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錄
2010年開始,我校開始進行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力求通過高效課堂的組織形式,把明確目標、自學指導、合作交流、展示反饋、拓展提升、反饋檢測和課后反思等教學環節有效地融為一體,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經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改革已初見成效。這場教學模式改革也使我校的體育教學“脫胎換骨”,教師注重開展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單位的教學活動,以學習小組的建設和應用為主線,努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綜合素質,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
1.有利于開展互幫互學活動
小組合作學習使教師對學生指導的空間更大,教師可以用最短的時間講解教學內容和要求,指出學習重點和難點并做好示范,然后利用更多的時間深入到每個小組中對學生進行指導。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學生按照課堂教學目標的要求在小組內開展互幫互學活動,具體的學習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可由小組的某個成員示范,也可由小組成員各自練習并交流感受,發現錯誤及時糾正,在互幫互學中掌握運動技巧,提高運動能力。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能幫助學生解決平時個人能力所解決不了的困難,從中體會到合作的快樂,也能讓學生認識到團結合作的重要性,使不同天賦、潛能、氣質和性格的學生在彼此交流中都得到充分發展。
2.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體育學習小組的上課形式優于常見的班級整體授課形式。從學生的年齡、心理、生理發育程度等方面來衡量,體育學習小組的上課形式更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課堂教學中學習小組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充分表現自我的舞臺,為更多的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在小組中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樂,每個學生都能進一步發現自我、認識自我,實現自我的價值。
3.有利于融洽學生間的關系
學習小組成員由于有共同的努力目標,因此在思想方面容易達成共識,在交流方面能夠相互鼓勵,在行動方面能夠相互幫助,小組成員之間不但能夠形成默契的合作關系,而且能夠建立起親密的友誼。在這種良好的人際環境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并在與他人的合作和競爭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增強集體榮譽感。
二、合作學習小組的建設
1.優化小組結構
小組是進行合作學習的基本單位,科學分組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優化小組結構是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率的重要措施。在小組組建過程中,教師首先要下大力氣開展動員工作,和學生講清楚分組的原則及人員分工,打亂原有文化課的學習小組,按照優差搭配、學生自愿的原則組成小組,每個班級分成5-6組,每組6—7人,每組選出兩名體育成績優秀且具有一定組織能力的學生擔任組長。小組成員要保持相對穩定,但也可以根據學生間存在的個體差異或不同訓練項目的需要,在本人和各組學生同意的前提下組與組之間可以臨時調換人員。組內學生在體育課上要進行集中學習和訓練,在課余時間也可以一起活動,這種小組活動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參與度,培養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2.規范小組建設
學習小組建設要規范,要確立組規和宣傳口號,體現小組的朝氣和影響力。每節課前組長都要帶領組員共同制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并對目標要求了然于心,這樣在學習活動中為了達到目標全體組員都會積極主動地學習,互幫互助,共同提高。
3.協調組內矛盾
學習小組內部難免會出現一些矛盾,教師要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耐心給予指導,做到正確處理和化解組員間的矛盾沖突。對于矛盾加劇需要解散重組的小組,教師要根據小組的特點重新選出小組長,協調好組員之間的關系,并要求小組成員遵守組內紀律。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小組的凝聚力就會逐漸增強,大家能夠團結一致,一起完成各項任務,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
4.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
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是新課程理念下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的需要。教師要靈活運用評價機制,準確及時地進行小組評價,對一些學習態度積極、能夠主動幫助組員的學生給予加分獎勵,對于因個人言行失當、對集體產生不良影響的學生給予批評指正。實踐證明,這種評價方法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愛學、樂學,也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
當然,在教學實踐中這種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在教師評價機制的刺激下,為了與其他小組一爭高低,學生往往為了成績而忽視規則;有些學生只注重本學習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只顧自己的小圈子,而忽視與其他學習小組的交往;本小組成員出現錯誤行為時,為了不影響小組成績,逃避責罰,學生間有時互相包庇掩護等。針對以上問題,在學習小組建設方面,教師要做好宣傳工作,建立完善的獎懲措施并嚴格執行,還要經常找學生談心,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利益與規則,公平參與競爭,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失敗與挫折。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個老話題,也是一個常談常新的課題。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還應不斷探索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路徑與方法。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