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武縣隸屬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山南川,山川各半,總面積611.3平方公里,轄5鎮3鄉、1個工貿區和1個辦事處,187個行政村,總人口27.1萬人。修武縣計生協成立于1987年5月,經過普及發展和創新提高,現有協會組織213個,發展會員30105人,會員人數占全縣總人口的11%,已成為全縣最大的群眾團體之一。
近年來,修武縣計生協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市計生協的精心指導下,主動適應經濟發展和人口發展新常態,積極參與幸福家庭創建活動,不斷創新幫扶方式,擴大服務群體,使“生育關懷行動”由群眾性的互幫互助向政府、企業、協會聯合開展的規模化、規范化方面拓展,形成了創業、就業、宣教、養老等多種項目運行體系。“生育關懷行動”已成為全縣有較大影響力的公益品牌,成為一項群眾由衷“點贊”的民生工程。
一、理清工作思路,融入發展大局
修武縣作為全國“生育關懷行動”示范縣,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把“生育關懷行動”作為民生工程納入人口計生事業發展規劃,成立高規格組織,出臺了一系列文件,形成了比較規范的“生育關懷行動”政策體系,率先探索建立了親情救助公益金制度和計生女孩家庭老人養老制度,實施了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通過開展計生家庭意外救助、計生特殊困難家庭幫扶、關愛留守兒童和空巢計生家庭老人等一系列活動,為育齡群眾和困難計生家庭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和關注。
近兩年來,圍繞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修武縣計生協對如何發揮協會職能、引導計生困難家庭擺脫貧困、致富發展這一課題,進行了認真調研和思考。在深入基層認真調研、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的基礎上,修武縣計生協確立了“選項目、建基地、做示范、帶萬家”的“生育關懷行動”工作新思路,并得到縣委、縣政府的充分肯定。截至目前,全縣共建立省級生育關懷示范基地3個、市級示范基地2個、縣級示范基地15個,有力地提升了“生育關懷行動”效果,探索出一條“基地引領、項目帶動、創樹品牌、規范管理”的計生服務新路子。
二、制定標準模式,打造樣板基地
為促進“生育關懷行動”扎實有效地開展,使活動目標更加清晰、計劃更加周詳、操作更加規范,修武縣計生協努力把示范基地建設工作做深、做細、做實、做成品牌,在具體運作過程中探索建立了“四好”工作模式。
1. 選擇好基地。根據修武縣發展實際,將示范基地分為三大類:一是工業項目示范基地,必須具備企業上規模、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輻射帶動能力強等基本條件。二是種植養殖項目示范基地,必須具有專業化、規范化生產能力,適宜受助戶集中勞動或分戶承包經營。三是人口文化項目示范基地,必須具備地方特色,融人口文化、婚育文化、健康教育、生態觀光、娛樂休閑于一體,寓教于樂、寓教于游,實現人口文化、家庭文化與旅游文化相融合。按照上述原則,由鄉計生協指導村級協會篩選符合標準且具有較好市場發展前景的致富項目報縣級協會審批。縣計生協按照具備造血功能和幫扶價值的原則,選擇信譽好、技術強、能帶動、熱心公益事業的企業最終確定為示范基地。
2. 確定好對象。按照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由村級計生協調查摸底,將符合“一低兩有”的計生家庭作為項目幫扶對象。“一低”即年人均收入低于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以下,“兩有”即有一定的勞動能力、有較強的創業愿望。將初選出的幫扶對象予以登記公示,再由鄉級計生協審核后報縣級計生協確認。
3. 簽訂好協議。實行“基地+計生戶”的運作模式:一方面,由鄉、鎮計生協與示范基地簽訂協議書,協議的主要內容包括各方的責任和義務、資金劃撥方式、違約責任等;另一方面,由項目單位與幫扶對象逐戶簽訂幫扶協議書。在要求示范基地幫助計生困難家庭創業就業的同時,約束幫扶對象必須履行義務,實現勤勞致富。
4. 建立好制度。建立健全管理、服務和監督制度,努力為計生家庭致富發展提供學習培訓、技術指導、產品回收及生產資料等產、供、銷一條龍服務。制作項目運作流程,便于經常性地督查,做到一個項目一個專項負責人、一個流程、一套制度。同時,每個示范基地必須完整、翔實、準確地建立基地項目文本書、服務活動記錄、就業創業名冊、工資待遇情況、示范帶動情況以及年度計劃總結等檔案資料,隨時接受縣、鄉計生協的檢查監督。
三、堅持分類指導,確保項目效果
為更好地發揮項目以點帶面的示范作用,按照“堅持突出特色、實施分類指導、項目不分大小、帶動推進發展”的要求,縣、鄉計生協圍繞計生家庭發展,定期協商幫扶對策,不定期回訪創業就業計生家庭,助其解決生產、銷售、資金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確保示范戶的創業就業成效。同時,注重對基地的檢查指導和驗收評估,在抓好項目試點工作的基礎上,不斷總結推廣試點經驗,推動了全縣“生育關懷行動”的扎實開展。
1. 建立青春健康教育基地。在縣實驗中學和一中分校設立“青春期健康教育基地”,定期舉辦專題講座,傳授青春期知識和如何進行自我保護、防止性侵害等常識,還講授《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思想等內容。目前,約有1.78萬名學生接受教育。
2. 建立人口文化生態基地。以云臺山旅游為依托,做好人口文化與旅游文化融合發展。在云臺山鎮家庭賓館建立“幸福家庭幸福墻”,在七賢民俗文化村建立人口文化生態園,在陸臺農莊建立以健康、幸福、同心、愛情為主題的文化長廊,將當地人口文化、婚育文化、孝文化與園區生態景觀融為一體,使群眾在休閑娛樂之余潛移默化地感受人口文化的熏陶。
3. 建立計生家庭致富基地。先后在西村鄉建立了“意林皂刺開發研究基地”,在周莊鄉建立了“奇力新電子產品加工基地”和“玫瑰種植園基地”,在五里源鄉建立了“臺創園花卉、蔬菜示范基地”等9個致富示范基地。同時,依托基地開展各類培訓班,積極為計生家庭講授種植、養殖、加工等技術,為其發展生產提供技術保障。截至目前,各基地共舉辦培訓班86場次,牽手幫扶計生家庭1510戶,帶動2165戶計生家庭上項目,較好地發揮了示范、引導和輻射作用。
4. 建立計生家庭養老基地。作為“中國長壽之鄉”,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修武縣把計生家庭養老優先納入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整體框架內,累計投入資金2480萬元,建立了2所設備完善、功能齊全、環境優美,融養老、娛樂、健身、休閑為一體的縣級中心敬老院和4座鄉鎮中心敬老院。讓獨女孩家庭和失獨家庭老人享受“五保”待遇,實行免費集中供養,保證老人安度晚年。目前,有86名符合條件的計生家庭老人入住縣、鄉中心敬老院,享受免費吃、穿、住、醫等待遇。全縣已初步形成以計生女兒家庭獎勵、集中供養補助、居家養老補償、社會養老保險補貼等制度為框架和以社會養老優先優惠為補充、覆蓋城鄉的計生家庭養老保障體系。(供稿:修武縣計劃生育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