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祚聲等

八月以來,熱力十足的“燒烤”模式火力全開,許多旅行愛好者想要出游的心也被酷暑嚇退了幾分。但依舊還有不少令人心生勇氣、走出空調房的清幽避暑地,伴著各色美景讓人愜意地消暑“乘涼”。
古人避暑有奇招
俗語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炎熱酷暑的夏日,很多人躲到“空調房”避暑。在中國古代,盡管沒有“空調”,但古人也有許多低碳、環保的納涼避暑之所。比如先秦時期的“窟室”、漢代“清涼殿”……
和現代人一樣,古人避暑首先想到改造居室環境,建造一個相當于現代帶有制冷設備的“空調房”度過夏天。這樣的房間,古人稱為“夏房”,先秦時期的“窟室”,秦漢時期的“涼房”及皇家的“涼殿”,后來的“冰室”、“涼窖”,都屬于夏房。
窟室,算是先秦最流行的“空調房”。所謂“窟”,字面意思就是洞穴,乃現代“地下室”的原始結構。由此可知,先秦時代流行的窟室,實際上就是“地下室”,但比地下室更講究。
當時有條件的貴族,家里都筑有窟室,夏天一些重要的餐飲活動會安排在窟室中進行。鄭國大夫伯有是中國史上有名的“酒鬼”之一,他家就有一間窟室。《左傳·襄公三十年》記載:“鄭伯有耆酒,為窟室,而夜飲酒擊鐘焉,朝至未已。”大概意思是,鄭國的伯有喜歡喝酒,特地修建了一處窟室,晚上在窟室內飲酒取樂,通宵達旦。可見,窟室很像是先秦貴族階層夏季流行的“娛樂空間”。
當時,從中原的鄭國,到南方的楚國,沿海的吳國,貴族們都喜歡在窟室中避暑,窟室也是家居的重要場所。吳國公子光,即后來的吳王闔閭,在公元前515年的夏天刺殺吳王僚時,便利用了家里的窟室。
就史料分析,先秦時的窟室又不完全是利用地下冷源的地下室,也有人工冷源。當時高級窟室內會放置冰塊,以達到降溫、調溫的目的。
古人在夏季飲食上是很精致的,對冷飲很有興趣。
漢代已有蜜水,口感類似于現在的雪碧,而唐代有用草藥或果品熬制的飲品。清代時,已經有人挑著冰棍沿街叫賣。
有些地區的宋人已經開始吃各種冰激凌了。這個發明最先在蒙古人中流行,原料是用果汁、牛(羊)奶和冰塊調制而成的冰酪。從《事林廣記》《武林舊事》等宋人筆記所載來看,南宋時冷飲花樣繁多。每到夏天,夜市冷飲店出售的果汁類飲品多達數十種,常要營業到半夜三更才結束。
古人夏天外出活動相對較少,即便有生意也不做,俗話說“好漢不掙六月錢”。死刑犯在古代也不在夏天行刑,要等秋后才開斬,即秋決。漢代起至唐宋,公務員在夏天可以休假。
古人度假怎么玩?記者查詢資料發現,有錢有閑的人會選擇有瀑布的大山避暑。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便是在廬山避暑時所寫。另一些人則選擇當宅男,心靜自然涼。另外,《武林舊事》中記載,宋代每年六月六那天,城里人便“登舟泛湖,為避暑之游”,在船上享受各種新鮮水果、美味飲料。
一般人都以為,即便是夏天,古代人都是穿得里三層、外三層。于是有人問,古代人怎么受得了?倪方六解釋,古人也不是裹得那么緊,相反在某些朝代,比現在更開放。
魏晉前,男人愛在夏天打赤膊,女人們則穿開襠褲。原來,古人外穿深衣(即上衣下裳連體的一種服裝),里面多穿脛衣。它是褲子的原始雛形,但它僅有兩只褲管,上端用帶子系在腰部,是沒有襠的。這樣著裝很容易走光。所以,除非過河否則不能輕易提起下裳。
在唐朝,女性追崇薄、透、露,多穿半臂裝和袒胸裝。張藝謀的電影《黃金甲》中的服裝設計是尊重事實的。李治曾兩次下令,要求臣民著裝得體,但當時的國母、后來的大周皇帝武則天喜歡趕時髦,雖然禁露令一時有效,但“旋又仍舊”。
福建避暑好去處
隨著氣溫逐漸升高,避暑旅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福建避暑的佳處數不勝數,下面為您管窺一二。
福州鼓嶺:歷史久遠的避暑勝地
鼓嶺1886年由西方傳教士開辟,距福州市中心約13公里,山高800多米,夏日最高氣溫不超過30℃,吸引了許多不耐福州酷暑的西方人士。1935年時,這里擁有200多幢風格各異的避暑別墅,還有教堂、醫院、運動場、游泳池、萬國公益社等公共建筑。上世紀30年代郁達夫曾到此避暑。是江西廬山牯嶺、浙江莫干山、河南雞公山之外又一處有影響的避暑地,被稱為福州“后花園”。
九鯉溪:水至清,山至美
九鯉溪全名九鯉溪瀑景區,位于福建省福鼎的太姥山景區西南側。這里溪流彎曲,淺灘和緩溪處能玩各項戶外運動。而且九鯉溪是最適合漂流的一段水路,全程漂流約需1個多小時。乘筏沿溪而下,兩岸山峰清秀迤邐,連綿起伏,形態萬千,令人心曠神怡,讓您真正領略“水至清,山至美”的獨特魅力。
