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程
斬馬謖的故事大家都熟吧,那你可知道,馬謖的直接領導諸葛亮之后有什么表示?不只是流幾滴眼淚那么簡單,他還自貶了“三等”,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斷崖式”降級。
為啥?這叫責任。下屬犯事,與領導有關系的,就需要領導負責任。
前幾年開始,中央提得多的是“責任政府”,陸續有官員在重特大事故中被問責、免職。如今,中央正在努力建立一個“責任政黨”——以“一案雙查”落實黨委的主體責任、紀委的監督責任。
問題來了,到底出了哪些問題,領導不能說與我無關呢?
出了哪些問題,
領導跑不脫?
從中紀委及各地方通報的67個案例上看,最危險的問題是濫用公款,有11起。如果你所在單位或者分管單位,有用公款亂發福利、公款旅游、公款超標接待等嚴重違紀問題,那你就可能被調查問責。
如果非要給“嚴重”做一個界定不可,可能有以下幾條:首先,次數多。武漢廠前街道辦事處主任、副主任、紀工委書記被追責,是因為在半年多時間內,發了一串福利——維穩工作補貼、巡查工作補貼、創衛勞動補貼,等等;其次,數額大。湖北公安縣農機局局長在被追責的通報中,就明確說“機關招待費開支過大”。再次,性質比較惡劣。廣西永福縣領導班子自己給自己發福利,縣委書記被追責免職。
比較危險的問題,是工作作風不正。工作作風問題也屬于違紀。一般違紀肯定不至于追究主體責任,但要給嚴重違紀的工作作風做一個界定,從現有的案例來看,難!
不過出現這類問題,領導的管理能力是值得反思的。就像馬謖丟了街亭,諸葛亮總不能一句“他不聽我的”就完事了吧。不過是否需要啟動“一案雙查”,應該視情況而定。
下屬公車私用,領導也有可能被追責。這一條中國與美國規定類似,只不過,美國的前提條件是領導知道并默許,中國現在案例顯示的前提條件是出了重大事故。
如果上級發現了違紀違法問題,你再遮遮掩掩、再三推諉的話,不追責你就說不過去了。黃石市紀委暗訪發現太子鎮工會主席中午喝酒了,要求鎮紀委書記進行調查核實,他居然說自己感冒聞不到酒味。這就不僅僅是當老好人了,而是袒護、包庇當事人,最終此人被免職并調離紀檢崗位。
如果下屬倒下一大串,領導就得掂量掂量你的責任了。通報的案例中,領導因下屬腐敗而被追責的不多,僅有的幾例都涉及窩案、串案。廈門市環保局去年先后有一名副局長、一名副調研員及三名分局局長、副局長,因收受賄賂被查處。廈門市環保局黨組書記因履行主體責任不力,被免職并通報批評。
與哪些領導有關?
看完追責的事由,領導你是不是壓力陡增?不必如此。不管是主體責任還是監督責任,也是有一個范圍的。在劃定哪些領導進入這個責任范圍時,有三個原則。
首先是上追一級的原則。一般公務員出了問題,追究分管領導的責任;班子成員出了問題,追究主要領導的責任;主要領導都牽連進去了的話,就要追究上一級分管領導甚至主要領導的責任了。
長江航道規劃設計研究院因為違規報銷國外活動公款、發放咨詢費、評審費、補貼等問題,有關人員受到黨紀政紀處分后,就上追一級,其上級單位長江航道局的局長被免職,原副局長被通報批評。
其次是責任終身制原則。不是說現在你是這個部門、地區的領導,出現了問題,你就一定會被追責。當然,也不是說你調離了這個部門、地區,出了問題就能拍拍屁股不帶走一絲塵埃。最后板子落在誰身上,需要看問題是否是在你的任期內出現的。
鄭連江在任河北灤縣公安局局長時,下屬八個派出所向企業亂收費。雖然他在去年9月已調任唐山市公安局,但還是被問責,受到行政警告處分。
最后是主動作為與否的原則。有時候,即便問題出在你任期內,但只要主動作為,也未必會追究你的責任。但如果敷衍塞責,那就難說了。比如河北盧龍縣安監局副局長丁鐵山因為監管不力,造成單位向企業亂收費問題已經被處分過一次了。結果,他繼續不當回事,該局也繼續違規收各種費用。最終,丁鐵山被給予黨內警告處分。
從目前通報的案例來看,領導的責任從通報批評、誡勉談話到免職,輕重各不一樣,也還沒有一個比較統一的追究標準。比如同樣是發生腐敗窩案,有些地方是直接免職,有些地方則僅僅是給予黨內警告處分。
(呂麗妮薦自《廉政瞭望》2015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