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這些人生智慧,來自一些有成就的、有趣的人。他們的行業各不相同,有企業家、銷售人員、作家、教育家、演員和醫生,相同的一點是,他們的成功,都源于這些被他們銘記一生的話語。
關于贏
“你不必吵贏別人,走自己的路就好。 ”這些年里,在很多緊張的場合,這句話總是不期然地跳入腦海,提醒我該怎么做。
關于世界觀
24年前我戒酒的時候,一個正在康復中的老酒鬼問我:“現在,你怎么看這個世界?”我說:“難道不是該問這個世界怎么看我嗎?”他說:“不,我沒說錯。不管這個世界如何看你,如果你用善良、關懷、有愛的眼光看世界,你的路就會走得順當些。”
關于不確定
離開蘇聯后,我和父母曾經住在維也納的一個難民營里。一切都不確定,前途渺茫。但這一切阻止不了我父親有一天宣稱要帶我們去參觀維也納的歌劇院。我覺得這很可笑——我們沒有錢,沒有身份,沒有家,怎么去扮游客聽歌劇?可是我父親說:“我們不知道以后還能不能回到這個地方,人生短暫,坐在這里沉溺于苦難再愚蠢不過了。”現在我認識到,他是對的。
關于先入為主
我在喜馬拉雅山北麓的克什米爾長大。小時候,祖父會帶著他所有的孫輩到他的蘋果園里,然后摘下一些被鳥啃過的蘋果,切下完好的一面給我們吃。我曾經問他:“為什么你不拿那些鳥沒啃過的蘋果給我們吃?”我覺得他是個守財奴,把好吃的蘋果拿去賣錢,給自己的孫子吃爛蘋果。祖父握著我的手說:“鳥很聰明,它們會吃最甜的蘋果,所以我把它們吃過的蘋果摘給你們吃,那肯定是最甜的。”從這件事我知道了,凡事不要先入為主地亂猜測,永遠要記得問清真相——“別猜,去問。 ”
關于愿意與不愿意
很多年前,我跟我崇拜的前輩一起演講。現場有 2萬名聽眾,我完全懵了。我問前輩:“如何才能讓那些并不真心想來聽演講的人聽我們說話?”他的回答徹底改變了我做事的方式:“與其把精力放到那些不情愿、不開心的聽眾身上,不如把精力放到那些自愿來聽你講話的人身上。”從此我學到一點:避開不信任你的人,為愿意與你共舞的人竭盡全力。
關于動力
小時候有一個周末,我和媽媽到公園坐纜車。在纜車上我告訴媽媽,我的老師特別喜歡我,經常夸我是老師的寶貝。說的時候,我完全不知道,那位老師的媽媽就坐在我們后面,她聽到了我所說的一切!周一的時候,老師把我單獨留下來,對我說:“重要的是你要為自己去努力,而不是為了我的表揚。如果你覺得學業出色對你很重要,你就會成為自己最忠實的粉絲,同時也是最嚴苛的批評者。”
關于傾聽
很小的時候,父母就教給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課:做決定之前,聽別人說。傾聽即是學習。像海綿一樣吸納別人的意見,你的人生會變得更好。
關于時間管理
我采訪過一個女人,她擁有一家建筑公司和六個孩子,其中有一對是雙胞胎。她告訴我,她從不對自己說“我沒有時間”,而是說“這不是首要任務”。想想看,你是不是經常沒時間去給孩子的同學準備小禮物,但如果有人給你一百萬美元,你就會飛快去做?歸根結底,事關你對事情重視與否,而非時間夠不夠。
關于用力過猛
“如果你做得過多,你就沒法做到最好。”第一年當老師的時候,我的一位前輩對我說。當時我每天熬夜工作,心力交瘁。他幫助我接受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我不可能把每節課都上得盡善盡美,也不可能對每一個錯誤都做一番解釋。從此,我放了自己一馬,把上課的重點放到與學生的互動上,教學狀況煥然一新。
關于被拒絕
我直到 30多歲才克服了誦讀障礙。在那之前,我沒日沒夜地泡在大學圖書館里,成績卻不好,13所醫學院中有 12所拒絕了我。他們說我沒有一點學醫的天分,更告誡我千萬別上手術臺。我不停地被告誡“不要做這個”、“不要做那個”。但有時候,最好的忠告就是你沒有接受的忠告。我沒有聽從別人要我放棄的告誡,而是聽從了一張小宣傳單上的話——“可以被構想的,就可以被創造”。我直到現在才發現,那是1980年代的一則汽車廣告。不管怎樣,這句話讓我知道,只要敢想,你就不可阻擋。
關于愛
我遇到過一個女人,她結婚已有六十多年。向她請教最好的婚姻忠告,她頓了一下,說:“別害怕做那個愛得更多的人。”
關于專家
幾年前我聽了一次很精彩的講座。主講人說:“如果你面前是一個真正的專家,你一定能聽懂他所說的一切。如果你不懂某人說的內容,那他就不是專家。 ”我們經常聽不懂某些自詡專家的人所說的話,卻習慣于責怪自己。現在我的過濾器很簡單:如果他說話不知所云,我就斷然離開。
關于有用
我那從不說廢話的老媽經常教育我:“做個有用的人。”小時候這句話具體所指是:把自己面前的碗盤清理干凈!但是,隨著我“有用”的能力逐漸擴展,我發現,這個世界給我的機會也越來越多。
關于樂趣
我在哈佛讀博的時候已經有三個孩子,感覺很辛苦。我去見一位治療師,她問我的第一句話是:“你最后一次單純為了快樂而讀書是什么時候?”那天,拖著我的三個學齡前兒童經過商店時,我拿起一張《侏羅紀公園》影碟,回家看了整晚。那個問題后來成了我的隨身行李,在我人生的無趣部分里注入樂趣。是的,一切都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