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飛
【摘 要】某鈦合金零件,厚度為60mm,需在零件上鉆三處直徑為Ф4的通孔,是典型的深孔加工。此類鈦合金零件需加工的深孔尺寸小,精度高,孔位置度和與底面垂直度要求高,加工中,常常出現刀具破損嚴重,切屑不易排除,鉆頭被咬住,扭斷等現象,造成孔中心偏斜,孔邊距超差,因此該鈦合金零件的孔邊距超差是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本文對鈦合金深孔鉆削位置度的工藝研究進行探討。
【關鍵詞】鈦合金 深孔 加工工藝
1 現狀調查
某批該鈦合金零件,對其中不合格的產品30件進行數據調查,并對數據進行分析整理:空位置度超差:53.3%;空垂直度超差:83.3%;孔徑超差:93.3%;粗糙度超差:97.3%。從以上可以看出30件不合格品中,由于孔邊距不合格的零件數為25件,其不合格率占總不合格率的83.3%,因此該鈦合金零件的孔邊距超差是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從零件成品檢查不合格列表中可以看出,不合格情況主要表現在:孔的位置度和垂直度超差,導致孔中心偏斜,孔邊距超差。
2 原因分析
通過對影響零件孔邊距不合格的原因進行分析,得出影響鈦合金零件孔邊距不合格的末端原因五條,分別為:
2.1 刀具材料
鈦合金導熱系數低(僅是鋼的1/4,鋁的1/4,銅的1/25),散熱慢,冷卻效果差,尤其鉆削時,在切削區形成高溫,造成鉆頭刃口磨損快;又因鈦合金化學活性高,在高溫高壓下加工,與刀具材料起反應,造成粘刀具現象。選擇刀具材料時,考慮刀具材料的導熱性能。還要求刀具材料韌性要好,σbb>150kg/ mm2,所使用的高速鋼材料的鉆頭無法滿足此要求,被加工零件表面粗糙度高,形位公差大。
2.2 二刀具幾何參數
鈦合金彈性模量小,是45鋼的1/2,30CrMnSi的56% 。加工變形大,刀具的前后角選擇決定加工面和刀面的摩擦,和加工面的表面質量。鉆削時鈦合金時,鉆頭承受很大的扭矩和軸向抗力。鉆頭易折斷。
2.3 切削用量
粗加工目的是去除大的余量,切削速度不高;精加工的目的是保證尺寸精度和表面質量,采用高的切削速度。進給量與工件變形區中的變形量直接有關。當進給量較小時,變形量也較小,變形滲透不到被加工件的內部,加劇零件變形的不均勻性。
2.4 冷卻液成分
合成水溶性切削液泡沫少,具有良好的過濾性、清潔度和散熱性,而可溶性切削油具有更好的潤滑性,符合工藝要求。
2.5 拼裝鉆模
拼裝鉆模由各元件組合固定而成,受力大時,定位元件發生微小位移,影響孔距從而使孔邊距超差。
3 對策實施
3.1 實施一、選擇合適的硬質合金鉆頭
足夠的硬度:鉆頭的硬度必須大于鈦合金的硬度。足夠的強度和韌性:承受很大的扭轉力和切削力。足夠的耐磨性:抵抗磨損能力,減少加工硬化。鉆頭材料與鈦合金親合能力差,防止形成溶敷,擴散成合金,造成粘刀、鉆頭折斷現象。制造鈦合金鉆頭常用的刃具材料有超硬高速鋼W6Mo5Cr4V3Al、W10Mo4Cr4V3Al和W6Mo5Cr4VSSiNbAl、超細晶粒硬質合金和鋼結硬質合金YS2、YG、YM等。經過對不同材料的鉆頭進行試驗分析,結果表明由材料超細晶粒硬質合金制造的鉆頭加工孔時,刃口鋒利,磨損小,效率有了明顯提高,是比較理想的刃具材料。優選YG類硬質合金。
3.2 實施二、選擇合適的刀具參數
選擇大的刀具后角,減少加工表面與后刀面間的摩擦。前角也要選擇大,刀具鋒利,減小加工變形,降低加工硬化,提高已加工表面質量。專門設計的幾何刃型使鉆頭具有自定心功能,在鉆削零件時具備良好的切屑控制及排屑性能。波浪形切削刃能有效的保持刃口的鋒利性,減少能量損耗;而靠近中心的凸形弧則能提高鉆頭尖頂部位的剛性。槽外側的小圓弧在切削時,能使切屑在小范圍內形成卷曲,并折斷成小塊,而位于中央的大圓弧則有助于切屑順利排出。
3.3 選擇合適的切削用量
鈦合金的性能特點要求鉆削時轉速要低,進給量要適中,切削用量。鉆頭直徑0.5~0.7mm,切削速度5~15m/min,主軸轉速5000 r/min,每齒進給量0.004~0.008 nm/r;鉆頭直徑1.0~3.0mm,切削速度5~15m/min,主軸轉速1600 r/min,每齒進給量0.01~0.05nm/r;鉆頭直徑3.2~5.0mm,切削速度5~15m/min,主軸轉速1200 r/min,每齒進給量0.07~0.1nm/r。
4 設計專用鉆模
專用鉆模剛性好,避免組合夾具元件凹槽中堆積積屑現象,易清理,降低定位誤差。
根據提出的解決方案并實施,解決了加工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為此類鈦合金鎖殼零件建立了標準化加工方案。(見下圖1-圖2)
圖1 圖2
參考文獻:
[1] 吳曉丹.鈦合金可轉位內排屑深孔鉆工藝系統分析[J].機械工程師,2000(6).
[2] 周利華,蘇桂生.鈦合金的超高速切削加工技術研究[J].考試周刊,20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