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海濱
最能體現阿根廷民族文化迷人風情的,當然是探戈舞蹈。“探戈”是阿根廷的國粹。探戈舞蹈風格含蓄、灑脫,加上深沉、憂傷、惆悵的探戈曲調,將南美風情的典雅與浪漫表現得淋漓盡致,享有“舞中之王”的美譽。探戈發源于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南郊“博卡”港區一條名叫“卡米尼托”的小街。如今更多人愿把這條小街叫做“探戈街”。盡管目前這里仍是布宜諾斯艾利斯市的貧民區,但這并不妨礙這條小街成為蜚聲全球的旅游景點。
探戈街是博卡區最具代表性的一條街道,街道兩邊的建筑也被涂成當地最具代表性的顏色。1959年,政府將這條街道變成一條“步行街道博物館”,行人漫步期間,可以體驗濃郁的藝術氛圍。走在僅幾百米長的探戈街上,仿佛置身于“探戈王國”,周圍的一切幾乎都與探戈有關。街道兩旁樓房外墻體五顏六色,據說是當年博卡港口的工人把造船油漆涂抹在自己的房屋而留下的。街道兩邊有許多雕塑、壁畫,大多是反映探戈主題的藝術作品。我穿行在探戈街上,隨處可見的街頭探戈舞表演,吸引著世界各國的游客,隨便落座一個咖啡館,就可以欣賞到演員們傾情投入的演繹著充滿南美浪漫風情、原汁原味的探戈舞蹈。
沿街商店鱗次櫛比,我走進一家裝潢簡易的小店鋪,幾名身著露臍牛仔褲,性感漂亮的阿根廷女郎立即迎上前,操著動聽的西班牙語,熱情地向我介紹推銷商品。貨架上琳瑯滿目的手工藝品無不與探戈相關,展現各種探戈舞姿的小紀念品更是精美無比,惟妙惟肖。細細觀察,整條小街出售的工藝品、紀念品和書籍都是以探戈舞為題材,就連酒吧、餐廳的招牌以及售賣商品的商標也與探戈舞有關。
漫步在小街上,最能撩起人們音樂躁動的,莫過于隨處可見的街頭探戈舞表演。剛走出那家小店鋪,我又就被一陣陣抒情、傷感的探戈舞曲所吸引,遁聲尋去,只見街頭有一對身材高挑的阿根廷青年男女正翩翩起舞。男的頭戴黑色禮帽、身著黑色晚禮服,他舞步優雅,充滿紳士風度;女的身穿艷麗的紅色晚禮裙,她舞姿矜持、高貴,落落大方。兩人隨著舞曲節拍前后左右移動舞步,交臂而舞,時快時慢。男子用右手摟著女伴的腰,舞步豐富、細膩。女子猶如溫順的配角,合著樂曲隨著男伴旋轉。他們在夢幻般的舞曲中傾情投入,演繹著充滿南美浪漫風情、原汁原味的探戈舞蹈。
走在古老的卡米尼托街上,沿街各式各樣靜態的和動態的探戈舞姿,令人目不暇接。眼前的此舞此人此景,使我仿佛依稀看到當年來自非洲和歐洲的移民聚集在博卡港碼頭,伴隨著抒情優雅的探戈舞曲,翩翩起舞的場面。
據當地朋友介紹,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港口地區。大批人源于非洲、北美甚至歐洲的移民滯留在港口,形成了一個特殊的外來社會群體。他們大多社會地位低下,生活不穩定,在酒吧里靠唱歌、跳舞來消磨時光。阿根廷探戈實際上是這種特殊環境下產生的一種特殊藝術形式,其舞蹈是在米隆加、哈巴涅拉、坎東貝等拉美、非洲等多種民間舞蹈基礎上演繹而成的。
探戈最主要是受到早在1850年左右西班牙水手們帶來的安達盧西亞“探吉約”歌舞的影響。其次,受非洲黑人音樂的影響,探戈音樂中使用大量節奏明快的切分音就是這一影響的表現。再就是高喬人“米隆加”音樂的影響,吉他作為演奏探戈不可缺少的樂器之一就是這一影響的標志。到了1920年前后,大量意大利、西班牙等移民的涌入使探戈音樂發生了很大變化,由早期歡快的四二拍逐漸變成了適于表達憂傷情感、節奏較慢的四四拍。
探戈的最早雛形源于阿根廷牧民男子粗壯有力的獨舞,在形成過程中又受非洲黑人舞蹈的影響。18世紀末19世紀初,貶賣黑奴在美洲很盛行。當時在拉普拉河流也出現了大量非洲黑奴。他們對探戈舞蹈中的折腰、扭擺等動作都源于非洲舞蹈的動作。此外,也有西班牙安達盧西亞的影響。