白水洋:天然沖浪場所
屏南白水洋景區是福建省八大旅游品牌之一,因其奇特的地質地貌現象而被譽為“天下絕景,宇宙之謎”,這里不僅是天然的沖浪場所,又是天然的水上游樂場。可以在水上騎自行車,也可駛汽車。還可以在近百米的水上滑道體驗沖浪的感覺。景區中還有石筍巖、猴王遠眺、雙仙下凡等景供游人欣賞。
平潭島:獨特海岸風光
平潭島位于福建省平潭縣境內,是我國東南沿海獨具特色、兼具避暑度假、游覽觀賞、運動探險、娛樂休閑等多層次功能的海島旅游勝地。平潭島海岸蜿蜒曲折,沙灘沙質細白,海水清澈湛藍,夏季,迎著習習的海風漫步,走在那軟軟而略帶彈性的沙灘上,看著眼前獨特的海岸風光,不禁讓人有飄飄欲仙之感。
馬洋漂流:福建第一漂的刺激
長泰漂流位于福建省長泰縣,被譽為“福建第一漂”。據悉,漂流航道全程約8公里,途經70余個跌水、60余道彎,上下游落差70米。順水漂流,波急浪涌、驚心動魄,溪流中千姿百態的奇石,兩岸茂林修竹參差錯落,鳥鳴、山花,又能帶給您一種融入大自然的感受。除了漂流外,實彈射擊、動力傘滑翔、越野攀巖、苗族舞蹈等多種豐富多彩的度假項目使得這里成了名副其實的 “水陸空俱樂部”。
赤壁漂流:礦泉水中的漂流
永泰赤壁漂流位于永泰縣境內,在這里漂流也被游人形象地稱為“礦泉水中漂流”,因為這里的水實在干凈,若是口渴還可以取一瓢飲,清涼解暑。赤壁漂流沿途風光極美,共有三潭九曲十八彎,神龜望月、鱷魚戲水、綿羊過江等幾十處水上景觀,千姿百態,惟妙惟肖;游人可乘坐皮艇順流而漂,既可飽覽兩岸原始的自然風光,又能感受驚險與刺激。既可充分體驗到向極限挑戰的刺激與豪邁,又可享受到放松自我、與自然相擁的寧靜與快意。
黃金海岸:水上娛樂絕佳處
石獅黃金海岸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石獅永寧鎮,這里設有金沙游樂園、海底世界、海豚表演館、海濱浴場等較具規模與特色的游樂項目,地理環境得天獨厚,是游泳、趕海、水上娛樂的絕佳之處。上午可以參觀海底世界、逛逛購物街。下午,可以走在海灘細沙上,打打沙灘排球或者踢足球,不怕曬的話,還可以換上泳裝去海里戲水游玩。
“挑戰”炎夏得科學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城市化的發展,近幾年我國高溫熱浪事件頻繁發生。一些城市里,持續高溫及悶熱天氣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和正常生活造成較大的影響,對露天和戶外工作人員影響更明顯。炎熱天氣還造成突發疾病明顯增加,中暑人數激增。
然而,換個思路看問題,在四季分明地區居住的人,應該感到幸運。就人體而言,一年里的高、低溫循環,既是對心血管、神經和肺功能的一種考驗,也是對這些器官的鍛煉。經受過溫度循序變化鍛煉的機體,要比常年在恒溫環境中生活者更為健康,也更能適應自然。當然,極端高溫及其伴隨的很多疾病是有害身體的。
不要過早給自己降溫。以大量消耗能源和污染環境為代價的現代生活,使得很多人不再受炎熱的困擾:辦公室、商場、私家或公共交通工具,無一不被冷空調覆蓋,這無可厚非,但建議大家不要過早打開空調設備。大家一定有過這樣的經歷:在夏天來臨之初,熱感特別明顯,經過大約兩周之后,熱感就會減輕,這就是人體對溫度適應后的表現,是生理調節的有益過程。所以,過早打開空調,不僅無端地浪費了能源,還失去了自然“健身”的機會。因此,建議大家在初夏打開門窗、車窗,必要時使用一段時間風扇,當環境溫度超過30℃后再使用空調。另外,即使使用空調,也不需把溫度設定在26℃以下。
補水是安全度夏的必須。大家一定聽說過“中暑”,誘發高溫中暑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沒有及時和足量補(飲)水,可謂“渴壞了”;二是長時間暴露于高溫和烈日下,環境溫度高于體溫,導致重型中暑,又稱日射病,可曰“把腦子燒壞了”。所以在醫學上,搶救中暑的兩大重點提示就是:將患者迅速地轉移到陰涼處并補充水分。這既是治病之道,也是防中暑的要略。值得提醒的是,補充水分有各種方式,但一定不要僅補充水分,還要補鹽,因為汗液中有鹽分。另外,中暑后補水速度不能太快。
