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兆軍
獼猴桃黃化病,主要是缺鐵性黃化,屬生理性病害。在寶雞市渭河以北,部分下濕地、低薄地、過量掛果園發病較重。
1 癥狀
幼嫩葉片葉脈間出現淡黃色或黃白色脈間失綠,從葉緣向主脈發展,老葉片保持綠色。受害輕時,葉緣褪綠。嚴重時,先幼葉后老葉,新成熟的小葉變白,葉子邊緣和葉脈間變褐壞死,枝蔓全部葉片失綠黃化,葉片變薄易脫落;果實黃化,小而硬,單果重減小,失去食用價值。
2 發病原因
(1)由于土壤pH值偏高(堿性)或土壤中重碳酸根含量偏高,鐵元素被固定,根系不能吸收利用鐵元素;或土壤中鐵元素缺乏,根系無法吸收到鐵元素。
(2)由于土壤黏重、過干、過濕,通氣不良或果園結果量超載營養失衡。
(3)果園作業傷根、肥料燒根、根系受病蟲危害不能正常發育生長,影響水分和鐵等營養物質的吸收運輸。
3 防治方法
3.1 適地建園
建園時選擇土層深厚,pH值6.5~7.5,土壤通透性較好,排水條件良好的地塊。
3.2 選用適宜的砧木和品種
選用耐黃化病能力較強的美味獼猴桃作砧木,選用耐黃化病能力強的品種,如海沃德等。
3.3 合理負載
根據立地條件和果園管理水平,確定合理負載量。在做好疏蕾工作的基礎上,做好疏果定果工作。首先疏去畸形果、扁平果、傷果、小果、病蟲危害果等,保留果枝中部發育良好正常果。長果枝留4~5個果,中果枝留2~3個果,短果枝留1個果。美味獼猴桃畝產量控制在2 000~2 250千克,中華獼猴桃畝產量控制在750~1 000千克。
3.4 增施有機肥和生物有機菌肥
有機肥和生物有機菌肥施入土壤后在菌源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產生大量腐殖酸,降低土壤堿性,活化土壤中鐵元素的活性,改善土壤結構,有利于根生長,增強鐵的吸收。果實膨大肥、優果肥、基肥施用生物有機菌肥每畝不低于50千克,禁止未經腐熟的畜禽糞、未經發酵的有機質施入果園。
3.5 EM菌、乳酸菌灌根
取EM菌原液加水稀釋100倍,加入硫酸亞鐵0.5千克溶解后,毎棵樹灌混合液10千克;或取乳酸菌原液對水發酵后,對黃化樹灌根,每樹灌發酵液10千克。
3.6 改良土壤,降低土壤pH值
使用酒糟、醋糟等降低土壤PH值,盡量少用或不用偏堿性的碳酸氫銨等肥料,應選用弱酸性或生理酸性硫酸銨、硝酸胺磷鉀復合肥和硫酸鉀等肥料。
3.7 果園生草
果園套種生育期短、根淺、矮稈作物或利用果園野生雜草,不僅可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果園小氣候,同時可有效減少人為田間耕作對獼猴桃根系的傷害,避免黃化病的發生。
3.8 補充鐵元素
對發生缺鐵黃化病果園,每次施肥時在有機肥中每畝混合施入4千克左右硫酸亞鐵補充土壤中的有效鐵含量或每株黃化樹用螯合鐵肥溶液10千克灌根;也可用0.1%~0.5%硫酸亞鐵水溶液或螯合鐵肥如葉綠寶等進行葉面噴施。
(作者聯系電話:1531927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