夜晚時分,我和朋友便又來到布宜諾斯艾利斯市中心,在一家名叫RTA CVATRO的探戈舞劇院,欣賞阿根廷的專業探戈表演。在阿根廷,看探戈實際上是“品”探戈。觀看探戈舞表演,再佐以美酒與美味,細細品味探戈的獨特文化內涵,別有一番韻味。在布宜諾斯艾利斯,除探戈舞劇場外,只要找到那些老字號的餐館、酒吧,人們就可邊品美酒佳肴邊欣賞探戈了。
探戈表演開始了,劇場頓時鴉雀無聲。由德國傳入阿根廷的班多內翁琴彈奏出低啞的顫音,首先出場的是5對身著艷麗舞服的舞蹈演員,在深沉、徐緩并帶有憂傷、惆悵的探戈曲調中深情起舞。緊接著,探戈獨舞或群舞輪番表演,時而激情張揚,時而詼諧夸張,時而傷感惆悵,為觀眾激情演繹具有故事性的探戈。含蓄、灑脫的舞蹈風格,極具表現力的探戈舞姿,令人眼花繚亂。樂隊一般在樂池里伴奏,但是阿根廷的探戈舞蹈演出時,樂隊卻是在舞臺的半空中伴奏,可謂別出心裁。
探戈舞表演穿插有獨唱、樂隊演奏等節目。一名衣著艷麗華貴的女歌唱家甫一登臺,全場立刻掌聲陣陣,顯然她是一位阿根廷觀眾熟悉的名演員。在舒緩、柔情的探戈舞曲伴奏下,她接連演唱了幾首西班牙語情歌,那如泣如訴的旋律,探戈懷鄉傷感的情調,令人心顫。在我們的鄰桌,坐著5位來自英格蘭的老頭老太太,他們已是如醉如癡,看到動情處竟然泣不成聲,場面十分感人。
隨著那抑揚頓挫的樂曲,一對對衣著漂亮的男女,又開始了令人眼花繚亂的表演。演員們的服飾美艷而又不失高雅,舞步時而舒緩優雅,時而快如流星,那些默契的交叉環繞,變化無窮的優美造型,以及令人目不暇接的踢腿、旋轉、折腰,盡情地展示著青春的活力與浪漫,展示著愛所帶來的神情交融,把所有的觀眾都帶入了一種如醉如癡的境界。
“正如斗牛代表了西班牙一樣,探戈是阿根廷的代名詞。”阿根廷的一位音樂界名人如是說。阿根廷政府為了弘揚民族文化,頒布法令,反對忽視探戈,甚至規定電臺、電視臺必須用一定的時間播放探戈舞曲。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一些劇場門前,曾貼出過這樣的海報:“維護國家主權,演奏專場阿根廷音樂——探戈。”
阿根廷探戈舞也不像國標舞中的探戈,阿根廷探戈是兩個舞伴的身體并行直立,幾乎貼在一起。就是因為這個貼身動作,聽說在探戈被引進巴黎時曾引起軒然大波呢。阿根廷探戈快速旋轉、踢腿,非專業人士很難將這些動作連貫起來。探戈舞演員已經不止一次地把那飄逸、灑脫、典雅、含蓄的舞蹈和以獨特切分音為鮮明特征、節奏明快的音樂帶給我們,激起了我們的濃厚興趣。阿根廷是探戈的故鄉。阿根廷人酷愛探戈。許多人都會跳探戈,平時到處都能聽到探戈舞曲。阿根廷人把探戈看作是自己的國寶,民族的驕傲。阿根廷政府宣布探戈是阿根廷民族文化遺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對于外國人來說,探戈只是一種獨具魅力的舞步,而對阿根廷人來說,它已是與生活密不可分的融化在血液里的文化。
探戈可唱可跳可演奏,它是一種集音樂、舞蹈、歌唱和詩歌于一身的綜合性藝術形式。由于它是拉普拉塔河流域文化的組成部分,所以更確切地說,探戈應該是烏拉圭的蒙得維地亞人和阿根廷的布宜諾斯人共同創造的藝術形式,是他們共同的文化財富。但因為布宜諾斯艾利斯是個港口城市,無論從地理位置、人口及在歐洲的影響等方面,都處于優勢,因此探戈后來在蒙特維特亞就逐漸衰落了。由于布宜諾斯艾利斯當年曾是大量移民流入的門戶,所以探戈的音樂、舞蹈、詩歌、唱詞等都受到過多種外來文化的影響,尤其是歐洲文化和非洲文化的影響。
目前,阿根廷人的探戈流派很多 ,有浪漫探戈、節日探戈、幽默探戈、現代探戈等。探戈也逐漸由民間文化走上了舞臺。但現在舞臺上那種華麗高雅,熱情奔放的探戈舞已不是民間的了,而是經過藝術加工的,是一種專供頎賞的探戈,難度很大。只有到了阿根廷,才真正體會到它那無與倫比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