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飛宇
【摘 要】在企業(yè)物流管理中,信息傳達、交流對物流管理的效果起著決定性作用。但當前在企業(yè)物流管理中仍存在信息不對稱和不及時的問題,某種程度上制約了物流業(yè)的發(fā)展。為了長期、高效、成功地實施物流管理,解決企業(yè)物流管理中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本文從企業(yè)物流管理中信息不對稱的相關概念入手,探討了信息不對稱的具體表現,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措施。
【關鍵詞】企業(yè)物流管理 信心不對稱 措施
1物流管理中信息不對稱相關概念解析
物流管理是各種物流運作活動的集合。它的產生離不開先進的物流經濟運行模式。物流管理的計劃、組織、協調與控制都是依照根據客戶的要求來制定的。物流管理的導向是市場,核心是企業(yè),支撐靠信息網絡。物流管理的最終目的是要提升服務的質量以及減少物流的成本。物流運作水平決定了物流的模式。
如果經濟主體相互對應但是所含信息量卻不同的這種狀況稱之為信息不對稱。參與者擁有一些能夠為其帶來巨大利益的私人信息,這些信息就是導致不對稱信息現象存在的原因。
2物流管理中信息不對稱的具體表現
2.1采購與銷售環(huán)節(jié)
2.1.1供應商和生產商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零配件的質量取決于供應商的生產技術,而生產商要從供應商手中購買零配件。生產商負責產品生產。這樣一來,生產技術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產品的質量。但是對于供應商的技術,生產商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全面了解。所以我們稱它們之間的這種現象為信息不對稱。
2.1.2分銷商和銷售商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分銷商和銷售商加入銷售鏈主要是通過動態(tài)聯盟的形式。企業(yè)之間溝通的載體是信息。銷售鏈中由于參與成員過多,會導致信息在銷售中的傳遞出現失真現象。“牛鞭效應”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因為零售終端沒有信息系統能夠直接到達廠商,所以一旦有供不應求的情況出現,為了能夠爭取得到更多的產品,分銷商通常就會把需求量進行夸大;相反的,如果出現了供過于求的情況,分銷商為避免貨物積壓,往往又會把風險進行夸大。這樣一來,按照這樣的模式下去分銷環(huán)節(jié)和庫存風險會造成物流體系障礙的出現。
2.2運輸環(huán)節(jié)
通常情況下,由于對商品缺乏一定的了解,常常在運輸過程中采取一樣的運輸方法。不同商品的交貨期、保質期以及抗擠壓能力都是不同的。在對貨品進行物流活動中,物流人員與顧客掌握的信息必須要對稱。這樣一來,物流人員才會有商品交貨的壓力、物品所需的安全和速度等信息。貨物自然才能被安全及時地送到目的地。所以,只有在了解和收集到豐富的信息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選擇物流方式。
2.3企業(yè)物流外包環(huán)節(jié)
物流企業(yè)要很好地掌握物流生產企業(yè)與服務企業(yè)的履約能力及配合能力是相當困難的事情,因為在信息上流生產企業(yè)與服務企業(yè)不是對稱的。如果核心企業(yè)是制造企業(yè),那么在其供應鏈中,委托人就是制造企業(yè),而代理人就包括物流服務提供商、經銷商以及供應商。物流服務提供商掌握企業(yè)外包。制造企業(yè)不能很好地掌握其私人信息,所以在合作伙伴的選擇上需要非常的慎重。比方說:制造企業(yè)作為核心企業(yè)必須要清楚各合作伙伴候選人的各個報價。這些報價主要包括有物流服務商以及經銷商的服務價格、供應商中間產品的供應價格等。但是制造企業(yè)通常并沒有充分地了解到合作伙伴候選人的質量。這些質量主要包括有經銷商的售后服務質量和銷售能力、供應商送貨服務質量、供貨的及時性和中間產品質量、物流服務提供商在配送、運輸以及倉儲方面的能力。所以,常常就會造成 “劣品驅逐良品”現象的出現,候選人質量水平低的被納入其中,質量水平高的卻被排除。
3物流管理中信息不對稱問題的解決措施
3.1針對生產到供應環(huán)節(jié)的措施
電子商務不僅縮短了消費者和企業(yè)之間的交易渠道,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渠道的透明度。擴大的開放性使得信息在供求雙方之間更加完整。生產商能夠在互聯網上公布自己的信息,這樣一來就會有新的零售商和分銷商了解到信息,從而聯系上生產商,生產商選擇銷售成員的范圍變得更廣。為了降低銷售成本,生產商構建渠道常常會通過最經濟簡單的方式。現如今,網上直銷這條渠道大大降低了生產商對于中間商的依賴。也讓生產商有了更多與中間商進行談判的資本。另一方面重要的是,流通費也會隨著中間商數量減少而減少。最終能夠給生產商帶來更多的收益。
3.2針對物流外包環(huán)節(jié)的措施
就算跟第三方物流供應商的協議已經簽訂,生產商要監(jiān)控到第三方物流供應商的績效以及向其提供需要的業(yè)務信息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企業(yè)必須要做到和第三方物流供應商經常交流溝通。操作指引的編制需要雙方共同完成。雖然業(yè)務進行外包,但是企業(yè)并不能以為一切就不關己事,完全交由對方負責。正確的做法是,企業(yè)應該和而第三方物流服務商共同對物流作業(yè)流程進行制定、對信息渠道進行確定、對能供雙方參考的操作指引進行編制。所以,企業(yè)需要建立起一套控制機制來監(jiān)控物流機制。要定時定期地檢查外包伙伴的業(yè)績,并且制定出一套能夠考核外包伙伴的標準。
3.3物流信息平臺的建立
為了能夠更好地監(jiān)控物流環(huán)節(jié),可以建立一個高效的信息平臺。一種新的物流技術RFID,中文意思是射頻識別技術。此項技術能夠將唯一的產品代碼賦予物品。通過射頻RFID標簽進行數據采集,供應鏈間共享和互換數據可以通過互聯網實現。由此一來,存在于傳統物流活動中的成本高及信息不對稱情況將會很大程度的得到降低。在物流系統運行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建立一個快速準確的信息管理系統。
4結語
信息不對稱和不及時在當下的物流過程中已是普遍現象。物流制約了物流業(yè)的發(fā)展。為了能夠高效、長期以及成功地實施物流管理,必須要提高物流合作的風險管理。建設物流合作中的協商、信用以及防范機制是物流合作風險管理的重心。盡管我們不能保證物流信息不對稱現象完全消失,但是各種辦法也可以極大地減少損失。
參考文獻:
[1]婁彩萍.我國企業(yè)物流管理存在的問題及發(fā)展對策[J].經濟師,2011年02期.
[2]倪禮博.淺談如何做好企業(yè)的物流管理工作[J].企業(yè)導報,2012年01期.
[3]李靜.商業(yè)企業(yè)物流管理模式初探[J].中國商貿,2012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