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宋朝時期對于中國書畫的形成與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尤其是北宋。北宋皇帝宋徽宗作為一位藝術超群的畫家,對于中國書畫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典雅綺麗的畫、纖細清秀的書、柔美婉約的詞都為歷代藝術家所贊賞?;B畫不僅顯示了他高超的藝術水平更是對花鳥畫的創作方法和審美情趣為后世的中國繪畫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本文從三個部分對宋徽宗趙佶花鳥畫的特點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宋徽宗;花鳥畫;藝術特點
一、宋徽宗繪畫藝術特點的形成
大宋王朝皇權集中制的到了進一步加強,臣子權力分散,庶民地位得到了提升,平民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和昌盛。科舉制度日趨完善,文人參政現象越來越普遍,權貴階層集文人、高官、學者三種身份于一體,談文論藝漸成風氣。商品經濟的空前繁榮和生產力的大力發展,宋代逐漸在書畫上呈現出興盛之勢。
宋徽宗趙佶身為大宋皇帝這一特殊身份,權利和個人喜好促使宣和畫院這一體制蓬勃發展。他不僅提倡而且身體力行積極參與繪畫創作和教學,從客觀上刺激了畫院的繪畫數量和質量,也促成了宣和畫風的形成。
宋徽宗在書法、繪畫、詩詞等方面都體現出他過人的藝術才能,他在繪畫上的才能,不論上水、人物、花鳥樣樣精通。北宋末期由于宋徽宗個人對花鳥題材的偏好,使花鳥畫創作成為宮廷畫院創作的主流。在宋徽宗授意編撰的《宣和畫譜》中,對黃筌的作品評價認為:“凡山水野草,幽禽異獸,溪岸江鳥,釣艇古槎,莫不驚覺。”稱贊黃筌為“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體現了宋徽宗趙佶的黃筌畫派畫風的推崇。從趙佶的很大一部分作品中可以看到黃筌的遺風,如遼寧省博物館收藏的《瑞鶴圖卷》、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芙蓉錦雞圖》等,此類作品工細規整、纖細而不呆板,富貴而不低俗。
宋徽宗的花鳥畫創作中也融合了眾多畫家繪畫作品的優秀之處,吸收黃筌富貴畫風注重寫實、色彩艷麗典雅的特征。同時受到文人畫家的影響,同時借鑒崔白等人的注重寫生和意趣的特點,融徐黃二體于一身。另外,他還深受儒、道思想及自身文學上的深厚素養的影響,為中國花鳥畫增添了詩情畫意,使花鳥畫呈現出新穎多變的風格。黃筌的法度嚴謹和崔白的野逸意趣[1]。
二、宋徽宗花鳥畫的技法特點
宋徽宗其中一幅代表作《芙蓉錦雞圖》縱81.5厘米,橫53.6厘米,為一幅絹本立軸,雙勾重彩工筆花鳥畫?,F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是我國經典傳世名畫之一。錦雞的羽毛斑斕華貴,造型推敲有度,用筆考究,充分體現出它珍禽的特點。它渾身的羽毛則用細碎的筆調勾出其質感和生長方向。頭部黃色羽毛用細筆拉出絲絲毛茸茸的感覺;翅膀羽毛用墨色暈染出濃淡層次;尾部羽毛長而硬,密而不亂。用色上更為豐富,在雞的面部和頸后羽毛上鋪厚薄不同的白色。頸部的黑色條紋明亮,腹部朱砂亮麗燦爛。一雙瞪得溜圓的眼睛凝視著蝴蝶,神情專注。兩只翻飛的蝴蝶是全圖動的部分,輕盈靈巧。左下的菊花花與葉玲瓏又精致,與寬大舒展的芙蓉葉形成鮮明對比,既豐富了全圖的線條,又與整幅畫的藝術風格十分和諧。
