆西昆侖地區干旱荒漠景觀區域化探方法技術初步研究[J].新疆地質,2001,19(3)221-227.

ZHANG H,YANG SH P,LIU Y H,et al.The tentative study of regional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techniques and methods in desert landscape in west Kunlun area,Xinjiang province[J].Xinjiang Geology,2001,19(3)221-227.(In Chinese)

[12]冷芙蓉,李志強.1∶20萬區域化探方法核心技術“取樣粒級”的討論[J],物探與化探,2009,33(6):679-685.

LENG F R,LI ZH Q.A discussion of the core technique in 1:200,000regional geochemical exploration-"sampling granule"[J].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2009,33(6):679-685.(In Chinese)

[13]汪明啟,孔牧,任天祥.黑龍江森林沼澤景觀區異常追蹤和查證方法研究[J],物探與化探,2002,26(2):97 -101.

WANG M Q,KONG M,RENG T X.The technique for follow-up and inspection of anomalies in the forest and swamp landscape area of Heilongjiang[J].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2002,26(2):97-101.(In Chinese)

[14]鄢明才,遲清華.中國東部地殼與巖石的化學組成[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7.

YAN M C,CHI Q H.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rock and crust in east China[M].Beijing:Sciences Press,1997.(In Chinese)

[15]鄢明才,遲清華,顧鐵新,等.中國各類沉積物化學元素平均含量[J],物探與化探,1995,19(6):468-472.

YAN M C,CHI Q H,GU T X,et al.Average element content of various sediments in China[J].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1995,19(6):468-472.(In Chinese)

[16]WEDEPOHL K H.The composition of the continental crust[J].Geochimica Cosmochimica.Ata,1995,59(7):1217-1232.

[17]TAYLOR S R,MCLENNAN S M.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evolution of the continental crust[M].Review Geophysics,1995,.33:241-265.

[18]陳駿,王鶴年.地球化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CHEN J,WANG H N.Geochemistry[M].Beijing:Sciences Press,2004.(In Chinese)

[19]左立波,汪明啟,王杰,等.非洲熱帶草原景觀區金的次生暈特征及分散模式[J].物探與化探,2013,4(37):573-579.

ZUO L B,WANG M Q,WANG J,et al.Characteristics of secondary halos and dispersion patterns of Au in African tropical grassland landscape[J].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2013,4(37):573-579.(In Chinese)

[20]馬婉仙.重砂測量與分析[M].北京:地質出版社,1990.

MA W X.The survey and assaying of heavy sandstone[M].Beijing:Geology Press,1990.(In Chinese)

[21]劉英俊,曹勵明.元素地球化學導論[M].地質出版社,1987.

LIU Y J,CAO L M.The introduction of element geochemistry[M].Beijing,Geology Press,1987.(In Chinese)

[22]王嵐,王亞平,許春雪.不同粒級土壤中鎘鉛汞的吸附特性[J].巖礦測試,2009,28(2):119-124.

WANG L,WANG Y P,XU CH X.The absorbing charateristics of Cd,Pb and Hg in different grades soils[J].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2009,28(2):119-124.(In Chinese)

[23]龐緒貴,姜相洪,戰金成.山東黃河流域下游土壤粒度和深度試驗成果[J].地質通報,2005,24(8):767-771.

PANG X G,JIANG X H,ZHAN J CH.The testing results of the soils'grades and depth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Yellow river,Shangdong[J].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2005,249(8):767-771.(In Chinese)

[24]湯志云,吳龍華,駱永明.土壤粒級中重金屬元素的形態分析與環境風險評價[J].地質學刊,2009,33(2):164-169.

TANG ZH Y,WU L H,LUO Y M.The forms analysis and environmental risk access of heavy metal elements in different soil grades[J].Journal of Geology,2009,33(2):164-169.(In Chinese)

[25]劉德鵬,應祥熙,丁峰.合肥市多目標地球化學調查方法技術試驗效果[J],物探與化探,2004,28(3):249-252.