蚊蠅和腐敗食物,能離多遠就離多遠。沒人喜歡蚊蠅,但又很難擺脫它們。它們對人類的滋擾遠遠不是叮咬后的痛癢或嗡嗡飛繞聲,更糟糕的是傳播疾病。蚊子傳播瘧疾和乙型腦炎;蒼蠅更是滿身齷齪,且特別鐘愛食品,這些自不必多言。在此點評民眾的幾個不良習慣:一是徒手拍蒼蠅,可能有超過10%的人有如此“武功”,這是很危險的動作,無需用很多醫學道理解釋,想想也惡心,但最憂的是沒有洗或洗不凈“打手”;二是怒抓蚊咬創口,因此而導致局部感染的情況很常見,有糖尿病等免疫功能低下疾病者,還可能并發嚴重的全身感染;三是餿了的食物加熱后吃,這看似節約,其實得不償失。100℃加熱并不能滅活細菌毒素,吃進加熱后的變質食物仍會導致腹瀉。腹瀉也可能是大毛病,甚至致命。四是亂扔亂倒食品垃圾,這不僅是違背公德、惡化環境的行為,更為蚊蠅滋生創造了有利條件,這種壞習慣必須改正。
夏天,是美好的,也是必須的,包括農作物在內的所有植物甚至動物都需要有夏天。盡管人類在夏季會面臨更多挑戰,但科學度夏天,秋季收獲多。
南極兩年“融化”一座珠峰
從2009年起,南極大陸約750千米長的海岸線上,幾塊冰川開始以每年60立方千米的速率融化,至今已經融化了300萬億升水流至周圍海洋。科學家擔心,南極冰原的加速融化,將使南極半島開始變得不穩定。他們還警告稱,如果冰川繼續融化,很可能導致海平面顯著上升。
同樣是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同樣是地球的極點地區,北極與南極的冰川融化速率并不相同。
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名譽主任鄂棟臣說,北極是海冰,南極是陸地冰川。與南極相比,北極的氣候系統比較復雜,對于全球氣候變化的響應比較直接,海冰對于氣候變化也更敏感。
一直以來,北極海冰的消融是不爭的事實。根據資料顯示,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北極海冰就出現了明顯的快速減少現象,尤其是在2007年和2012年。
相反,南極的陸地冰川相對比較穩定,2012年和2013年,南極的海冰面積甚至還有所增加。對此,氣象專家解釋,由于南極是大洋包圍大陸,南極海冰每年消融再重生,具有強烈的季節性變化,而北極海冰則是經歷漫長時間的累積沉淀形成,很難再生。
不過,鄂棟臣表示,近年來有多個研究顯示,尤其是南極洲西部的冰原正在加速融化。
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冰川學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在《科學》雜志上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們在使用歐洲航天局的CryoSat-2衛星的雷達監測南極半島南部冰原時發現,在過去的六年時間里,那里的冰表面開始以每年4米的速率下降,且已經向海洋輸送了300立方千米的水量。
過去,研究人員認為南極半島南部的冰川表現得較為穩定。如今,大量冰川開始融化這一事實大大出乎了他們的意料。
布里斯托爾大學冰川學研究中心地球觀測科學家伯特·沃特斯的解釋是,由于全球氣候變暖,環繞整個南極洲的風發生了變化,推動了南大洋的溫暖海水向冰原流去。它們從海洋下方侵蝕了漂浮在海洋表面的冰架和冰川。
事實上,早在去年5月,美國宇航局和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研究人員就發現,南極洲西部阿蒙森海扇區冰川的融化速度正在加快,而且似乎不可逆轉。要知道,西南極洲冰川蘊藏的水量足以使海平面上升至少1米,因此,它的融化也被認為是未來導致海平面上升的重要原因。
更讓人震驚的是,根據美國航天局以及歐洲航天局的雷達和衛星監測發現,過去21年中,南極洲冰川每兩年的融化量相當于一座珠穆朗瑪峰。
鄂棟臣表示,人們對海平面上升的關注往往只考慮北極海冰的融化,南極冰原的消融不被考慮在內。因此,隨著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南極冰蓋加速消融,研究人員有必要提高對海平面上升速度的預測。
除此之外,科學家認為,南極冰川流失巨大會導致該區域地球引力場開始發生變化。根據歐洲空間局的地球重力場和海洋環流探測衛星(GOCE)獲取的南極洲重力場的精確測量數據顯示,在冰川消融的地方,地心引力也在削弱。
“南極的質量是以冰川的形式存在的,由于冰川大量融化,冰川融水向低緯度地區轉移,南極地區的質量就明顯減少了,引力場也就隨之發生變化。”不過鄂棟臣表示,引力場變化的幅度是很小的,目前對地球的影響也是非常微弱的,人們不必為此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