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通訊員 唐藝嘉)2010年以來,北海市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引進高層次人才309名,其中博士20名、碩士283名、高級職稱人才6名,全市人才隊伍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
一是盤活空編,吸引人才。每年從重點高校中引進優秀研究生、從自治區定向選調的學生中引進人才到北海工作。據統計,2010年以來共引進人才58名;全市事業單位通過區外招聘引進195名研究生,提高全市專業技術人才層次。
二是簡化程序,落實政策。2010年以來,該市針對不同層次的人才下發相應的補貼1200多萬元。在北海市教育、衛生、文化系統事業單位實施特聘專家和專才特聘制度,截至2014年底,教育和衛生系統首批特聘專家共9名,文化系統首批受聘的專才共6名,市重點發展的工業企業特聘技師崗位首批受聘共10名。
三是培養人才,加快高地建設。該市2012年起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8所高校合作共建“高校研究生北海掛職鍛煉基地”,3年來共有213名博士、碩士研究生到北海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進行短期掛職鍛煉,其中近一半研究生畢業后選擇到北海工作。
另外,市財政每年投入100萬元以上專項資金用于人才小高地建設。截至2014年12月,北海共有海洋生物、電子材料與元器件、電力自動化、電子信息、石化產品開發、高新科技企業孵化器、臨床醫學、教育、文化人才等小高地10個,其中自治區級小高地2個、市級小高地8個,小高地載體單位達30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