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靜
2015年7月23日,大型非物質文化遺產紀錄片《指尖上的傳承》通過新媒體方式進行全網首播。該紀錄片為原《運行中國》制作方五洲傳播中心的又一力作,旨在展示出中國傳統手工藝傳承的神奇。這也是該類型精品紀錄片首次選用新媒體平臺進行首播的嘗試。
傳統的紀錄片,在形式上時長大多較長,常見的有30分鐘、45分鐘、50分鐘、1小時、90分鐘等類型。而這一系列的紀錄片,每個題材都大膽地采用了3分鐘時長和25分鐘時長兩個版本聯合推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3分鐘的版本,這樣的時長介于一般的電視廣告片與傳統紀錄片的長度之間。時長的縮短形式的創新,對紀錄片的創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3分鐘的長度,迫使創作者要對所紀錄的內容、對象進行高度的濃縮,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記錄事物最主要的特征、人物最主要的精神面目或行動,以及事件最核心的內容。可喜的是,從這些片子的3分鐘版本來看,創作團隊對有限的時長用得非常好、非常充分。這一系列片子,不僅畫面唯美,色彩絢麗,而且片子的配樂、剪輯等都非常出色。精致、唯美的表現,非常好地突出了傳統工藝的精妙;各種剪輯技巧很好地節省了時間,使片子在短短三分鐘時間內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形式的創新,時長的縮短,并沒有以犧牲藝術表現力作為代價,反而以一種新形式、新手法記錄了好內容。
五洲傳播中心選取了視頻網、微博、微信等互聯網新媒體平臺作為紀錄片的首發渠道,是對傳統紀錄片的一次大膽嘗試。只要內容好、形式得當,不論是傳統的電視媒體,還是視頻網、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都可以成為紀錄片的傳播渠道。就微信、微博而言,由于大多數人是通過智能手機使用它們,因此,觀看環境更加多樣,觀看時間不可能太長。這是為什么該系列紀錄片也制作了3分鐘版本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