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善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開掘當地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每個學校所處的周邊環境都不盡相同,當地的自然、社會、人文資源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長汀是一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又是客家首府、紅軍的故鄉,還是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有許多民間傳說、歷史人物、客家民俗、名勝古跡、革命先輩的事跡、治理生態環境的故事等。無論是人文景觀、自然景觀,還是名優特產,都有著可圈可點之處。若能開掘當地資源,將其引入到作文教學中,就能幫助學生尋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為學生提供取之不盡的作文素材,達到一舉多得的目的。
一、尋找名城古跡,寫出名城的歷史
長汀城,古稱汀州城,始建于唐代,是福建西部閩贛交界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半個多世紀前,新西蘭國際友人路易?艾黎曾盛贊長汀之美:“中國有兩個最美麗的小城,一個是湖南的鳳凰,一個是福建的長汀。”1994年,長汀被列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長汀有許多保存完好的古跡,如唐宋古城墻及五大城門,明清汀州試院及試院的兩株參天唐柏,府學及府學陰塔,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店頭街等等。
為了讓學生了解家鄉,了解古城的歷史,我們組織學生開展了“尋找名城古跡,了解名城歷史”的語文實踐活動。學生們帶著相機和筆記本,行走在古城墻上,看著逶迤的城墻,思緒萬千,無不贊嘆祖先的智慧;來到汀州試院,看到那兩株千年古柏,感受到古老汀州的歷史氣息;特別是走在店頭街上,那狹長的小街,朱紅的沿街門面,杏黃的店招和大紅的燈籠,讓人猶如回到了古代。學生們邊走邊拍照,邊觀察邊記錄,對古城悠久的歷史有了更深的認識。
通過實踐活動,學生既了解了汀州悠久的歷史文化,又找到了豐富的習作素材。大家在細致觀察的基礎上,有感而發,寫下了一篇篇介紹名城歷史古跡的習作,如《家鄉的店頭街》《汀州古城墻》《汀州試院的變遷》《古老的三元閣》等,用稚嫩的筆觸介紹了汀州古城厚重的歷史。
二、搜集客家資料,寫出客家人的自豪
汀州素有“客家首府”之稱,穿城而過的汀江河被譽為“客家母親河”。世界客屬公祭“客家母親河”大典活動,已成功舉辦了19屆。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美國、英國、加拿大及港澳臺等28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內外20多萬客家鄉親,已先后到此尋根謁祖。公祭“客家母親河”活動,開啟了長汀與世界客家鄉親友好往來的新篇章。
為了讓學生了解汀州成為“客家首府”的來歷、汀州客家的歷史和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客家人,我們組織學生參觀了汀州客家博物館、中國汀州客家研究中心、長汀世界客家母親緣廣場,聆聽了講解員的介紹,了解了長汀客家的起源、形成及分散的歷史,世界各地客家社團的活動,世界客屬公祭“客家母親河”活動和懇親大會的情況。我們還讓學生廣泛搜集介紹土樓、圍屋等客家民居的資料,客家民風民俗的資料等,并親口品嘗各種客家小吃,進一步體會汀州客家人的勤勞和智慧。
在《我的客家祖先》《參觀母親緣廣場》《客家圍屋》《長汀燒大塊》《長汀豆腐干》《我最喜愛的家鄉小吃》等習作中,學生們飽含深情地贊美了家鄉和家鄉人的勤勞智慧,寫出了客家人的自豪。
三、參觀紅色舊址,寫出紅色的感情
長汀不僅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客家首府,還是中國著名的革命老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陳毅、楊成武等都在這里進行過革命活動,留下革命的足跡,因此長汀擁有“紅色土地”“紅軍故鄉”“紅旗不倒”的“三紅”傳統,保存了大量珍貴的革命文物和革命舊址。,
我們充分利用長汀特有的紅色資源,組織學生參觀了福建省蘇維埃政府舊址、福音醫院舊址、長汀縣革命委員會舊址、瞿秋白烈士紀念碑、楊成武將軍銅像等,使學生接受了革命傳統教育,在思想上得到了深刻的洗禮。參觀這些紅色舊址后,學生們寫下了一篇篇參觀記和觀后感,如《參觀紅色舊址有感》《祭掃瞿秋白烈士紀念碑》《在楊成武將軍銅像前》等,這些習作充分表達了學生對革命先輩的崇敬之情。
四、體驗鄉村生活,寫出生態的變化
我們組織學生走進鄉村、走進自然,開展參觀訪問、調查體驗等活動。如帶領學生到河田鎮了解植樹造林、治理水土流失的情況,使他們深切感受到長汀人民長期以來治理水土流失的偉大成果,領悟到習近平同志“進則全勝,不進則退”批示的重大意義,體會到長汀人民堅忍不拔的偉大精神;參觀策武鎮的桃林,學生們在桃花的海洋中盡情玩耍,爭相贊嘆桃花之美;參觀三洲鄉的萬畝楊梅基地,面對漫山遍野的楊梅,學生們不禁感嘆:生態變化太大了,昔日的“火焰山”變成了如今的“花果山”,長汀不愧是全國的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
在鄉村,學生們看到了白花花的蘑菇,聞到了稻花的悠悠清香,捉到了活蹦亂跳的魚蝦,體會到了勞動的苦與甜,感受到了豐收的快樂。有了這樣的生活積累,學生的習作就不再空洞干癟,而變得生動有趣。《從“火焰山”到“花果山”的變化》《我愛三洲的楊梅》《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南坑的銀杏樹》等習作,反映出長汀生態環境的巨大變化,內容翔實,有敘有議,充滿真情實感。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進自然,接觸社會,體驗生活,在廣闊的天地中豐富學生的習作素材,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