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林等


摘 要:口蹄疫滅活疫苗目前仍然是控制口蹄疫的主要手段。隨著懸浮工藝和純化工藝的改進,使口蹄疫滅活疫苗的質量有很大的提高,但基礎研究也不容忽視。本文主要探討影響種毒制備的一些因素,包括細胞狀態、接毒量的改變及毒液保存條件對種毒質量的影響。基本得出如下結論:第一,細胞狀態會影響收毒時間的變化,同時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LD50毒價的變化;第二,接毒含量增高,收獲時間縮短,而低劑量、正常劑量接毒傳代試驗均能獲得合格的種毒支系,適宜地改變接毒量有助于提高種毒質量;第三,不論是4 ℃冷藏保存,還是-20 ℃冷凍保存,隨著保存時間的延長,毒價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失,而且4 ℃保存的毒液下降率明顯低于-20 ℃保存方式。因此,上述因素在生產中要細化研究,對提高種毒質量起到指導意義。
關鍵詞:BHK-21細胞;口蹄疫滅活疫苗;種毒制備;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S85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0769(2015)09-0028-03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偶蹄動物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嚴重危害畜牧業的發展[1,2]。OIE將該病列為A類家畜傳染病之首,而我國農業部也把該病列為第一類防控疫病。對于口蹄疫的防控,目前仍以滅活疫苗為主。此項措施在我國重大疫情中發揮巨大防治作用。
對于口蹄疫疫苗生產企業,質量的提高、產品創新以及員工素質提高是企業發展的動力。因此,疫苗質量提高離不開工藝革新以及基礎方面的優化研究。工藝革新是疫苗制備企業的硬件系統,由企業的綜合實力決定。而基礎研究主要包括:種細胞的馴化與篩選、種毒的優化制備以及抗原純化等相關研究[3,4]。從種毒制備人員的自身素質講,篩選制備出良好的種毒,不僅給疫苗前端解決了問題,而且也給后端工藝帶來可喜的成果。因為種毒質量好壞、抗原含量高低,直接影響口蹄疫抗原中的有效成分,而且關系到疫苗的免疫效果。在生產中獲得一支理想的種毒支系,不僅給生產人員帶來方便,而且也給企業帶來很大的經濟收益。因此,制苗毒株的選擇及質量的提高是疫苗生產的首要問題[5]。
篩選優質的種毒需要有正確的操作方法,更需要掌握影響種毒質量的一些因素。目前,影響貼壁種毒因素主要有細胞貼壁狀態、維持液的酸堿度、接毒量、最佳收獲時間、檢驗周期、種毒保存時間以及種毒傳代路線及無菌觀念等,上述因素均能影響種毒毒價及質量效果。因此,本次試驗主要探討影響種毒質量的一些因素,并進行分析與總結,從而通過過程控制,調整傳代條件、保存方法,篩選出毒價穩定、146S高的基礎種毒,從而保障種毒質量,提高企業競爭力。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儀器與設備
二氧化碳培養箱(Thermo 8000 WJ);生物安全柜(HFsafe-1200型);倒置顯微鏡清(OLMPUS);4 ℃平溫冰箱;-20 ℃臥式冷凍冰柜;溫室、生物細胞轉瓶機、細胞觀察臺;超低溫冰箱(Thermo ULT1386-3-V41)、移液器、恒溫震蕩培養箱等儀器。以上設備均由金宇保靈生物藥品有限公司提供。
1.1.2 BHK-21細胞
由金宇保靈生物藥品有限公司提供,分種傳代一般按1∶3~1∶4進行操作,加入營養液,置37 ℃培養箱中培養。營養液配制按本公司的配液SOP進行操作。
1.1.3 O型口蹄疫基礎種毒
由金宇保靈生物藥品有限公司質量檢驗部提供FMDV基礎種毒,由車間領取并由專人管理。
1.2 方法
1.2.1 BHK-21細胞貼壁狀態對種毒的影響
按常規細胞傳代的方法,將細胞復蘇傳代后,將同批培養24 h、48 h、53 h、72 h、96 h細胞,每瓶細胞換液,加入病毒維持液100 mL,同時每個培養時間組下設兩個重復,分別按5 %~8 %的接毒量接毒,接毒完成后置二氧化碳培養箱37 ℃培養6 h~8 h觀察,病變達到90 %時收獲病毒冷凍保存后混勻測病毒含量。
1.2.2 改變接種比例對篩選種毒的影響
選同批48 h、72 h培養階段的BHK-21細胞,細胞換液,加病毒維持液100 mL,一組以7 %~8 %的接毒量接毒,另一組以1 %接毒量接毒,置二氧化碳培養箱37 ℃培養6 h~8 h觀察,病變達到90 %時收獲病毒冷凍保存后混勻測病毒含量,連續傳代3次。
1.2.3 不同保存方式對種毒質量的影響
通過測毒結果篩選出毒價高和毒價低的種毒,然后分別將上述兩種種毒,進行4 ℃平穩保存和-20 ℃冷凍保存,保存期限為7月,經過測毒結果分析計算不同時間毒價的損失率,毒價損失率=(原樣毒價-不同時間段的毒價)/原樣毒價,記錄結果。
1.2.4 LD50測定
用pH值為7.6~7.8的細胞維持液將待測各批次種毒樣品進行10倍系列稀釋,取10-7、10-8、10-9 3個稀釋度,每個稀釋度頸背部皮下接種2~3日齡乳鼠4只,設對照2只,每只注射0.2 mL,接種后觀察7 d,根據發病死亡乳鼠數按Reed-Muench法計算LD50。
