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的羅阿姨患糖尿病8年了,平素一直以口服藥控制血糖,空腹血糖一般在8-10毫摩爾/升,未定期門診復查。一月前,羅阿姨茶余飯后和孫子玩耍,不慎將一牙簽扎入了右手食指,當時出血不多,也沒太在意,自行涂抹了些外用藥。不料幾天后,紅腫熱痛進一步加重,潰瘍逐步加深,羅阿姨這才發覺事情的嚴重性,先后在當地多家醫院治療,但效果不佳,前不久收入我院,X片顯示已經發展為“化膿性骨髓炎,指骨病理性骨折”,為了保命,不得不做了截指術。
羅阿姨這樣的情況臨床上并不少見,還有的糖友因為搔抓皮膚、剪指甲、泡腳、穿鞋磨破、拔火罐、燙傷等造成皮膚破損,最終導致不良后果。特別是天熱時,皮膚裸露得多,又是各種皮膚病的高發季節,因此,糖尿病患者尤其需要注重皮膚的防護和對感染的預防。
皮膚感染的發生因素多樣。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組織長期處于高濃度的葡萄糖和代謝產物中,白細胞數目下降,殺滅病原體的能力降低。另外,氣候潮濕、炎熱時,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因此更易發生皮膚感染。常見感染包括細菌性感染和真菌性感染兩類,前者如癤腫、癰、蜂窩組織炎等,后者較常見的包括皮膚黏膜念珠菌感染、手足癬、甲癬等。
糖尿病皮膚感染的治療,首先應積極控制血糖,其次選擇合適的抗生素,對于局部病灶可采取切開排膿、消毒清創等處理,定期換藥,防止再感染或感染擴散。
糖友平時應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適當鍛煉,配合飲食調護,以增強機體免疫力;遇到蚊蟲叮咬、皮膚瘙癢時應避免搔抓或擠壓,以免細菌侵入。隨著糖尿病病程進展,易出現神經血管病變,糖友感知溫度的能力下降,因此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預防燙傷。一旦皮膚發生感染或破損,一定要及時前往正規醫院診治,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