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彬
疏花定果是調節樹體營養消耗和克服大小年結果現象、提高果實品種的有效措施。疏花定果應從落花后1周開始,在最短時間內結束,最遲不能遲于花后4周。許多果農對定果工作沒有一個正確認識,總要等到果實“坐穩”后再疏果、定果,或者在果實很小時總看著不是很密而舍不得疏,長到稍大又顯得過密時才開始疏,這樣就會消耗樹體的大量營養,影響幼果的發育。為了減少樹體養分的消耗,正確疏花定果可采用以下4種方法。
1 產量法
產量法是以單位面積產量確定留果量的方法。在實踐中,“因樹定產,以產定果”是較為合理方便的留果方法,是生產大型、高樁、全紅、優質果的重要途徑。據此,提出富士、元帥、喬納金果園的產量目標及留果量指標:產量目標667 m21 500~2 000 kg的,667 m2留果量7 500~10 000個;產量目標667 m2 2 000~2 500 kg的,667 m2留果量10 000~12 500個;產量目標667 m2 2 500~3 000 kg的,667 m2留果量12 500~15 000個。嘎拉等中小型品種留果量可參照此標準增加15%~20%,在具體應用時需注意,不同樹勢的單株留果量可根據強樹多留、弱樹少留的原則靈活調整。
2 干周法
干周法是確定單株留果量的簡易方法之一。該法適宜于樹體完整、管理正常的果園。紅富士以干周法定果的經驗公式為:Y=0.2C2。式中Y為單株適宜留果數,C為樹干中部周長,單位為厘米。根據此公式,就可以計算出單株留果量。如果干周為20 cm,則留果數為80個;干周為40 cm,則留果數為320個。
另外,可以根據主干截面積計算留果量,其計算公式是:單株留果量(kg)=主干截面積(cm2)×單位截面積的適宜留果量(kg)。成齡蘋果樹主干截面積留果指標為:健壯樹0.4~0.5 kg/cm2,中庸樹0.25~0.4 kg/cm2,弱樹勢0.2 kg/cm2。
在留果量標準確定以后,應嚴格按照標準執行。在按程序完成定果以后,要按照已確定好的留果標準,數一數所留果實是否太多。如果超出留量標準,還應再疏,直至達到留果標準的合理范圍為止。
3 葉果比法
果實主要依靠葉片的營養物質進行生長。每個品種、每種砧木類型的樹體都有其較合適的葉果比。不同砧型大致的葉果比留果標準為:普通喬砧樹葉果比為50︰1;喬砧短枝型樹葉果比為(30~40)︰1;矮化樹葉果比為30︰1;雙矮樹葉果比為(20~30)︰1。
4 距離法
在確定適宜留果量的基礎上,利用距離法進行調整,使果實均勻、合理地分布于全樹各個部位。大果型以25 cm左右留1個果較適宜,中果型以20 cm留1個果較適宜,小果型以15 cm留1個果較適宜。在實際操作中,要因樹勢、枝勢、果臺副梢長度等因素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