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恩杰
中學語文教學中古文閱讀教學占有重要地位,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掌握必備的環節,提高學生的古文閱讀能力,讓學生在閱讀古文的過程中與作者達到情感的共鳴,收獲無盡的人生哲理與啟迪。
一、走近作者,傾聽其心聲
古文閱讀教學目標之一是領會文章主旨,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由于學生年齡小、閱歷少,與作者生活的社會相距較遠,感悟與聯想能力還不夠強,在某些古文閱讀學習中學生會感到茫然與費解,這樣會阻礙他們對古文閱讀探究的興趣,很難實現預期的教學目的,也會讓古文閱讀教學顯得蒼白而無活力。在古文閱讀教學前,教師應根據不同的課文特點采用不同的方式引領學生“走近”作者生活的時代,了解其寫作背景及意圖,感受蘊涵在文中的情感與心聲。我在教學《馬說》一文中,學生很難理解作者心中的憤懣不平及對統治者的抨擊。我利用導語詳盡介紹作者:韓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字退之,世稱韓昌黎。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倡導者,提倡剛健質樸、言之有物。韓愈初登仕途時很不得志,曾三次上書宰相請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門卻被守門人擋在門外。后依附于節度使董晉和張建幕下,郁郁不得志,所以發出“伯樂不常有”的感嘆,希望統治者能重用人才并封之以高爵,養之以厚祿。他多次被貶官降職,很受壓抑。通過這些介紹,學生對韓愈有了詳細的了解,理解了作者心中憤懣不平的原因,對閱讀學習大有益處。
二、朗讀作品,感悟其情感
古文不同于現代文,在朗讀上難于現代文。古文朗讀應分為三步進行,即通讀——品讀——精讀。在通讀過程中首先應讀懂字音、句讀和節奏。以《明月幾時有》的閱讀教學為例,先進行朗讀節奏劃分: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學生根據節奏的劃分讀通順為止,達到通讀的目的。然后品讀重點句子,感悟作者的情感變化。讀出“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的矛盾心情;讀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對天下人的美好祝愿。最后再配以《春江花月夜》的古箏曲進行精讀,更深刻地體會作者的豁達胸襟及樂觀情懷。
三、創設情境,歸納其主旨
學生在古文閱讀中容易感到枯燥,教師創設情境進行教學尤為重要。我在教學《愛蓮說》一文中配以電腦課件,利用音樂背景、動漫視頻等將學生引領進入教學意境之中,讓學生很快把握蓮的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質。教學《孫權勸學》一文時,為了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我讓學生根據原文對話再加以想象編成課本劇進行表演(四人一組:旁白、孫權、呂蒙和魯肅),學生在表演時掌握了文章的主旨并體會到孫權的善勸與呂蒙的善學。教學《送東陽馬生序》一文時,在情節的理解與分析過程中,我讓學生搜集一些有關“富門寒教”的例子,聯系本文內容體會古人求學的不易,使學生認識到尊師重教是我國的優良傳統,理解作者勉勵學生刻苦學習的用意,并從中學習古人勤奮求學的美德。在教學《觀潮》時,由于北方的學生很少有人親見錢塘江大潮的壯觀與雄偉,所以在教學之前我搜集整理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影像資料,學生從中感受到錢塘江潮攝魂奪魄的壯美景觀和自然的非凡魅力,對課文的閱讀與學習產生了濃厚興趣。
四、背誦古文,賞析其名句
語文素養的提高,關鍵在于積累。古文朗讀與背誦能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腹有詩書氣自華”足以說明古詩文積累的重要性。范仲淹《岳陽樓記》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達胸襟,“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都能讓我們在積累的過程中領略到“人有壯志才能濟天下”的道理。孔子的《論語》中,積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以讓學生明白學與思的辨證關系;銘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讓學生學會待人接物的處世之道;欣賞“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教育學生在艱苦的環境中要保持高尚的節操,要有堅強的意志。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中,賞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可以領略作者寄情山水的樂趣和與民同樂的思想。
五、拓展思維,書寫其收獲
通過對古文的朗讀——歸納——賞析,學生無論在知識積累上,還是思想啟迪上,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收獲。因此,每次古文閱讀教學后我都要求學生進行討論,最后總結自己的學習收獲。學生可以結合文章內容寫感受,也可以結合寫作特點加以分析來促動寫作能力的提高,還可以抓住文章主旨進行思維拓展,對于一些想象力豐富的學生我指導他們進行改寫與擴寫訓練。不同方式的思維拓展訓練,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了相應的收獲,這些點滴收獲調動了學生對古文閱讀學習的興趣,既突破了古文學習的難點,又全面提高了語文閱讀能力,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教學《愚公移山》后,學生在把握故事情節的同時,又被文章的神話色彩所征服,產生了無限遐想。學生在主旨方面的收獲是人定勝天的樂觀信念,對比襯托手法的運用使愚公胸懷大志、遠見卓識、敢于斗爭的精神得以突出,讓學生感受頗深,獲益匪淺。
五個必備的教學環節貫穿于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由易到難、相輔相成,展示了與古代圣賢對話的最大魅力。古文閱讀教學中合理運用這五個必備的教學環節,既能使教師對文本內容做出深刻的分析,又能顯示文章寫作表現上的獨特性,使學生受到祖國文化的熏陶。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