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7日,中紀委網站發布的一條消息雖然只有幾十個字,卻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江蘇省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季建業涉嫌嚴重違法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風暴越發嚴厲,省部級乃至副國級高官不時落馬,有的省份接連多名省領導落馬,人們對高官落馬已是見怪不驚。但季建業被雙規的信息,很快引來海內外網民的關注。人們對季建業的關注,不僅僅因為他是副部級領導干部,更因為南京市曾經是六朝古都,被譽為金陵,在中國乃至世界上有著特殊的地位。目前,南京有50多所高等院校、600多個省級以上科研機構、70多萬在校大學生、80多位兩院院士,院士數量之多,除了北京、上海之外,就數南京了。
季建業的落馬一點征兆都沒有,落馬前一天還在以市長身份主持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這一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反腐肅貪行動,讓人們感覺到季建業的情況非常嚴重、復雜。果不其然,兩個半月后,2014年1月30日,中紀委再次發布消息:經查,季建業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本人或通過其親屬等人收受巨額財物;道德敗壞。季建業的上述行為已構成嚴重違紀違法,其中受賄問題已涉嫌犯罪,決定給予季建業開除黨籍處分;將其涉嫌犯罪問題及線索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重視商業
季建業是一個怎樣的人?資料顯示,他1957年1月生,江蘇省張家港市人,1974年9月入黨,1975年3月參加工作,在職研究生學歷,法學博士學位。落馬前,季建業曾在宣傳部工作,后轉戰媒體,29歲就擔任了蘇州日報社副總編、黨組成員。之后,又轉回仕途,先后擔任江蘇省蘇州市吳縣縣委副書記,蘇州太湖度假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昆山市市長、市委書記,揚州市市長、市委書記。2010年1月21日,在南京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季建業當選南京市市長,躋身副部級官員行列。
政聲人去后,民意閑談中。季建業曾在多地為官,落馬之后,人們對他有著諸多評價。通過多方了解證實,季建業愛學習,業余時間常常與書做伴。媒體曾報道,在季建業任揚州代市長期間,曾多次到江蘇省委黨校學習,上課比較專心,幾乎從不缺課或請假,是一個勤于思考的人。因此,盡管季建業沒有經歷過全日制的大學本科教育,但卻在從政以后,通過在職學習,獲得了碩士、博士學位,并在各種學術刊物上頻頻發表論文。
據季建業老家張家港市錦豐鎮上的老人們介紹,季建業從小就比較好學,年輕時被推薦去上工農兵大學,選擇是復旦大學或上海外國語學院,但后來他因為去了蘇州地委宣傳部門而沒上成。1983年至1985年,季建業在蘇州大學政治系干部專修科學習。1985年,季在蘇州大學學報第二期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談談農村發展與農民的文化素質》,把自己的關注領域集中在了農民問題上。自此,季建業在高校里展開了一場“求學之路”,頭頂“法學博士”和“農民問題專家”頭銜多年。落馬前,他在國內知名網站上的文章篇數也鎖定在130多篇,最后一篇文章是刊登在江蘇省委黨刊2013年10月號上的《讓被征地人員生活得更有尊嚴更加體面》。
