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斐 朱克家 徐歡 錢進


【摘要】 我國既是一個大陸國家,也是一個海洋國家,我國是個海洋大國。本文結合北斗導航系統的最新技術發展,設計與分析了海洋漁業數據信息管理系統,便于海洋漁業信息的管理和預測。
【關鍵字】 北斗導航系統 海洋 漁業 數據
一、引言
中國的海域位于環太平洋漁業帶西部,歐亞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板塊的結合部,既發育有經受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聚合的活動邊緣——溝、弧、盆系、又在陸緣一側形成油氣資源潛力雄厚的陸架新生代沉積盆地。漁業活動頻繁、強烈。據漁業活動是海洋開發不可忽視的海洋環境資源因素之一,監測海洋漁業活動性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
二、基于北斗導航的漁業管理系統背景
上海市于2000年建成上海漁業管理系統,用于監測上海近海的漁業活動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為了進一步改善海洋漁業觀測的精度,上海市從2004年起著手設計、規劃基于北斗導航的海洋漁業監測系統。上海東部海域離海岸線約100公里的海水深度在15-25米,距離海岸線300公里左右的海水深度在80-120米。另外考慮到國外OBS在海洋漁業觀測的廣泛應用,故計劃在中國南海海槽水深3000-4500米處試驗投放我國自行研制的OBS。近年來,隨著上海市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人口的快速增長以及國際大都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各種構建筑物、企業、機構、設施為主的有形和無形社會財富迅速積累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同等強度的漁業所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將會成倍增長。因此加強監測東海海域漁業活動非常重要。
三、系統設計與施工
上海市海洋斷層工程勘查,該區域海水深30-40米圖-2,海底覆蓋層為260-280米,海底地表平坦,由淤泥質粘土和細砂等全新世沉積物所覆蓋,距離上海以東的海岸線約150公里。在此區域建立海洋漁業觀測平臺,可以對上海長江口以東海域發生的微小漁業進行準確定位。
海洋漁業監測系統建設為“十五”數字觀測網絡項目海洋臺站部分任務,于2005年開始,2008年完成,OBS為2009年完成。1、活結樁漁業小平臺。活結樁漁業小平臺(簡稱活節樁),在國內是首次嘗試。我們在設計的時候充分考慮了海域情況、供電、通訊、安全、防雷等一系列問題,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和多方論證,并開展了一系列試驗。為解決活結樁供電問題,我們進行了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試驗;針對通訊問題,先后進行了海事衛星、北斗衛星、GPRS和CDMA的漁業實時數據傳輸試驗;在活結樁最頂端安裝圖像實時監控設備并實時傳輸到上海市臺網中心。經過反復試驗后,在距離上海約100公里處投放了兩根活結樁,并在活結樁上安裝了雷達感應器防止漁船碰撞。活結樁投放處水深約18米左右,活節樁高27米,于2007年9月和10月成功投放。2、海底漁業監測系統。該項目由基于北斗導航系統制定技術指標,承接研制六臺OBS漁業儀,其中兩臺為寬頻帶漁業儀。經多方面努力,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項目組全體同志夜以繼日,忘我工作,在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所和中國科學院聲學所等單位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下,2009年9月18日將海底漁業儀順利的投放在中國南海北緯21到22度,東經119到120度區域,該區域海水深2500-3500米,并于2009年10月18日成功回收。
四、結論
復雜的海洋漁業管理系統可以根據北斗導航衛星提供的不同類型以及不同細節層次的漁業粒度差異,進行相關的管理與建設。本文結合北斗導航系統的最新技術發展,設計與分析了海洋漁業數據信息管理系統,便于海洋漁業信息的管理和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