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坤 班耀忠
近年來,廣西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緊緊抓住“民生為本,就業優先”工作主線,以“保就業,重保障,強人才,促改革,建和諧”為目標,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積極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大力開展就業創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贏得了社會的認可和上級的肯定,被原自治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財政廳確定為2008—2010年全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示范縣,2009—2014年連續6年榮獲河池市勞動和社會保障目標管理一等獎,2014年被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評為全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系統先進工作集體二等功。2010年,縣就業服務中心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授予“全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系統2008—2010年度優質服務窗口”榮譽稱號。2012年,縣就業服務中心主任韋秋萍同志被國務院評為“全國就業先進工作者”。
一、“四個一流”打造全國人社系統優質服務窗口
(一)打造一流隊伍
精挑細選工作經驗豐富、業務水平高、工作能力強、服務態度好的同志作為服務窗口工作人員,采取集中和自學相結合、理論學習與業務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加強人員素質培訓。每周星期五下午定期召開會議,現場解決問題,組織干部總結工作,查找工作薄弱環節,開展業務疑難、熱點問題的研討,認真學習勞動就業政策,提高工作人員的開拓創新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拒腐防變能力。
(二)樹立一流形象
堅持以“以我溫和作風,給你溫暖感受;以我熱情服務,給你滿意答復”作為服務準則,把局二層機構的集中辦公變為柜臺辦公,在日常工作中自覺做到 “一張笑臉相迎,一把椅子讓座,一句真情問候,一段全程服務,一個滿意答復”,杜絕 “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現象,迅速形成“人人是形象,處處是窗口,事事是服務”的良好氛圍。
(三)創建一流平臺
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站等新聞媒體,抓好《就業促進法》等勞動法律法規的宣傳。2010年以來,該縣共播出就業專題新聞21次,在縣城及19個鄉鎮開展就業宣傳活動、現場招聘會79場次,發放宣傳資料14萬份,接待農村勞動力咨詢6.5萬人次,提供就業崗位5.5萬個。通過宣傳和招聘活動,截至2014年底,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累計新增11.5萬人次,累計城鎮新增就業3.2萬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均控制在4.5%以下。
(四)建設一流窗口
多方籌資700萬元建成六層5000多平方米的人力資源綜合樓,一至二層為柜臺辦公、洽談室和多媒體教室等,三至六層為宿舍,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提供政策咨詢等多項服務。投資18萬元購買大型電子顯示屏,滾動顯示用工信息,幫助求職者及時了解區內外用工信息,外出務工更有針對性,服務中心窗口成為都安務工人員走出山門增加收入的“指南針”和“信息港”。
二、“四項強化”推動就業再就業工作
(一)強化安置,堅決落實黨和國家的優惠政策
2010年以來,該局共開發各類公益性崗位2367個,安置下崗失業人員8980人次,其中:就業困難人員4609人次,“零就業家庭”人員59人次,安排高校畢業生186人,發放各種補貼3414萬元,其中:公益性崗位補貼1206萬元,社會保險補貼1213萬元,技能培訓補貼804萬元,職業介紹補貼36萬元,職業鑒定補貼107萬元,高校畢業生見習補貼48萬元,頒發各種證書16974本,其中:再就業優惠證843本,就業失業登記證1766本,返鄉農民工優惠證8838本。
(二)強化管理,努力提高勞務輸出的組織化程度
按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示范縣工作要求,深入到全縣19個鄉鎮248個行政村7154個村民小組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情況調查,做到農村勞動力底數清、輸出底數清、資源情況清、輸出去向清,實行動態管理。據2014年統計,該縣剩余勞動力轉移就業18.6萬人,其中:區內5.8萬人,廣東省11.3萬人,福建省0.7萬人,其他省市0.8萬人。
(三)強化培訓,不斷提高農村勞動力的綜合素質
組織干部深入村屯發動農村勞動力參加各種技能培訓,2010年以來共培訓4.72萬人,其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職業技能培訓4.32萬人,失業下崗人員再就業技能培訓0.3萬人,創業培訓0.1萬人,培訓內容有竹藤草芒編織、種桑養蠶、家政服務、汽車駕駛、電工、焊工和創業等。通過培訓,農村勞動力就業技能不斷增強,勞務收入明顯提高,2014年該縣外出務工人員勞務收入達21億多元。
(四)強化服務,切實維護外出務工人員合法權益
在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中做到輸出前對用工單位考察,輸出中有干部專程護送,輸出后主動與當地勞動行政部門、用工單位密切溝通,對外出務工人員反映的問題及時協調解決。2012年至2014年底,共為外出務工人員提供勞動法律咨詢5萬多人次,成功調解勞資糾紛105起,挽回經濟損失1000多萬元,極大地穩定都安勞務輸出隊伍。
三、“四項措施”促進農民工返鄉創業
(一)上下互動
自治縣人民政府以易地扶貧搬遷形式在縣城東面興建農民進城創業園,規劃總面積6.2平方公里,計劃投資12.68億元,主要安置對象為有創業能力的農村外出務工返鄉人員。該局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組織人員大力發動農民工返鄉創業,截至2014年底,已有1200多人回鄉,其中12人進入創業園總共投資1000萬元興辦企業,就地解決農村勞動力就業2000余人。
(二)加強協調
為幫助婦女解決在創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資金瓶頸問題,鼓勵婦女以創業帶動就業,該局積極配合縣、鄉婦聯深入基層調查,定期上報申請材料,金融部門及時核審放貸,財政部門積極爭取貼息資金。2010年以來該縣共發放婦女小額擔保貸款1707戶9629.06萬元,財政補貼銀行利息41.68萬元,其中返鄉創業婦女1058戶5136.23萬元。
(三)樹立典型
幾年來,都安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把優惠的投資政策交到廣大外出務工人員手中,大力宣傳返鄉創業典型人物,該縣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如雨后春筍般興起。如澄江鄉的黃任江返鄉創業投資200萬元辦起了玩具廠,安陽鎮藍立貴返鄉創業辦起了都安大學生土雞銷售有限責任公司,等等。據統計,2009年以來,該縣有119個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辦微型企業。
(四)嚴格獎懲
建立返鄉創業農民工信息登記制度,摸清返鄉農民工的人數、技能、創業愿望等并做好登記,切實掌握返鄉農民工動態。把鼓勵和支持返鄉農民工創業相關政策的落實和任務完成情況納入鄉鎮、各部門效能建設作為年度績效考核內容,對完成任務好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不完成任務的單位和個人給予通報批評或就地免職。
(作者單位:廣西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