城市的發展主要靠商業推動。季建業對商業、尤其對臺商有著很深的感情,為臺商服務特別快。在臺灣媒體眼中,季建業是“能為臺商端洗腳水的市長”。在昆山工作的五年時間里,季建業把自己當成城市的CEO。為了招商引資,促進城市的發展,他把臺商當成“好朋友”。手機號印在名片上、24小時開機、辦事不過夜……臺商大大小小的困難他都管,幾乎是有求必應,不少臺商因對他的好印象而投資昆山。臺灣“21世紀基金會”董事長高育仁曾說,去昆山投資,就是為了季建業。
季建業對臺商的細致、熱忱,隨著工作的調整,也被帶到了揚州。在揚州當地人眼中,季建業是名有個性、令人印象深刻的領導。不少揚州老百姓稱他為“好市長”,主要原因是認可季建業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揚州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前后有14年,季建業到揚州后只花了一年的時間就大功告成。當地干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不可能總靠運氣來說話的。”2008年,季建業以揚州市委書記身份,入選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評選的中國城市十大風云首腦之一,后來被他多次提及。季建業在揚州工作了八年,對揚州的感情很深。他在離開揚州之時,做了一次“揚州八年”的演說:“一個人的生命中,真正能干活的年齡就是三四十年,我在揚州這八年,是我人生中精力最旺盛、經驗最豐富的一段時光,我把黃金年華奉獻給了揚州。人生能有幾個八年?!”這段話,通過媒體傳遞出去后,讓很多揚州人感慨不已。至今,也有很多人仍可原封不動背誦下來。
重視商業是季建業的特點。當年,一名在揚州經商的臺商拖了八年都沒辦全的手續,季建業到揚州就任后,29天就到了位。網絡資料顯示,2009年,時任揚州市臺辦主任紀凱對媒體披露,季建業2001年7月到揚州任市長就對臺辦提出明確要求,“要天天有人在南方,月月有團在臺灣。”他到揚州第一年引進的臺資比過去九年加起來的還要多。臺灣冠軍建材董事長林榮德曾向媒體表示:“2008年中國大陸實施兩稅合一時,各地臺商叫苦連天,只有季建業表示,不要去查賬,讓企業好好經營下去。”
季建業后來到了南京,依然和臺商保持著良好關系。媒體報道,2011年,季建業帶團在臺北辦春茗聯誼會,超過400位政商名流出席,活動現場是“超人氣”。當場就有臺商開玩笑,馬英九與臺灣工商界大佬會面,可能都沒這么大的陣容。
作風霸道
季建業多地為官,一直擔任主要領導,很多人說他工作效率高、標準高,高到對下屬特別嚴厲。有一名干部反映,季建業善于快刀斬亂麻,善于解決一些久拖不決的問題。有時執行起來不近人情,可以當著上百人的面像罵兒子一樣罵下屬,用“霸道”來形容絕不為過。孫中山銅像遷移回新街口,玄武湖、中山陵免費開放,這些都是季建業的手筆,在此之前都懸而未決。
季建業快節奏、高效率的工作得益于“一竿子到底”的作風。他在蘇州、揚州任職期間,因其風格強悍而被當地群眾形容為“在下面當市長時喜歡干書記的事”,而等他到了地級市當書記時,又喜歡親力親為“干市長的事”。
一位揚州市某部門干部曾向媒體透露,季建業主政揚州時的一句口頭禪是“拍(當地方言發音為‘撲)死他”——無論是面對上訪的群眾,還是其他棘手難題,季的理論是排除一切阻力,一定要完成任務。
“霸道”的性格使季建業工作上出了很多彩頭,但并沒有獲得太多南京人的好感,相反得罪了一些官員。南京某區縣一位干部說,季建業很難聽得進屬下的意見和建議,形成了自負、專斷的做事風格。有時,遇到下面的人“吐苦水”或偶有抱怨,季建業并不會傾聽工作推進受阻的真正原因,而是直接定性“執行力不夠”“推進力度過小”,有時甚至會直接威嚇對方,“如果再沒有推進,我就給組織部門打個招呼,給你換換位置”,甚至指令監察部門介入督辦。網絡資料顯示,2010年,南京環保部門向季建業提出,城市空氣質量差是工地管理不善造成的。時任環保局局長韋昌明為此和季建業發生爭執,韋羅列了自己掌握的科學數據和專家意見。季建業說:“你能不能讓你們家那些環保專家閉嘴?那這樣吧,我和組織部說說給你換個崗位。”
“霸道”是一把雙刃劍。由于“霸道”,季建業和很多官員“不睦”,既有下級,也有上級。在南京,季建業先后和兩任市委書記搭班子,但不少干部感覺季建業有自己的一套,他愛說“打鐵還須榔頭硬”,大小事都要親自過目。
