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立,王炳祥,馮艷紅
(1.重慶市環境監測中心,重慶401147;2.重慶市黔江區環境監測中心站,重慶409000)
重慶市黔江區地表水環境質量現狀及防治對策
龔 立1,王炳祥2,馮艷紅2
(1.重慶市環境監測中心,重慶401147;2.重慶市黔江區環境監測中心站,重慶409000)
通過分析黔江區水環境質量現狀及水質變化趨勢,確定水體污染程度,分析了影響地表水質的污染物來源,提出了地表水污染具體防治措施,為黔江區地表水綜合整治和污染防治提供可靠借鑒和科學依據。
地表水;環境質量;防治;對策;黔江區;重慶
黔江區地處重慶市東南部,位于東經108°28′~108°56′、北緯29°04′~29°52′。東臨湖北咸豐縣,西接彭水,南連酉陽,北接湖北利川市。東西相距45km,南北相距90km,幅員面積2402km2。黔江區境內河流屬南方水系,具有流量大、含沙量小、無冰期等水文特征。東南為阿蓬江、諸佛江支流,西北為郁江支流,均屬長江水系烏江支系。隨著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區域產業結構布局和居民生產生活方式也持續發生變化,流域水污染的構成和污染強度隨之演變,黔江區水環境保護面臨較大壓力。
1.1 水質現狀
2013年,分別對阿蓬江的灣塘、兩河、魚灘3個斷面和黔江河下壩斷面共4個斷面水質進行了監測。監測項目為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表1中24項。水質評價結果表明,阿蓬江灣塘、兩河和魚灘斷面水質較好,未出現超標項目,水質均滿足地表水Ⅲ類水標準;但黔江河下壩斷面水質很差,總磷、化學需氧量、氨氮均超過Ⅲ類水標準。
1.2 水質綜合污染指數月變化趨勢分析
阿蓬江、黔江河水質綜合污染指數月變化趨勢見圖1。阿蓬江灣塘、兩河、魚灘斷面水質良好,綜合污染指數在0.17~0.32;黔江河下壩斷面綜合污染指數范圍為0.48~1.06,水質輕度污染到重污染。從整體上看,2013年境內阿蓬江流域的水質變化趨勢較穩定,8月的水質最好;黔江河下壩斷面水質6—8月無明顯變化,其余各月變化趨勢較明顯,12月下壩斷面的水質最差,主要原因是上游來水減少,河流對污染物的稀釋作用減少。

1.3 水質綜合污染指數年際變化趨勢分析
以阿蓬江灣塘斷面和黔江河下壩斷面為研究對象,選用2007—2013年的水質監測數據,分析各斷面污染綜合指數變化趨勢。由圖2可知,2007—2011年灣塘斷面污染綜合指數呈下降趨勢,2012年上升后,在2013年又呈下降趨勢;2007—2010年,下壩斷面污染綜合指數呈明顯下降趨勢,在2010—2012年基本保持平衡,而在2013年又呈明顯上升趨勢。采用Daniel趨勢檢驗技術,用Spearman秩相關系數,衡量污染變化趨勢[1],通過計算得出兩個斷面的rs分別為-0.750和-0.143,n=7,查表得Wp0.05=0.714,灣塘斷面|rs|>Wp表明污染綜合指數的變化趨勢有顯著意義,rs為負值,說明在2007—2013年評價時段內灣塘斷面的污染綜合指數變化呈下降趨勢;下壩斷面的|rs|<Wp,表明2007—2013年整體上水質變化穩定。

2.1 生活污染
生活廢水是河流、湖泊和水庫的重要污染源[2]。隨著黔江城市建設的加快,城區人口急劇增多,目前全區常住人口達到45萬人,而配套的生活污水處理管網和污水治理設施建設滯后,造成大量生活污水未有效處理,特別城區邊緣的冊山片區、黑山片區和城北片區生活污水直排黔江河。黔江河水質下游河段的生化需氧量、氨氮、總磷超標嚴重,中上游也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影響黔江河水質的主要因素是沿途的生活污水排放。據測算,全區每年生活污水產生量為2460萬t,排放化學需氧量1.23萬t,五日生化需氧量0.38萬t,而處理廢水量為850萬t。有近2/3的生活廢水排入當地河流中。此外生活垃圾部分分散堆放,未經無害化處理,這些垃圾長期裸露散置于城郊、河道兩岸,垃圾中的大量有毒有害物質經雨水沖刷、河水浸泡、洪水席卷,直接進入水體,對水體造成較嚴重的污染。
2.2 畜禽養殖污染
畜禽糞便在農村一般采取自然堆放的方式漚肥,黔江許多小型養殖場缺乏糞便和污水的處理設施,由于雨水徑流等原因,對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據調查統計全區生豬全年出欄約10萬頭,養土蛋雞60萬羽及奶牛1000頭,按照《中國環境科學》雜志報道各種畜禽養殖新鮮排污系數計算,全區畜禽糞尿產生總量近35萬t,其中總氮和總磷含量分別為130萬t和4萬t[3]。
