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鋒
【摘要】 分析了采用中頻爐熔煉生產QT500-7球墨鑄鐵件的工藝過程。討論了如何合理控制鐵水成分、選擇合適球化處理方法,生產出符合標準要求的合格鑄件。
【關鍵詞】 高強度球墨鑄鐵 成分 球化 孕育
球墨鑄鐵自1947年問世以來,以其優良的性能,在很多領域可以替代鑄鋼,所以在機械制造行業被廣泛應用。球鐵優良的性能與其石墨形態關系密切,球形的石墨改善其對基體的割裂作用,使其具有高力學性能的同時還具有較好的耐磨性、減震性等優點。
球墨鑄鐵按其基體組織的不同分為鐵素體基、鐵素體一珠光體基和珠光體基球墨鑄鐵。球鐵的強度、硬度隨著珠光體含量增加而提高,塑性和韌性則往往會下降。本文通過對石墨形態和基體組織的控制,通過試驗結果分析高強度QT500-7球墨鑄鐵的生產工藝。
一、性能要求
QT500-7球墨鑄鐵的力學性能要求:抗拉強度≥500Mpa,屈服強度≥320Mpa,伸長率≥7%,布氏硬度170-230HB。
二、化學成分的選擇
從性能要求來看,既要保證有較高的抗拉強度,同時還要保持斷后伸長率達到較高的水平,成分的合理選擇是關鍵。我們主要考慮以下幾種元素。
1、碳。碳是促進石墨化元素。碳的含量不但影響石墨的形態、數量,還會影響鐵液的鑄造性能,同時增加碳會增加鐵素體,使強度下降。所以在保證有足夠數量的石墨球的情況下,含碳量不宜過高,可以選擇在3.6%~3.8%之間。
2、硅。硅是促進石墨化和穩定鐵素體元素。增加硅可以增加鐵素體含量,因而降低強度、硬度,同時提高塑性。從QT500-7性能來看,需要保證有足夠的珠光體,同時還有一定量的鐵素體才能滿足要求。故硅的質量分數控制在2.5%~2.6%。
3、錳。錳是穩定和細化珠光體元素。錳對珠光體的促進作用是有限的,加入過多會增加碳化物、白口層,反而使力學性能下降。因此,錳不能作為增加珠光體的主要元素,可以控制在0.3%~0.4%。
4、硫和磷。硫和磷會引起脆性增加,過多會顯著影響斷后伸長率。硫、磷含量要控制在0.03%以下。如果硫含量過高可以脫硫處理,磷只能通過原材料的成分控制。
5、鎂。鎂是球化元素,鐵液中必須保留一定的殘留量才能保證良好的球化效果。同時鎂含量不能過多,過多會影響石墨形態和產生白口,一般會將鎂控制在0.45%~0.55%之間。
6、銅。銅不但對石墨化有利,還會細化穩定珠光體,抑制鐵素體。銅含量增加會提高強度,而不會對伸長率有太多影響。銅的含量可以選擇在0.2%~0.25%的范圍。
三、原材料的選擇
3.1 爐料的選擇
生鐵選用球墨鑄鐵專用Q10生鐵,廢鋼選用純凈低錳碳素鋼,增碳劑選用含硫≤0.15%、灰分≤2%高碳石墨電極。
3.2 球化劑和孕育劑選用
球化劑的選擇與鐵液和鐵液的含硫量有關,同時還要考慮衰退情況,中頻爐熔煉容易球化衰退和產生白口,可以選擇稀土球化劑。硅鋇孕育劑有較強的抗衰退能力,并促進石墨化,增加石墨球數量,抑制滲碳體和磷共晶的生成,同時有脫氧脫氮,鞏固球化劑的作用,故考慮選用硅貝孕育劑。
四、球化孕育處理
采用堤壩式球鐵包進行球化處理。球化劑加入球鐵包堤壩一側,采用鐵液質量0.2%的硅鋇孕育劑覆蓋。按比例要求加入電解銅。球化處理采用沖入法處理,處理時鐵液分兩次出水,先倒入質量的三分之二,等到球化反應充分后再倒入另外的三分之一,同時沖入鐵液質量0.6%的硅鋇孕育劑。
澆注是為了防止孕育衰退,采用隨流孕育,孕育比例質量分數為0.2%。這樣石墨球個數才會越多,球徑越小、越圓整,分布越均勻,低溫沖擊韌性才會有保障。為防止衰退,從球化起爆開始到澆注的時間應控制在15min之內。
五、試驗結果
采用中頻爐熔煉,澆注Y型單鑄試塊進行力學性能分析,試樣1抗拉強度535Mpa,屈服強度345Mpa,伸長率11-5,硬度184HB;試樣2抗拉強度505Mpa,屈服強度325Mpa,伸長率13.5,硬度171HB;試樣3抗拉強度560Mpa,屈服強度350Mpa,伸長率11,硬度189HB。從實驗結果來看三個試樣均達到標準性能要求。
六、結語
(1)球鐵生產要嚴格控制化學成分,碳、硅、錳和銅含量符合工藝要求,降低磷和硫的含量。保證鐵素體—珠光體基組織的合理比例。(2)嚴格控制球化和孕育處理過程,保證石墨形態。(3)按工藝要求控制生產過程,試樣性能完全符合QT500-7的性能要求即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