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根++譚超云

初見劉蓉,清秀文靜,說起話來和風細雨,記者怎么也無法與那個時常奔波于案發現場、殯儀館、深山老林與尸體“打交道”的干練女警聯系起來。20年來,她在尸塊、污水中細心尋找破案線索,破譯無數“死亡密碼”,甚至在懷孕期間都忍著惡臭獨自面對碎尸。作為江西省萍鄉市公安局安源分局副主任法醫師,劉蓉成為了當下該省唯一能獨立出刑事現場的女法醫。
深夜奔赴刑案現場
2014年9月2日7時30分許,萍鄉市安源區某小學門外。
“媽,爸爸告訴我說,你今天凌晨又出去抓壞人了?”看著孩子清澈的眼神,劉蓉眼底里的疲憊一掃而空,她微笑著向兒子點了點頭。這天,是兒子正式入讀小學的第一天。當天零時許,劉蓉躺在熟睡的孩子身邊,她只期盼今夜轄區平安無事……盡管她已經習慣了在熟睡中接到突發任務,但此時響起的電話鈴聲還是讓劉蓉起了一個激靈,她抓起放在床頭的手機迅速到客廳接聽。就在她接聽電話的15分鐘前,萍鄉市安源區西門橋頭有人被砍傷,公安機關已經介入調查,但需要法醫及時給傷者驗傷查明傷情,以便辦案單位確立偵查方向。所以,即便夜已至深,電話還是打給了劉蓉。
掛斷電話,劉蓉匆匆搖醒丈夫,囑咐了一聲“小心孩子踢被子”后,抓起法醫工具箱就出門了……
凌晨3時許,劉蓉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一大早,她又忙著一家人的早餐,把孩子送到學校,再準時趕到分局上班。
同樣又是深夜,從床上爬起來趕赴現場刑案現場一線,走在夜幕中的劉蓉,都記不清自己這是第幾次了。
從事法醫工作20年來,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無論山高還是路遠,無論是狂風暴雨還是酷暑寒冬,哪兒有任務劉蓉就出現在哪里。她先后解剖尸體2000余具,鑒定活體檢驗1萬余例,出具的各類法醫鑒定無一例差錯。她參與各類刑事案件偵破1240起,其中180余起命案,為公安機關偵查提供相關線索、方向和依據,為審判量刑提供了科學證據,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防止矛盾激化、合理合法調解民事糾紛提供了科學依據。
別人嘔吐她尸檢
法醫工作,不僅需要扎實的專業知識功底,還要具備復雜現場遇險不驚的良好心理素質。
走進萍鄉市公安局法醫科辦公室時,劉蓉只有19歲。她報到的第一天,許多人,也包括她的同事就有著巨大的好奇和疑惑——這個面容清秀、體型瘦小的女生為什么會選擇這個與尸體打交道的職業?
面對現場血腥、暴力的場面,劉蓉也曾被嚇得雙腿發軟、頭冒虛汗。2000年8月4日,那是劉蓉銘刻在心的日子,因為這天是她第一次獨立出現場。當日,上栗縣上栗鎮一家煙花爆竹廠發生了重大藥料爆炸事件。當劉蓉和同事們趕到時,現場已是一片廢墟,滿眼殘肢斷骸,死者、失蹤者家屬悲愴嚎哭……爆炸是怎么發生的?案件將如何定性?到底死了多少人?一切問題都在等待著公安機關的答案。在之后的五個晝夜里,300多塊殘體被陸續從廢墟中挖出,再被運送到殯儀館停尸房。廢墟里挖出的尸體,已被炸得面目全非、支離破碎,劉蓉和同事們細心、艱難地將軀體逐一檢驗、拼合。
正值炎夏酷暑,尸體很快便惡臭撲鼻,負責搬運尸體的兩個年輕人邊抬邊嘔吐。就在這樣的環境中,劉蓉餓了就啃個饅頭,渴了就喝口礦泉水,累了就靠在墻邊打個盹……劉蓉以頑強的毅力在現場堅持著。最終,她認定這是一起意外引發的事故,死亡人數為27人,事故的肇事者也被當場炸死。
面對如此慘烈的場面,你一個弱女子怎么能堅持下來?有人問劉蓉。“作為警察,我必須在最短的時間里,以嚴謹、科學的技術診斷闡釋外界的疑問,告慰逝者,除了爭分奪秒地工作,根本不允許有一丁點雜念。”盡管她當時說得坦然,但“后遺癥”卻總是出現在接下來的數周時間里。現實中的劉蓉經常被噩夢驚醒,“尸體、殘體在腦海里飛舞,從夢中驚醒后就是一身冷汗。”
如果說這時候的劉蓉,是在用她天生的正義感堅持,那么經過五年的磨礪之后,她對法醫的職責和使命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2005年7月,安源區一個廢棄的礦井里發現了兩具尸體。辦案民警分析:可能是死者下井盜竊電纜線,吸入未排盡的瓦斯氣體中毒死亡。直到兩個月后,惡臭從井里散發出來才被人發現。
接到任務后,劉蓉出現在了這個臭氣熏天的現場。“從礦井里撈出來時,兩具尸體已經化作兩堆泥巴,依稀可辨是人的模樣。”劉蓉回憶說,附近許多好奇的村民都趕來湊熱鬧,但看到這一景象后,就發出了一片嘔吐聲。劉蓉就是在這陣陣嘔吐聲中,上前對尸體作初步尸檢。
“你們法醫賺多少錢一個月啊?要干這樣的活!”有人不解地問劉蓉。當時,劉蓉的工資只有每月1000多元,當她如實回答提問后,有人表示了質疑,有人則說:“每月給1萬元,我也不會干!”