趙佶在圖的右上角賦詩一首:“秋勁拒霜盛,峨冠錦羽雞;已知全五德,安逸勝鳧鹥?!卞\雞就是雉,按儒家“瑞應”說,它的出現是“圣王”出世的象征。于是這幅花鳥畫就有了政治意義。古人稱雞有“五德”:“頭上有冠是文,腳下雄健是武;臨敵敢斗是勇;見食呼友是仁;按時報曉是信?!壁w佶將自己比作“五德”俱全的錦雞,想要安逸太平,卻怎知會有“靖康之難”!此畫設色濃麗,暈染細膩,傳達出皇家的雍容富貴氣派。
趙佶的花鳥畫風格以工細彩墨為主,并能寓巧于拙,《柳鴉蘆雁圖》是他拙樸風格的代表作之一。《柳鴉蘆雁波圖》紙本淡設色,縱34厘米、橫223.2厘米,共分二段,前段畫一株柳樹和數只百頭鴉。柳樹枝干用粗筆濃墨作短條皴寫,筆勢很壯,顯得渾樸拙厚。柳條直線下垂,流利暢達,運筆圓潤健韌而富彈性,墨色前后層次分明。鳥身用濃墨,黝黑如漆。鳥的羽毛用墨留出白線,鳥的嘴舌用淡紅色點染,頭和腹部敷以白粉,周圍略用淡墨烘染,把白頭鴉襯托得分外突出,顯得神采奕奕。全圖筆墨醇和安謐,脫去凡格,深得熙落墨之意韻。此圖中柳鴉蘆雁采用沒骨畫法,竹以雙鉤法繪出,設色淺淡,構圖洗練。粗壯的柳根、細嫩的枝條、姿貌豐腴的棲鴉、蘆雁畫得都很精細工整。棲鴉雙雙憩息嬉戲,蘆雁飲水啄食,形態自在安詳。點睛用生漆,更顯得神采奕奕。此圖在黑白對比和疏密穿插上取得了很大成功。整個畫面恬靜雅致、神靜氣閑。不失皇家法度嚴謹和野逸意趣。
三、宋徽宗繪畫藝術的美學特點
中國傳統花鳥畫在其發展的過程中,經過不斷的創作實踐總結出了自己獨特的繪畫理論與美學思想[2]。《宣和畫譜》通過對繪畫的見解和繪畫作品的評論,體現出了宋代特殊的審美態度。尤其是當時的宋徽宗趙佶,他本人對藝術的偏愛對書中美學思想的形成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對繪畫創作擁有許多獨到的見解。他能通過畫面中任何一種微小的物像,就能向世人傳遞出他不同于其他畫家的美學特征。宋徽宗集艷麗富貴與清淡野逸為一體,形成了獨一無二的美學風格。
宋代文化的最大特點是儒學的復興,北宋中后期新儒學成為思想學術的主流,并被確立為宋代思想的正統。第一次提出“天理”為脫離物質載體的理念的是北宋中期的程顥、程頤。到了南宋時期,朱熹在二程的“天理”思想上進一步提出了道德修養是一切人生根本的命題,其中“天理”的含義是指人的內省性特征,及要求文人要注重本身內在的道德修養。
理學在繪畫藝術上體現為準確細膩描繪客觀事物的自然屬性,南宋朱熹認為:“格,至也;物,猶事也。窮其極處無不到也”。所謂“格物”,是對每一件事物都要用認真的方法進行分析和研究,才能找出這件事物中蘊含的“道理”。這也是促進宋代繪畫中追求寫實和嚴謹風格的形成。對畫家尤其是文人畫家的影響是肯定的。宋代理學的興盛也是的文人士大夫的人生價值得以轉變。從而追求平淡、陰柔秀麗的氣質成為宋文化特有的時代產物。
四、結語
通過對宋徽宗趙佶的花鳥畫的分析和鑒賞,其花鳥畫艷麗富貴,形象逼真寫實,也體現了時代的主流風格。通過對外形描繪,表達了對像富有生命的感覺。在他的花鳥畫中不僅體現了統治階級的審美情趣,也說明了宮廷花鳥存在的真正價值。更體現出其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生活理想。趙佶花鳥畫所表達的藝術思想也是今天我們學習的典范。
參考文獻:
[1]謝稚柳.中國書畫鑒定[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7
[2]黎孟德.中國藝術名作快讀.四川文藝出版社.2003-1
作者簡介:
路瑤函(1987—),籍貫河南鄭州市,本科學歷,專業:繪畫(國畫方向)。
(作者單位:河南師范大學新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