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俊



一維銜接:認知化學學科概念
1.化學的含義。化學是在分子、原子的層次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變化、制備和應用的自然科學,它是一門具有創造性和實用性的科學。
2.組成物質的微粒。
(1)分子、原子和離子:①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②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間按照一定的比例組成,通過化學鍵結合成分子。③離子。是原子或原子團失去或得到電子后形成的帶電微粒。帶正電的離子叫做陽離子,帶負電的離子叫做陰離子。
(2)元素與原子概念的區別:①元素是具有相同質子數或核電荷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是宏觀概念,只有種類之分,沒有數量、大小、質量的含義;元素可構成物質,如水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②原子是化學變化巾的最小微粒;是一種微觀粒子,既有種類之分,義有數量、大小、質量的含義;原子可構成分子,如一個水分子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
(3)物質的變化和性質,如圖1所示:
例1 生活離不開化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降水包括雨、雪、霧、霜等,其主要成分“水”的性質相同
B.二氧化碳分子發生化學變化時,分子本身不發生變化
C.勾兌酒時,酒精和水等體積混合后,混合溶液的總體積等于兩者的體積之和
D.濕衣服晾在陽光下比晾在陰冷處容易干燥,因為溫度升高,水分子運動加快
解析物質的性質包括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而水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降水中各“水”的物理性質是不同的,A項錯誤;CO2發生化學變化時,只有分子發生變化,才能生成其他物質的分子,B項錯誤;由于分子之間有間隙,酒精和水等體積混合后,混合溶液的總體積要小于兩者的體積之和,C項錯誤;分子運動的快慢與溫度有關,溫度升高,分子的能量增大,運動會加快,故濕衣服在陽光下比在陰冷處容易干燥,D項正確本題選D。
二維銜接:梳理物質分類及重要物質的化學性質網絡
1.物質的分類(樹狀分類方法),如圖2所示
2.氧化物的分類。
(1)按與氧元素化合的元素分為:①怍金J氧化物(如SO2、CO、CO2等);②金屬氧化物(如Fe2O3、Al2O3等)。
(2)按氧化物的酸堿性分為:①酸性氧化物。和水反應生成相應的酸或和堿反應只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一般是非金屬氧化物(如SO2、CO2等),少量金屬氧化物(如Mn2O7)。②堿性氧化物。和水反應生成相應的堿或和酸反應只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一般是金屬氧化物(如CaO、Fe2O3、MgO等)。③陰性氧化物。既同強酸作用,又同強堿作用的氧化物,如ZnO、Al2O3。④中性氧化物。既不與酸作用,也不與堿作用的氧化物,如CO、N2O。
3.酸、堿、鹽的定義和性質。
(1)酸:在水溶液中電離所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使酸堿指示劑變色,與活潑金屬、金屬氧化物、金屬氫氧化物(堿)、鹽等反應。
(2)堿:在水溶液中電離所生成的陰離子全部足OH的化合物。使酸堿指示劑變色,與非金屬氧化物、酸、鹽等反應。
(3)鹽:在水溶液中能電離出金屬陽離子或“NH4+酸根陰離子”的化合物。和酸、堿、鹽、某些金屬等反應。鉀鈉銨鹽都可溶,硝酸鹽遇水影無蹤,硫酸鹽不溶鋇與鉛,鹽酸鹽不溶銀亞汞;酸溶易,堿難溶,碳酸鹽只溶鉀、鈉、銨。
4.離子檢驗。
(1) H+:①用紫色石蕊試液檢驗,試液變紅;②用活潑金屬檢驗,兩者發生反應,產生氣泡,生成
四維銜接:走進物質結構的微觀世界
1.原子結構與物質的組成。
(l)元素、物質及各微粒之間的關系,如圖5所示:
(2)原子中各微粒數之間的關系:①核電荷數一質子數一核外電子數一原子序數,原子不顯電性。②質子數十中子數≈相對原子質量,原子的全部質量幾乎都集巾在原子核上。
(3)離子中各微粒數之間的關系:①陽離子的核外電子數一核內質子數一所帶電荷數。②陰離子的核外電子數—核內質子數十所帶電荷數。
2.化合價。
(1)概念:是由一定元素的原子構成的化學鍵的數量,表示化合物中原子或原子團得失的電子數或共用電子對偏移的數目。
(2)規定:①離子化合物中一個原子或原子團得失電子的數目。陽離子為失電子原子或原子團,顯正價,陰離子為得電子原子或原子團,顯負價。②共價化合物中一個原子所形成共用電子對的數目。共用電子對偏離的原子顯正價,共用電子對偏向的原子顯負價。
