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他汀類” 他汀類調脂藥是目前應用最多的調脂藥,所以病人也對這類調脂藥物最為關心。常有病人問醫生,這類調脂藥物為什么叫作“他汀”呢?這是因為,這類調脂藥最早在我國應用的都是從國外進口的,它們的英文名里音譯過來都含有“他汀”這個詞尾。其實“他汀”只是這類藥物的小名,它們的學名叫作“三羥基三甲基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抑制劑”,相比之下,“他汀”易讀、好記,因此約定俗成,得到了公認,它們的學名反倒沒有多少人提起了。
他汀類藥物主要是降低血膽固醇。
2.“貝特類” 貝特類調脂藥也就是苯氧芳酸類調脂藥。同樣,因其多數藥物的譯名中含有“貝特”二字,如氯貝特、苯扎貝特、非諾貝特等,故常將此類調脂藥物稱之為“貝特類”調脂藥。此類藥物口服后容易被腸道吸收,服藥1-2小時后即可在血液中測得其藥物濃度。它們可通過增強脂蛋白脂酶的活性加速脂蛋白的分解,同時也能減少肝臟中脂蛋白的合成,從而降低血脂。
這類藥物的突出作用是顯著降低血甘油三酯。
3.煙酸 實際上就是一種維生素,屬于維生素B族,別名維生素B3。煙酸能促進消化系統的功能,減輕胃腸障礙;使皮膚更健康;預防和緩解嚴重的偏頭痛;促進血液循環,使血壓下降;使人體能充分地利用食物來增加能量;還可治療口腔、嘴唇炎癥,防止口臭等。
服用較大劑量的煙酸可降低膽固醇及甘油三酯。
4.膽酸螯合劑 這類藥物在腸道內與膽酸結合后,阻止膽酸吸收,并促進其隨糞便排出。膽酸是由膽固醇在肝臟內轉化而來的,是人體內膽固醇代謝的主要去路;當膽酸排出增加時,膽固醇向膽酸的轉化增加,這樣,血漿膽固醇濃度也就相應降低了。此外,人體內膽固醇有1/3來自飲食,而膽酸在這一過程中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可以乳化食物,促進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吸收。
因此,膽酸螯合劑通過減少吸收食物中的膽固醇,從而減少人體內膽固醇合成的原料,也可使血漿膽固醇水平下降。
5.依折麥布 此藥為一種新的調脂藥物,能抑制腸道內膽固醇的吸收。但依折麥布的作用機制與膽酸螯合劑不同,它服用也很方便,副作用很少。
6.普羅布考(丙丁酚)丙丁酚的歷史悠久,問世于上個世紀70年代,丙丁酚有降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作用,但同時也可使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降低,而對甘油三酯沒有影響。丙丁酚調節血脂的機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認為該藥能夠減少低密度脂蛋白的生成,并促進它的分解,從而起到降低膽固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