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衛哲
“香蕉是典型的呼吸躍變型水果,從樹上采下的香蕉是綠色的,質地堅硬、味澀,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貯存與后熟作用,使果體中的葉綠素轉化為胡蘿卜素,果皮由綠變黃;香蕉中內含淀粉轉化為糖,生澀轉變為香甜,才能銷售和食用。”海南省香蕉協會辦公室主任鄭明萬的一番解釋,可能能夠替堅持要吃“樹上熟”香蕉的消費者解除一些心頭疑云。
香蕉要長途運輸,必須采摘青果,而從樹上砍下來的成串香蕉很難自熟,為了使香蕉后熟程度一致,在短時間內供應黃熟可食香蕉上市,就必須進行后期人工催熟。
“說到香蕉催熟,就不得不提乙烯利。”乙烯利是何物?在衛生部和國家標準化委員會2014年發布的《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中,乙烯利被認定為一種農藥,主要用途規定為“植物生長調節劑”。鄭明萬介紹,乙烯利溶水后會釋放出乙烯氣體,通過外源乙烯氣體誘導香蕉體內的乙烯釋放,從而加速香蕉自熟,這相當于在它的后面推了一把。乙烯的催熟過程是一種復雜的植物生理生化反應過程,不產生任何對人體有毒害的物質。
鄭明萬特別強調,“催熟香蕉可放心食用,水果成熟過程中本身就會產生乙烯,我們聞到的水果香味其實就是其自身產生的乙烯氣體,用乙烯利催熟只是加快其成熟速度和統一度。”
國家香蕉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海南省香蕉協會秘書長張錫炎同樣強調,一般情況下,香蕉采收后必須經過催熟環節,各種營養物質才能充分轉化,這是香蕉本身的生物學特性決定的。乙烯利催熟是香蕉上市前必不可少的生產環節,是多年來全世界香蕉生產廣泛使用的技術,不超標使用對人體無害。
關于乙烯利催熟使用標準問題,鄭明萬告訴記者:“我國對農作物中乙烯利的殘留標準,甚至要比美國、世衛組織的標準還要高一些。目前乙烯利的使用包裝上都有濃度要求,只要按照使用要求來做,技術相當安全,很多消費者對乙烯利不了解,所以出現了消費誤區。”
海南種植大戶雷鳴跟朋友合伙種了1 000多畝香蕉,他告訴記者,香蕉催熟主要是在銷售端大型農貿市場進行,種植戶只需要進行預冷和保鮮處理,由銷售方根據市場行情從冷庫中提貨進行催熟,而且現在大型農貿市場的催熟技術和設備都很先進,標準化、自動化處理,安全質量完全有保障。
(據《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