(3)原則:不論是離子化合物,還是共價化合物,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均為零。在單質分子里,元素的化合價為零。
(4)常見元素及原子團的化合價:①氫+l,氧-2;金正,非負,單質零;一價鉀鈉氯和銀,二價鎂鈣鋇和鋅,三價元素就是鋁,許多元素有變價,條件不同價不同。銅二一,鐵二三,碳有二四要記全(記憶口訣)。②某些原子團也表現出一定的化合價,如硫酸根、碳酸根為-2價,硝酸根、氫氧根為-1價,銨根為+l價。
3.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
(1)離子化合物:由陰、陽離子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構成微粒為陰離子和陽離子,一般由活潑金屬(或NH4)和活潑非金屬元素(或酸根、OH)組成,物質類別為活潑金屬氧化物、強堿、大部分鹽等。
(2)共價化合物:由原子之間通過共用電子對形成的化合物。構成微粒為原子,一般由非金屬元素組成,物質類別為非金屬氫化物、非金屬氧化物、酸等。
例4 在某種共價化合物中,M元素的化合價顯-2價,這是由于()。
A.l個M原子得到2個電子
B.l個M原子失去2個電子
C.M原子形成了兩對共用電子對,但偏離M原子
D.M原子形成了兩對共用電子對.但偏向M原子
解析 共價化合物中,化合價的數值等于其原子形成的共用電子對數,化合價的正、負由共用電子對的偏離情況決定,共用電子對偏向哪一方,哪方顯負價,則另一方顯正價。本題選D。
五維銜接:搭建化學與數學之間的平臺
1.化學計算中的橋梁“相對原子質量”。以12C原子質量的1/12作為標準,其他原子的質量跟它棚比較所得到的數值,就是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某
六維銜接:感悟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真諦
1.常用儀器及基本操作。
(1)常用儀器:①可加熱的儀器,有試管、燒瓶、燒杯、坩堝、蒸發皿、錐形瓶等。②計量儀器,有量筒、天平、溫度計、容量瓶、滴定管等。③分離儀器,有普通漏斗、分液漏斗等。④干燥儀器,有干燥管、洗氣瓶等。⑤其他儀器,有酒精燈、集氣瓶、膠頭滴管等。
(2)基本操作:①試劑的存放、取用、配制及試紙的使用。②儀器裝置的洗滌、氣密性檢查、加熱等。③分離、提純的方法,如過濾、蒸發、結晶(重結晶)、蒸餾、萃取、分液等。④氣體的收集、除雜、干燥等。
2.玻璃儀器的洗滌。洗凈后的玻璃儀器內壁附著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常用的洗滌方法有浸洗(去污劑)一刷洗一沖洗一潤洗。
3.裝置氣密性的檢查(如圖7所示)。操作要領:導管一端先入水,用雙手焐熱(或用酒精燈微熱)試管,導管口不斷冒氣泡,松開手(或撤去酒精燈)一段時間后,
導管尾部有一段上升水柱,表明裝置氣密性良好。試管換成燒瓶時操作相同,不再敘述。
4.物質分離、提純的物理方法。
(1)過濾:用于可溶性物質與難溶性物質的分離。注意事項為“一貼、二低、三靠”。
(2)蒸發:用于可溶性固體與溶劑水的分離。注意事項:①使用蒸發皿蒸發溶液時,所盛液體的體積不超過其容積的÷。②蒸發過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斷攪拌,防止局部過熱,造成液滴飛濺。③蒸發皿中出現較多晶體時,停止加熱,用余熱蒸干。
(3)萃取、分液:適用于兩種不互溶的液體的分離。兩者經常配合進行,過程通常為檢漏一裝液一加劑一振蕩放氣一靜置分層一分液。
(4)蒸餾、分餾:用于互溶但沸點相差較大的液體混合物的分離。多次蒸餾叫做分餾。注意溫度計的位置、冷凝水的流向、沸石或碎瓷片的使用等關鍵操作。
5.一定溶質質量分數溶液的配制。步驟有計算、稱量或量取、溶解。用到的主要儀器有托盤天平、量筒、藥匙、燒杯、滴管、玻璃棒。注意事項:固體要用托盤天平稱量,液體要用量筒量取;溶解固體要在燒杯中進行,要用玻璃棒不斷攪拌;若稀釋濃硫酸,則要把濃硫酸緩緩地沿器壁注入水中。
6.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步驟有計算、稱量或量取、溶解或稀釋、轉移、洗滌、定容、搖勻、裝瓶貼簽。注意容量瓶的構造及讀取液體體積的方法。
例6 圖8分別表示四種操作,其中至少有兩處錯誤的是()。
解析 A項,視線應與量筒的刻度及凹液面的最低處在一條水平線上;B項,不能在量筒中稀釋濃硫酸,也不可將水倒入濃硫酸中;C項,稱量腐蝕性及易潮解的藥品應使用小燒杯或表面皿,不能在紙上稱量;D項,在燒杯中溶解固體時應使用玻璃棒不斷攪拌。本題選B。
感悟與提高
1.重鉻酸鉀和硫酸鉻中鉻元素(Cr)的化合價依次是()。
A.+6、+3價
B.+3、+5價
C.+5、+3價
D.+3、+6價
2.鈣是人體必需的元素,它是構成骨骼、牙齒的重要成分,人們可以從牛奶、蔬菜等食物中得到所需的鈣元素。如果從食物中攝取的鈣元素不足,還可以用葡萄糖酸鈣、碳酸鈣等含鈣的藥物來補充,俗稱“補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