2 結果與分析
2.1 BHK-21細胞貼壁狀態對種毒因素的影響
細胞培養24 h、48 h、53 h、72 h、96 h后分別按5 %~8 %的接毒量接毒收獲毒和LD50情況,具體詳見表1與圖1。
由表1圖1可知,隨著BHK-21細胞培養時間的延長,即細胞從24 h到96 h的過程中,細胞表現基本形成單層、致密單層、脫落等現象的發生。因此,選擇不同培養時間段的細胞,對篩選種毒支系有一定的影響,從上述數據分析可知,細胞培養時間與收毒時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從LD50毒價分析可知,毒價上升的階段對應的是細胞48 h~72 h培養階段。
2.2 改變接種比例對篩選種毒的影響
7 %~8 %正常劑量組與1 %低劑量組種毒傳代收毒情況具體情況詳見表2與表3。
從表2可知,按7 %~8 %種毒含量,連續傳3代,種毒LD50基本在7.5~8.0范圍內變化,說明按7 %~8 %正常含量接毒,可以得到理想的種毒支系。而且可以保證抗原的正常生產。從收毒時間分析,隨著代次的增加,收毒時間逐漸在縮短,而細胞顆粒飽滿時間基本穩定在8.5 h~11.5 h 范圍內。
從表3低劑量組數據分析可知,以1 %種毒含量進行接毒傳代,種毒LD50基本在7.0~8.0范圍內變化,而且通過收毒時的觀察,SY001 F10代毒價不合格,通過后續連續傳代,收毒時間縮短毒價升高,可以初步證明,用低劑量接毒方法可以盲傳兩到三代,毒價基本趨于合格。說明這種傳代方法可以達到生產的要求,而且這種工藝有一定的可行性。經表2與表3對比分析可知,正常劑量組與低劑量組種毒傳代方式最大的不同,種毒含量高收毒時間快,種毒含量低收毒時間慢,即種毒含量的多少與收毒時間呈一定的正相關性,測毒結果與細胞病變情況,兩種方式基本一致。
2.3 貼壁種毒不同保存方式對種毒質量的影響
從表4、圖2可知,不論是4 ℃平穩保存和還是-20 ℃冷凍保存,隨著保存時間的延長,毒價勻有不同程度的損失;從保存條件分析,4 ℃保存的毒液下降率明顯低于-20 ℃保存方式。從毒價高低分析可知,在大部分保存時間內,在 4 ℃下保存,高毒價的下降率明顯低于4 ℃低毒價的下降率,而-20 ℃保存方式也有上述規律,這就說明,保存方式和毒價高低影響貼壁種毒的質量。
3 討論
3.1 BHK-21細胞貼壁狀態及傳代穩定性對篩選種毒質量的影響
細胞培養時間、分種比例、細胞營養液以及不同種類的血清與添加量,均能影響貼壁細胞狀態與形態。而本次試驗在固定分種比例、營養液以及血清因素同時,只考慮細胞培養時間對篩選種毒支系的影響,旨在探討細胞培養時間與種毒質量的關聯性。在實際工作中,細胞狀態是指細胞的致密程度、融合率及細胞肉眼觀察情況狀。細胞狀態影響收毒時間的變化,同時也一定程度上影響LD50毒價的變化。一般情況下,不同培養階段BHK-21細胞,細胞的致密度與薄厚度不一致;在接毒量一致的情況下,細胞培養時間會影響CPE收獲時間,從而間接地影響毒價。在實際工作中,盡量選擇細胞形態好,培養時間在48 h~72 h細胞進行接毒,同時在工作中加無菌觀念意識,在一定程度上,利于篩選優質的種毒。
3.2 不同的接種比例對篩選種毒的影響
在細胞狀態良好,細胞培養時間一定的情況下,貼壁種毒接毒含量增高,收獲時間縮短,反之亦然。經報道,接毒量高低直接影響病毒繁殖周期,細胞病變快慢直接影響細胞維持液的酸堿度及營養物質的消耗快慢,這些因素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完整病毒粒子的情況。通過本次試驗結果可知,低劑量、正常劑量接毒傳代試驗均能獲得合格的種毒支系。因此,在實踐中,適宜地改變接毒量有助于提高種毒毒價。所以,在種毒傳代中多注意上述問題。
3.3 貼壁病毒液的不同保存條件對種毒質量
的因素的影響
在口蹄疫滅活疫苗制備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將基礎種毒、抗原滅活液、成品苗進行保存,選擇適宜的保存條件和儲備方法,對疫苗質量的提高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大量資料報道表明[6],冷鏈系統是口蹄疫苗的主要儲存和運輸方式,可見如何有效地保存疫苗終端產品也是疫苗質量提高的關鍵。本次試驗證明,不論是 4 ℃平穩保存和還是-20 ℃冷凍保存,隨著保存時間的延長,毒價勻有不同程度的損失,而且4 ℃保存的毒液下降率明顯低于-20 ℃保存方式,本次結果與一些報道有所差距。經查閱資料分析有如下原因所致,因為在保存口蹄疫抗原或毒液時,大部分采用的是緩沖體系來保存,在4 ℃或 -20 ℃保存條件下,-20 ℃保存條件下更容易使緩沖體系酸堿度發生變化,從而使毒液中的完整病毒粒子更容易降解,影響口蹄疫病毒質量。
4 結語
綜上所述,疫苗制備過程是一個系統過程,本次試驗只是從種毒方面初步探討了,細胞培養時間的變化、接毒量的變化以及毒液保存條件的改變對貼壁種毒質量的影響,基本得出如下結論細胞狀態、保存時間是影響口蹄疫種毒質量的關鍵。因此,在實際工作中細化這方面的研究,對口蹄疫疫苗質量的提高會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6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