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法治社會中,不管是公民的自我維權還是公權力的保障,都必須于法有據,依法進行。憲法就是一張寫滿人民權利的紙,違憲審查制度的完善對于切實完善法制,保障人權實屬必要。文章通過介紹了外國的四種違憲審查制度,對比我國違憲審查制度的現狀,梳理出我國目前違憲審查制度的不足之處,并結合我國實際,給出可行的完善的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違憲審查;體制;完善
法學家梁治平先生曾在憲政譯叢總序中說“中國自有憲法已將近百年,然中國之憲政建設尚待完成。蓋憲政之于憲法,猶如法治之于法制,其盛衰興廢,不獨受制于法律之制度,更取決于政制之安排,社會之結構,公民之素質與民眾之信仰。故修憲雖易,行憲政實難。”憲法不能有效實施是我國近百年來憲政史的一個痼疾。憲法作為我國的根本大法,最重要然而也最容易被違背。無論詞藻有多么華麗,規定的有多么完善,缺少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無異于紙上談兵。保障憲法實施的關鍵在于建立相應的違憲審查制度。
1違憲審查制度完善的目的及意義
違憲審查制度是指依法負有憲法監督職能的機關對立法活動和行政活動所實施的監督。憲法能否得到實施,直接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發展,也決定著一國憲政生活的走向。完善違憲審查制度首要功能就是保證憲法的實施,維護憲政秩序。其次,完善違憲審查制度可以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將公民的基本權利寫進憲法的意義就在于這些權利的確認和保障對公民具有基礎性的意義,對于公民的基本權利受到來自國家公權力侵犯的時候,健全的違憲審查制度可以通過有效的救濟途徑使公民的基本權利得到保護。再次,違憲審查制度的完善可以維護憲法的權威,促進憲政建設。
2國內外的違憲審查制度
美國1803年的馬伯里訴麥迪遜一案形成了違憲審查制度的雛形,因各國所確立的政治體制、法律傳統,歷史傳統的不同,并且根據各自的實踐經驗,立足本國國情,經過長達200多年的憲政發展史,形成了四種比較穩定的違憲審查模式:第一,立法機關的違憲審查制即由國家立法機關或者最高權力機關行使違憲審查權的制度。第二,普通法院的違憲審查即是由普通法院通過司法程序對正在審理的各類案件涉及的作為該案件審理依據的法律、法規及行政命令是否符合憲法進行的體制。1803年,美國的“馬伯里訴麥迪遜案”,司法審查制度據此確立。第三,憲法委員會的違憲審查制,即由憲法委員會依照一定的程序審查法律、法規、行政命令等規范性文件的合憲性,并有權撤銷違憲的法律、法規及行政命令等規范性文件的體制。第四,憲法法院的違憲審查制是指在國家機構中設立專門保障憲法秩序的憲法法院,以特定的程序審查法律文件等是否符合憲法的制度。
我國的違憲審查制度最早源于新中國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憲法即1954年憲法。實事求是的說,我國并沒有建立起完善的違憲審查制度,我國現行法律中沒有專門規定違憲審查制度的條文。現行憲法沿襲1954年憲法和1978年憲法的規定,仍然采用最高代表機關監督憲法實施的體制。
3我國現行的違憲審查制度的缺陷
第一,違憲審查主體不明確,缺乏專業性。目前我國現行憲法僅僅對違憲審查主體做了一個籠統的界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享有違憲審查權,但具體的由哪一個專門委員會行使并不明確。我國現行憲法第70條第二款規定:“各專門委員會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領導下,研究,審議和擬定有關議案。”據于此,不難看出,各專門委員會均可作為行使違憲審查權的機關,這屬于制度設計上的混亂,不能很好地做到各司其職。違憲審查主體不明確,很難確保違憲審查制度的正常運行,極易導致各專門委員會之間推諉扯皮,效率低下,有悖于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
第二,違憲審查對象過于局限。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有違憲審查的權力,全國人大審查的對象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查的對象則是行政法規、行政決定和行政命令、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性決議、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人大對人大的立法如何進行違憲審查未作任何規定;人大對人大常委會立法的違憲審查雖有涉及,卻無啟動程序的規定;雖然規定了有關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組織和公民可以提出對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進行違憲審查,卻將法律排除在違憲審查對象之外。另外,對于國家政策,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政黨、社會團體還有經濟組織的行為也存在違憲的可能性,其與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對公民的基本權利產生影響,卻未能列入違憲審查的對象,對于違憲審查制度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漏洞,對于建設健全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來說,無疑是前進道路上的一塊絆腳石。
4我國現行違憲審查制度的完善
第一,建立專門獨立的違憲審查法院。是指在國家機構中設立專門保障憲法秩序的憲法法院,以特定的程序審查法律文件等是否符合憲法的制度。憲法法院并不屬于普通的司法系統,不行使司法權,憲法法院的法官在產生方式、任期等方面與普通法官不同,憲法法院的基本權能包括違憲審查權、憲法解釋權、權限爭議裁決權、彈劾案審判權、政黨違憲案裁判權、選舉訴訟權等。首先,切實避免了立法機關“自己監督自己,自己審查自己”之嫌,一定程度上也減免了全國人大的工作任務。專業機構可聘請一些在憲法監督體制方面頗有造詣的監督審查人員,克服違憲審查工作專業性很高,工作量很大的問題。專業機構的組成原則,程序可根據現行各國的立法先例在憲法中設置專門章節或者專門條款加以規定。其主要職能是對憲法解釋提出意見,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是否同憲法相一致進行審查。
第二,擴大違憲審查的對象。根據我國憲法“一切法律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的規定和西方社會契約理論的闡釋。因此,法律應該當然作為違憲審查的對象。在理論上承認法律有與憲法相抵觸的可能性,在實踐中正視法律與憲法相抵觸的現實,對維護憲法的地位和權威,對于保障人權,都是極為重要的。當前,僅僅對國家機關及其公職人員的行為的合憲性的審查做了規定,將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排除在外,僅限法規和條例,對于國家政策,社會團體還有經濟組織的行為也存在違憲的可能性,也應該納入審查之列。
參考文獻:
[1]許崇德.《憲法》第四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3.
作者簡介:
李瑞潔(1991~),女,漢族,陜西渭南人,現為西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婚姻法方向)2015級碩士研究生。
(作者單位:西北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