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功 王春輝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推導三角形面積公式,理解平行四邊形(長方形)和三角形之間的內在聯系。
2.通過操作使學生進一步學習用轉化的方法解決問題。
3.理解三角形的面積與形狀無關,與底和高有關,會運用公式求三角形的面積。
4.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發展動手操作的觀察、分析、推理、概括等多種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求三角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模式:
“三部九步”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
三角形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常規訓練:一分鐘口算練習
4.6-3.2= 6.2-5+5= 4×1.1÷2=
4×2.5÷2= 6÷0.2= 4+1.8= 100×0.9÷2= 3x÷3= 6x÷6= 5x-2x=
一、引導自學
1.板書課題:三角形的面積(齊讀課題)
2.學習目標:
(1)掌握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2)學會運用三角形面積公式進行計算和解決實際問題。
3.自學提示:
(自學教材84-85頁例2,大約6分鐘)
(1)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學過的_____形或_____形。(拼一拼)
(2)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就是______形的底,用字母___表示,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就是_____形的高。用字母___表示。(觀察思考)
(3)三角形的面積是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________。
因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_________,所以, 三角形的面積=________,字母公式是:_______。(議一議)
(4)自學例2:
①根據________計算的。
②寫出計算過程。(寫一寫)
4.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生獨學,拼圖,找到底、高,寫筆記。
生對學,交流拼圖方法,互相檢查筆記。
生群學,組長檢查小組成員學習情況,(如你有幾種拼法啊,有什么發現)并在小組展示,達成共識,對組員進行分工,小組準備在班級展示學習成果。
師巡視,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坐姿,討論時的專注程度,拼圖,記筆記,與同學交流情況,各組小組長引領作用等)學習結束組長報告自學完畢。
師評價。從課前準備工作,學習態度,討論專注,學習習慣等方面評價。
二、指導展示(以小組為單位逐題展示學習成果)
1.第一題,中心發言人作答,然后三名學生到黑板前展 示拼圖,并說說由什么圖拼成什么圖。
2.第二題,學生回答并在拼圖上標注底和高。
3.第三題,學生作答并板書:
三角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面積÷2
S=ah÷2
4.第四題,先分析理解題意,解題方法,然后由一名學生板書例2的計算過程。(多媒體出示例題紅領巾圖)
5.評價:(1)小組整體表現情況在評價欄上粘帖小紅花。
(2)哪個成員表現最出色的,組長在評價本上記優。
(3)哪個小組認真傾聽了。
6.補充、修正、質疑,師評價。對積極補充、質疑的同學給予表揚。
7.歸納總結:通過以上研討我們知道了:
(1)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
(2)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
(3)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
(4)因為每個三角形的面積等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一半。
(5)可以推出: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要牢記這個公式。
三、輔導檢測
1.書中85頁做一做,86頁練習題第一題。以小組為單位,投影展示,師生評價。
2.問卷。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合作完成。
3.判斷對錯:
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平行四邊形的一半。 ( )
等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的面積一定相等。 ( )
三角形的底是6cm,高是5cm,面積是30平方厘米。 ( )
三角形的底越長,面積就越大。 ( )
4.解決問題:
一塊三角形地,底是40米,高是25米,如果每平方米收小麥0.7千克,這塊地可以收小麥多少千克?
(1)先用( )公式求( ),?再用( )法求收小麥多少千克。
(2)列式計算:
5.填空:兩個( )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 )形,所以三角形的面積等于拼成的( )的( )。
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 )。
6.計算下面圖形面積。(單位:分米)
四、反思小結
這節課你收獲了什么?啟發學生從知識方面、情感方面回答。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