聽完這話,劉蓉也只是笑笑:“不這么做,怎么能讓死者的家人安心?”
細微之處覓真相
“法醫只有理性才能變得更加睿智,不管你個人從感情上能否接受,但你必須相信理性的分析和科學的研判。凡是命案,依靠自己掌握的專業學識,想方設法還原事件真相,這就是我們工作的價值所在。”為了勝任崇高的職業要求,劉蓉不管工作任務有多重,總是不斷充實自己的學業知識:只要沒有工作任務,每個雙休日她都會到市圖書館查閱資料;利用出差培訓的機會,她會到醫學科研院所,上門向醫學、法醫專家請教;通過業余時間進修她獲得了學士學位,并及時追蹤當今法醫學科發展的新知識和新技術,將之活學活用于工作實踐中……
2014年5月11日,是星期天,也是母親節。正在家陪母親做家務的劉蓉接到警情:在萍鄉市“南昌百貨大樓”發現一具尸體。現場在萍鄉市最繁華地段,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她當即趕赴現場。死者為男性,初步認定從大樓高處墜落死亡。經現場勘查,死者,熊航,男,25歲,萍鄉湘東人。從他身上發現有近幾日銀行巨額存取款的回單。法醫經初步檢驗,發現死者脖子上有明顯掐痕,由于網絡媒體發的帖子上顯示現場有人出入過,使得案情變得錯綜復雜。
那么,死者為什么從湘東到萍鄉來?死者身上銀行巨額存取款的回單是怎么回事?脖子上的掐痕怎么來的?是他殺,還是自殺,或是意外?一切都等待著現場法醫劉蓉提供線索。
她認真仔細地檢驗尸體,發現死者身上的外傷符合高墜形成,除了脖子的掐痕外無其他明顯外傷。至于頸前部的掐痕,經仔細檢驗后,劉蓉迅速作出認定:該掐痕應為三天前形成的,可以排除他殺。
經過警方調查證實,死者之前早有自殺傾向。三天前,熊航企圖殺害自己的孩子,被他父親發現后制止。他脖子上的掐痕是他父親為了教訓他時留下的。
真相大白后,同事們都驚奇地問:“劉蓉,你怎么能一眼看出脖子的掐痕是舊傷痕?你讓我們少走了許多彎路。要不然,不知道要浪費多少人力物力!”劉蓉愉悅地笑了,這就是法醫的作用和魅力所在。法醫,是命案現場之王。法醫要通過尸體勘驗,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對死亡性質、死亡方式、作案工具、死亡時間等等作出準確的鑒定,為偵查提供線索,為破案指明方向。
家人理解她愧對
法醫工作的艱辛,常人難以體會。劉蓉,27歲才步入婚姻的殿堂。自己的工作雖然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但她畢竟是個弱女子。對于家庭,劉蓉還是心懷愧疚。有人問她:“你天天和尸體打交道,最怕的是什么?”劉蓉不假思索地回答:“怕愛人出差,我得半夜扔下孩子去現場!”她的丈夫是名記者,也是常常外出采訪,忙得連軸轉。她經常是把孩子寄宿在鄰居家中或糾纏著鄰居幫著照看孩子。
年邁的婆婆遠居鄉下,加上又患上了乳腺癌、糖尿病等多種疾病,婆婆先后四次因病住院搶救,劉蓉有三次在案發現場忙碌,平時也抽不出時間照顧老人。對此,婆婆和丈夫都沒有任何怨言。每當談起此事,劉蓉總是愧疚地噙著淚水:“在我盡職盡責的同時,還真的仰仗親人們的理解和支持啊!”
特殊的工作,特殊的環境,更多的時候,注定了劉蓉不可能和與自己年齡相仿的女子一樣優雅從容。打開劉蓉的衣櫥和鞋柜,基本找不到顏色鮮艷的衣服、裙子和高跟鞋。“我也愛美啊!也喜歡穿漂亮的衣服、穿高跟鞋,但下一秒我連自己要在什么場合出現都不知道,你說怎么穿啊!?”
20年匆匆過去了,劉蓉將最美好的年華貢獻給了法醫事業,她直面血腥與惡臭,以科學嚴謹的態度,亮出一份份公正的鑒定,用生命譜寫出了法醫事業的崇高樂章。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