2.3 工業污染
黔江區地處重慶市東南部,工業發展相對落后,經濟基礎也比較薄弱。2013年全區企業工業廢水排放量為118.66萬t,與上年相比增加了5.9%,其中,直接排入環境的為107.02萬t,排入污水處理廠的為11.64萬t。重點源工業廢水排放量為76.42萬t,占全區統計企業的64.4%。重點源化學需氧量產生926.03t,與上年相比,化學需氧量產生量上升11.0%;重點源氨氮產生量為48.41t,與上年相比,氨氮產生量上升6.6%。
2.4 面源污染
水土流失是河流中污染物的一個重要來源[4]。黔江區土地面積為2402km2,其中耕地597 km2。近年來,為推動當地農產品產量的增長,化肥、農藥等過量施用,導致農業面源污染加劇。2010年黔江區污染源普查公報顯示,黔江區種植業總氮流失量478.15t,其中地表徑流流失量474.23t,地下淋溶流失量53.90t,總磷流失量49.80t。
3.1 加強城鄉飲用水源保護
抓好小南海、洞塘水庫、城北水庫、太極水庫公共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日常保護工作。開展農村飲用水源保障工作,保護農村中小型集中式人畜飲用水源,推進 “澤渝工程”水源保障建設,完成24個鄉鎮飲用水源保障項目。開展全區飲用水源及供水水質狀況的調查、飲用水源地有機污染物普查,高度重視飲用水源地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控制,制定深化飲用水源保護工作方案。進一步整治飲用水源保護區范圍內市政生活排污口、工業污染源、船舶污染,搬遷對飲用水源水質存在潛在安全隱患的污染企業,取締在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范圍內從事的餐飲、旅游和其它可能污染水體的開發項目。
3.2 加快推進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按照 “國家爭取一點、市級支持一點、地方配套一點、市場引資一點”的多方籌資原則,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廠管網建設和升級改造工作。積極推進鄉鎮生活污染治理,按照集中與分散處理相結合的原則,按要求配套建設管網。因地制宜地選用處理效果好、投資成本低、管理方便、運行費用少的工藝技術,加快推進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有效控制生活污染。因地制宜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充分利用土地和植被的凈化能力,在中心村推廣建設一些簡易的、低成本的污水處理設施,如氧化塘、濕地污水處理系統等;對于一般自然村,建設造價低、適當容積的化糞池,逐步控制農村生活污染。
3.3 開展城鎮生活垃圾處置工程
根據城鎮發展的需要,規范垃圾處理場的填埋,妥善處理垃圾處理場滲濾液,防止二次污染問題。完善黔江城區的垃圾收運系統,改造黔江城區的垃圾收集站,配備壓縮式垃圾車,實現垃圾運輸密閉化。在城區積極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推動垃圾資源化。按照集中與分散處理相結合的原則,因地制宜地選用處理效果好、投資成本低、管理方便、運行費用少的工藝技術,加快建制鎮垃圾處理項目建設。
3.4 加強工業廢水污染防治
加強工業污染防治,推進黔江工業園區和工業集中區廢水、工業固體廢物集中處理設施建設。提高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建立高耗水行業用水限額制度。企業推廣廢水循環利用,減少工業廢水排放量。對所有未達標的工業企業,必須實行限期治理;對治理無望的工業企業,實施關、停、轉、遷。對于污染物排放的重點企業,確定其排污總量的削減定額,并實施在線監測或在線監控,監督污染物達標排放狀況,以降低工業企業的排污強度。嚴格執行招商引 (選)資產業指導意見和工業項目環境準入規定,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及環保 “三同時”制度。堅持以污染物排放績效水平為準入條件,引導產業合理布局和產業結構調整。
3.5 加大次級河流綜合整治力度
開展次級河流綜合整治,積極爭取國家和市級資金支持,落實地方配套建設資金,開工建設《阿蓬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和 《黔江河流域污染整治規劃》明確的項目。加大城區生活污水收集管網建設,盡快實現三大片區污水截流,堅決取締次級河流的污水直排口,禁止新增排污口;對污染治理設施不正常運行和污水管網破損造成污染的,責成責任單位限期完成整改。定期開展次級河流水質監測,建立完善次級河流污染反彈快速處置機制,快速應對,嚴格執法。
