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熠 時藝銘



摘 要:如果讓我們對繪畫構圖下個定義的話,個人認為構圖是在有限的空間或平面對物體的一種組織,然后通過對物體之間的組合調整而形成一個合理的視覺空間達到視覺美感進而傳達作者表現的主題內容。在構圖布局當中造型和用色的基調決定著整個畫面的基調,而畫面布局更是表現作者對客觀事物的一種思考與揭示。這種認識都是建立在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生活內在的規律的基礎之上,所以構圖與造型和用色的統一在繪畫當中占有重要,無論繪畫、雕塑還是其他一些藝術形式,都是通過物象的組合配置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而繪畫還需利用點線面和空間在安排上的變化來完成。
關鍵詞:構圖;繪畫;空間;主題
在造型藝術中構圖是重要的藝術表現之一,作為繪畫語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的存在就是為了掌控畫面的結構。構圖作為藝術表現的手段,通過對畫面各個元素細心的經營,構建一個視覺空間,不僅能夠充分表現畫面的美感,還能表達藝術家的審美觀念,透露出畫家對具象物體的安排力與統率力,同時也使藝術家借助這一形式使得情感可以外放內收,賦予作品獨一無二的魅力。
一、構圖的表達目的
畫面中構圖的方法和形式對畫家期望在作品中表達自我內心的情感起著重要作用,這就要求畫家首先要對繪畫的符號進行組織與認識,使繪畫語言與繪畫思想得到統一。而任何事物內部都有特定的表現形式,在畫家創作時需根據創作主題的需求按照一定的法則將所要表現事物的每個部分合理地組織和配置在一起。其次,在繪畫當中畫家會遇到錯綜復雜的多種物體,要想把它們合理有序的安排在畫面上又要突出主題那就需要我們對客觀事物進行藝術概括。再次就是畫面構圖的對稱和均衡問題。如果上下或者左右的形狀相同,體積相同,則給人有種平靜、穩重、安定之感,能產生一種協調美,顯得莊重而嚴肅。這種構圖一般在古代帝王肖像當中比較多見。均衡是指對兩種形態體積迥異,但在畫面安排上相近的物體,畫面均衡可以使原本雜亂無章的畫面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表達。然后就是有關疏密的關系,如果一個畫面的疏密關系安排得不對稱或者是不太“合適”,便會成為不合乎常理的構圖,只有疏密相結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達到松緊有度,疏密統一,才是合理的構圖。我們在一些大師的作品當中經常見到畫面中人物之間、人與背景之間和環境與背景之間的疏密安排,只有好好利用這些疏密之間的關系并且互相襯托,才能突出主題,才可以做到主次合理。而當我們遇到復雜凌亂的場景時,就要求我們具有對疏密變化中的層次與節奏的把握能力,避免物體與物體之間的疏與密混淆不清。當物體之間的距離相等,失去了變化時,畫面的節奏感就會變弱。在畫家創作的過程中所有的形式的構圖都是從以表現主題思想為中心點,逐層鋪展開來,由于畫家們的繪畫風格與表達主體思想的形式的多樣性,所以不同的作品當中的構圖形式都有不同的特點和規律。
二、作品的構圖分析
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采用橫向構圖,從而使桌子上的人物的面貌以及表情傳達出的內心世界逐一展現在觀眾面前。蘇聯畫家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纖夫》也是一種橫向構圖,偏亮色的天空和海岸更加突出人物的動作神態,達到了突出主題的作用。《最后的晚餐》這幅作品,畫面運用了輻射構圖與平行水平構圖。輻射構圖使耶穌在畫面當中處于全局的中心位置,把人們視線不由自主地拉到中心位置上,使畫面緊緊聯系到耶穌身上,起到視覺上集中的作用。而平行水平構圖又突出了人物這一主題。達·芬奇的另外一幅畫《蒙娜麗莎》則采用了立三角構圖,端莊典雅,通過一個普通市民女性的形象表達了人對于自身的肯定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突出畫中人物的一種成熟、穩重的內在氣質。
我們熟悉的小學課本里面那副《狼牙山五壯士》(圖1)也給了我們很深印象。這幅畫選取的也是立三角構圖。畫面當中很容易讓我們領會到敵人的逼近,緊靠的五個八路軍戰士視死如歸、堅不可摧的精神,如果采用倒三角構圖的話那畫面有可能傳達又會是另一種情感。例如貝拉斯所畫的《圣巴托羅的殉教》,畫面以倒三角構圖傳遞著不穩定、失衡、危險和需要回避等一些畫面,表現的是觀者內心的一種害怕、擔憂、慌張的心理反應。
布格羅的《維納斯的誕生》(圖2)給人優雅、流暢的愉悅感,但其S型構圖往往不夠突出畫面主體的效果,人們的觀察會隨著線條的流動而移動,不容易停下來注意畫面想要表現的某個點,所以此構圖可表現空間比較大的場面,如山川河流、田野麥地等。珂勒惠支的《農民戰爭》則利用了傾斜構圖。傾斜構圖由于物體的重力產生張力使其方向下滑形成俯沖,所以看上去給人一種強烈的運動感和力量感。
再比如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圖3)構圖由遠到近,有水平和斜線共同構成向前的合力,突出體現了纖夫拉纖繩的力度,更容易表達勞動者的勤勞。環形構圖也是比較常見的,像畢加索《舞蹈》采用的環形構圖就給人一種密不可分的感覺,象征著牢固、緊密相連、萬眾一心和團結的精神,也表示一種親密無間的關系。
在俄羅斯風景畫家列維坦的《弗拉基米爾路》中(圖4),作者表達的感情通過畫面的構圖,深深地感染著觀眾:在流放犯人的路上漫天陰云,衰草遍地,荒野上幾乎沒有人煙;一條坎坷不平的路伸向遙遠的天邊,仿佛在訴說著犯人的未來像黑夜一樣看不見一絲希望,這世間的一切仿佛都裝進了悲慘凄涼的情緒里。它的構圖對畫面情緒、意境的表達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三、結語
繪畫中構圖是一個思考的過程,構圖作為繪畫語言形式之一,是掌握整個畫面的中心要素,是畫家表達思想、解釋世界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畫家借助客觀物體表達主觀情感的目的。一個優秀的畫家可以通過特定構圖的表現手法,讓觀者的第一印象產生強烈的支配作用,點明畫面中心,通過構圖的變化引導視覺的前后順序,使得觀者按照畫家留下的“線索”去欣賞一幅作品。這就是構圖的魅力所在。也正因為構圖可以強化作品的情感與感染力,從古至今無論是西方繪畫還是中國繪畫等等都在構圖中努力探索。
參考文獻:
[1]賈濤.藝術概論[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6,(08).
[2]常銳倫.繪畫構圖學[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
[3]彭亞.外國美術史[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
梁家熠,河南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術學。
時藝銘,中原工學院 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服裝與紡織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