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冬梅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育工作者,自參加工作以來,就把“愛生如子”作為我的座右銘。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自已的道德修養。“以史為鏡可以知古今,以人為鏡可以明是非”,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學生都以教師為榜樣。因此,班主任是學生的榜樣,是一面發光的鏡子。鏡子可以映射美好,也可以映射丑陋。因此,無論在班級管理還是在學校組織的活動中,我都特別注意對于善和美行為的認識,并把這種認識傳遞給學生,使他們能在生活和學習中明辨是非、善惡以及美丑,這也是他們做人和立事的根本和關鍵;其次,我很重視人格力量的作用,在工作中樹立對事業積極向上、勇于進取、不畏挫折、不畏艱難的優秀品格,并投入全部的精力與熱情,不斷總結經驗,克服困難,并在日常生活和各項活動中,默默地影響學生,啟發學生,真正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學工作中,我始終把教育教學工作放在首位,每天起早貪晚,為學生輔導功課。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些年來我所帶的班級得到了校領導以及學生家長的一致好評,但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家人的支持和學生家長的積極配合以及學生的不懈努力。
記得2000年時,由于工作需要我被調到離家十多里以外的建設學校任教,當時我的心里很不平衡,自參加工作以來,在工作中從沒讓領導說過“不”字,工作上總是兢兢業業,無論領導分配什么工作都毫無怨言的接受,由于建設學校路途遙遠,道路崎嶇難走,當時我的女兒剛剛六歲,在家又無人照顧。當時我感到這件事對我來說太不公平,為什么別人能守家在地的工作,而我卻要帶著孩子去那么遠的地方工作,當時,我真有一種“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我想領導都瞧不上我,工作還需要努力嗎?我對工作失去了信心。正當我滿肚怨氣時,我的父親一位老教育工作者,他看出我的心思,就勸我說:“既然你選擇人民教師這一行,就應該理解領導的難處,把工作放在第一位,才不愧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父親的話深深觸動了我,從此我的觀念有了徹底的改變,我暗暗發誓“扎根在農村,奉獻在教育。”
在建設學校工作的兩年里,我每天帶著孩子風風雨雨、嚴寒酷暑奔波在家與學校之間,從來沒有遲到過,也從沒請假過,總是滿勤。我是個非常要強的人,從來不向領導提出各種要求,自己能做的事盡量自己做。記得那是在秋冬之交的一天,我頂風冒雪領著孩子走在上班的路上,冰涼的雨水濕透了全身,由于氣溫低,雨水結成小冰粒打在臉上火辣辣的痛,大人無法忍受的痛苦,卻讓一個六歲的孩子經歷了,作為一個母親我當時的心情是用語言無法表達的。看著孩子被風雨打得通紅的小臉和瑟瑟發抖的小手,邁著蹣跚而艱難的步子,走在濕滑的路上,看到這我的眼睛濕潤了,我分不清是淚水還是雨水,打濕了我的雙眼。雨越下越大,風也越刮越猛,孩子凍哭了,孩子一邊哭一邊說:“媽媽,我好冷,咱們回家吧。”當時我真的有些于心不忍,讓這么小的孩子跟我遭罪。但轉念一想,學生們不也是冒著風雨去上學嗎?怎么能讓學生們沒有老師上課呢?想到這我對女兒說:“咱們不能回家,學生還在學校等媽媽上課呢!媽媽是一名教師,無論什么樣的天氣都應該到學校給學生上課。這是老師的責任,你是一個懂事的孩子,不能因為你而耽誤給學生上課。”女兒聽了我的話,抹了一把眼淚說:“媽媽,我不冷,咱們走吧。”孩子的話像針一樣刺痛著我的心,我感到很對不起女兒。不知走了多長時間,終于到了學校。看著凍得瑟瑟發抖的女兒,我忍不住流出了眼淚。當看到班級里一雙雙求知的眼睛,我的心又平靜了許多。為了學生,為了教育事業,吃點苦又算得了什么?學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需要多關心,多愛護。
一天中午,有一名學生突然頭暈惡心,而這名學生的家又遠離學校,我就把學生帶到衛生所找醫生為他治療,在我的精心照顧下學生的病很快就好了。從我參加工作以來,這樣的事還有很多。中午放學的時候,有的學生忘帶錢了,忘帶飯了,我就把他們領到自己家里來吃飯。有的學生家里困難,我就把我女兒的衣服、筆、本拿出來給他們使用。特別是單親家庭的孩子,特別需要關愛,要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和學校這個大家庭的愛。有的家長真誠的說:“父母應該做的,你這個老師都做了,孩子交給你管我們放心。”每當聽到這樣的話語我都覺得我的付出是值得的,得到了家長的認可,我的心就像一股暖流在流淌,并且在教學中也產生了一股無窮的動力。
我不但在生活中關心體貼學生,而且在教學方面對自已也嚴格要求。我總是利用休息時間備課,鉆研教材,設計符合學生特點的教案。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上好課,聽好課,有時鉆研教材到深夜。由于網點調整,各村小學都歸到我們學校,我所帶的班級學生數量最多,班額最大,我還擔任語文、數學兩科教學任務,責任重大。由于學生數量太多,上課根本顧及不到全體學生,因此,在課余時間我就經常找學生談心,及時與家長溝通,找出學生的閃光點并主動關心和呵護他們,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盡量捕捉他們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使他們覺得老師關心他們,集體沒有排斥他們,他們也會慢慢轉變。可見“垂柳白楊各有所長。”在教育教學的同時我也不斷探究科研項目并經常撰寫論文,細心觀察、仔細思考,使我在教育科研中取得了好成績。
成績只能代表過去,在教育飛速發展的今天,我會更加努力學習借鑒名師的教育經驗,探索適合自己的管理道路,在實踐中不斷反思,不斷總結,因材施教,不斷探索出更加有利于學生成長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把愛生如子落實到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責任編輯 劉新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