LIU D P,YING X X,DING F.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 and technology for multi-target geochemical investigation in Hefei City[J].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2004,28(3):249-252.(In Chines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in a district,Nampula province,Mozambique

LIANG Sheng-yue,XUE Huai-you,LIU Jian-dong,XU Ming-zuan,QI Chao,JIN Zhi-peng,HU Dong-quan
(Geological Exploration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Jiangsu Province,Nanjing 210049,China)

Geochemical soil survey test has been performed in Savanna landscape area of Mozambique.Au,Ag and other 16 elements content in soil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grains composition of different horizons in three types soils were showed.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richment or depletion of 18elements has been studied,the reason of elements content distribution in soil has been preliminary discussed.Research shows that,the elements'content level of test area are clearly different from the crustal abundance also different from the soil abundance of China,the elements vertical variation in residual soil are obvious,such as Au,Ag,Zn,Li,Nb,Mo,Fe and Ta depleting when going down from surface.Meanwhile,Cu,Hg,Zr and Si enriching when going down,however Sn,Cu,Pb,Ta,Sb and K enriched in the B or C layer.These results obtained have enriched the geochemistry Base materials of Mozambique in this paper,which provided basicdata for furtherstudy element abundance of soil in Mozambique,offered reference for China s companies further exploration work in Africa under the same landscape.

Mozambique;soil survey;elements enrichment-depletion;elements mobilization;exploration geochemistry

P 632+.1

A

10.3969/j.issn.1001-1749.2015.03.15

1001-1749(2015)03-0361-11

2014-08-21 改回日期:2014-12-19

梁勝躍(1983-),男,碩士,主要從事礦產地球化學勘查及研究工作,E-mail:liangshengyue@126.com。

猜你喜歡
特征
抓住特征巧觀察
離散型隨機變量的分布列與數字特征
具有兩個P’維非線性不可約特征標的非可解群
月震特征及與地震的對比
如何表達“特征”
被k(2≤k≤16)整除的正整數的特征
中等數學(2019年8期)2019-11-25 01:38:14
不忠誠的四個特征
當代陜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04
詈語的文化蘊含與現代特征
新聞傳播(2018年11期)2018-08-29 08:15:24
抓住特征巧觀察
基于特征篩選的模型選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在线国产|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在线观看网站国产|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色哟哟精品无码网站在线播放视频| 波多野结衣在线se| jizz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av无码久久精品|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 国产精品hd在线播放| 91在线无码精品秘九色APP| 国产精品亚洲五月天高清| 精品欧美日韩国产日漫一区不卡| 国产精品视频a| 国产女人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软件|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婷婷午夜天|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99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六月婷婷激情综合|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欧美另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yjizz国产在线视频网|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频| 精品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不卡| 亚洲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2区|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免费无码r| 色成人亚洲| 亚洲an第二区国产精品| 日本道综合一本久久久88|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3页在线| 992tv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成人永久免费A∨一级在线播放| 制服丝袜无码每日更新|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无码内射在线|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 日本国产精品|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男女精品视频| 香蕉综合在线视频91| 一级高清毛片免费a级高清毛片| 一级毛片基地|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av无码区| 日本午夜在线视频| 国产在线麻豆波多野结衣| 丁香综合在线| 91热爆在线| 亚洲午夜天堂|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网站| 国产一级二级三级毛片| 国产乱子伦手机在线| 亚洲国产第一区二区香蕉| 国产在线专区| 夜夜操天天摸| 国产99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欧美一级大片在线观看| 黄色网页在线观看|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91免费在线看| 热久久综合这里只有精品电影|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绿色|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 少妇露出福利视频|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欧美日韩资源| 久久国产乱子| 67194在线午夜亚洲| 久综合日韩| 四虎影视8848永久精品| 91在线无码精品秘九色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