“推土機”市長
不論在何地主政,城建項目始終是季建業推進工作的一大抓手。“進了中山門,就是南京人。”2010年1月,季建業當選為南京市市長后,在記者見面會上的第一句話是“我不會讓你們失望”。隨之而來的是加快了重大工程的施工。季建業在南京開始了四個代表性工程:大行宮砍樹、三中路改造、雨污分流和炸掉城西高架。這些工程共同的特點是投資額高、施工周期長、給百姓生活帶來持續影響。南京是“六朝古都”,歷史遺存豐厚,山水城林俱佳。季建業到南京之后,提出“要把南京來個大變樣”,便開始大興土木,全城開挖、塵土飛揚。其中一些工程規劃不完善,施工管理不到位,但又和市民日常生活、出行緊密聯系,揚塵,路堵……南京市民不停抱怨。可惜這些市民心聲,季建業沒有給予及時的回應,大家有氣自然就全都撒到他的身上。
可以說,雨污分流對季建業在市民心目中的形象影響很大,也是季建業被很多市民認定為蠻干的一個重要依據。幾年下來,從機關干部到普通市民都被折騰得吃不消,每年的省、市“兩會”上,都有代表委員在小組會上公開提議,江蘇省人大向南京轉了多份關于南京城市建設中突出問題的提案議案,但效果一般。媒體報道,在一次南京市“兩會”上,季建業因為拆遷的事,和幾名院士起了正面沖突,態度也比較蠻橫,不尊重專家和老南京人的看法,被南京知識界看成是沒文化的人。
當地官員認為:“季建業希望移植過去昆山、揚州的成功經驗到南京,但忽略了水土問題。”在人們“滿城開挖到處是工地”的抱怨聲中,季建業也是有所察覺,在一次城市建設動員會上即興說:“南京,古稱建鄴,我季建業就是被南京人民拎著耳朵,耳提面命來建設新南京大業的。南京現在開工工程量很大,但都是造福子孫后代的事。地上地下的工地數量,雖不好與奧運會前的北京比,但已不遜于世博會前的上海,在地下施工的盾構機只比當時的上海少一臺。”
很快,很多群眾將季建業比作是“推土機市長”。面對群眾的不理解和媒體的一些質疑,季建業也有壓力。他也知道很多人在罵他,尤其網上的罵聲更為厲害。他也有自己的難處,比如為什么要急著搞雨污分流?他的解釋是,以前在治水上下了不少功夫,但效果不明顯,常常發黑發臭。這些問題在水里,但根子在岸上。必須雨污分流。長遠看,現在不搞以后更難搞。他頂著壓力在做這些事,他還對建委的同志說:“做這個事情,就要承擔。”
也有人評價季建業并非“粗人”。季建業在揚州工作時,為了不破壞周邊建筑與瘦西湖的和諧,親自帶人在瘦西湖五亭橋上放氣球到25米高,然后就到周邊去看,如果能看到這個氣球,說明所在的這個地方就不能建高樓,以保留它最自然最美麗的風光。南京航天航空大學大三學生陳雷是南京人,他對季建業在南京的所作所為談不上好感,但比較支持季推行的公交車免費WiFi,不怕公交繞路和堵車了。
為了規劃秦淮河百里風光帶,季建業帶著幾個人,從上元門,沿土城頭的老城墻,經仙鶴門、麒麟門、滄波門、高橋門走到上坊門,再換船,坐到入江口。這一路,有的地方可以走,有的地方不能走,要繞著走。季建業邊走邊拿出南京地圖,謀劃明外郭-秦淮河百里風光帶,越規劃越興奮,要讓南京“歷史文化名城、明文化”這一歷史金字招牌重新閃光。
現實總是與想象大相徑庭。公元212年,孫權把秣陵城(今南京)改名為“建業”,意在期待更多人“建功立業”。在歷史翻過了1700多年后,與這座城市同名的一任市長季建業雖然想干一番事業卻因貪腐倒下了。2013年10月17日,季建業因嚴重違法違紀被中紀委調查。2014年1月29日,季建業因受賄罪被刑事拘留,同年2月1日被批準逮捕。
季建業被任命為南京市代市長后,有過斬釘截鐵的誓言:不為親戚朋友謀私利,不允許親友家人打著自己的旗號辦事、拉工程,不干涉工程招投標、土地招拍掛等方面的事項。2010年1月21日,季建業正式當選南京市市長,他在題為《做一名人民滿意的市長》的就職演講時稱:“做一個執政為民的市長,做一個務實奮進的市長,做一個依法行政的市長,做一個廉潔從政的市長。”這一媒體公開承諾隨著他的落馬猶如一記響亮的耳光。
季建業落馬后,南京坊間八卦則稱:“季建業的名字可能注定了他不適合到南京來,明擺著,‘忌建業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