3.6 實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程
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倡導農業循環經濟,大力推進有機食品、綠色食品和無公害食品等基地的建設。開展化肥、農藥等污染防治,科學使用農藥、化肥,推廣使用有機肥,緩釋可控化肥和高效、低毒生物農藥,控制化肥、農藥的過量使用,淘汰高毒高殘留農藥。確定農村面源污染敏感區,劃分農藥、化肥重點控制區,制訂農藥、化肥、農膜等農村面源污染防治指導性意見。
3.7 推進畜禽養殖污染治理
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 《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嚴格養殖區劃管理和環評、 “三同時”管理,引導畜禽養殖發展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適度規模發展;推進養殖小區建設,養殖小區每個養殖單元配套建設沼氣池或糞尿集中處理設施,對養殖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結合生態家園富民工程的實施,配套建設農村畜禽散養戶沼氣池。落實養殖戶環保主體責任,實施一批畜禽養殖污染治理項目,建設完善畜禽養殖污染治理設施。
3.8 加強公民的環保意識
改善環境不僅要對其進行治理,更重要的是通過各方面的宣傳來增強居民的環保意識。要通過加大環境宣傳力度,引導公眾樹立良好正確的環保意識,養成愛護保護環境的文明習慣,減少破壞環境的行為[5]。
[1]王莉,胥鵬海,宋濤.灃河水質變化趨勢及原因分析 [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41(3):503-506.
[2]方燦芬,張國斐,謝宏琴,等.東莞市水環境質量現狀和安全保障對策研究[J].環境科學與技術,2013,36(6):468-501.
[3]張永江,張宗慶,羅永洪.黔江區生態環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三峽環境與生態,2013,35(3):59-62.
[4]宋彬.小流域面源污染特征及其防治對策實例研究 [D].重慶:重慶交通大學,2010.
[5]郭毅,王彩芹,楊雅媚.西安市地表水環境現狀及對策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3,38(4):36-41.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W ater Environment Quality in Qianjiang District of Chongqing City
GONG Li1,WANG Bing-xiang2,FENG Yan-hong2
(1.Chongqi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Chongqing 401147,China)
The quality status and trend ofwater quality in Qianjiang districtwas analyzed.The water pollution statuswas identified aswell as themajor pollution sources.The detail countermeasures on water protection were put forward,which will provide reliable references for the surface water protection in Qianjiang district.
water;environmentquality;present status;countermeasures;Qianjiang district;Chongqing
X52
A
1673-9655(2015)02-0048-03
2014-08-09
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2009ZX07528-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