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強 周傳馨



有一種偉大的生物,在非洲的草原上徜徉了500多萬年。這種巨型生物機器重達7噸,身高4.2米,能生存60年甚至更久,其他動物在它的面前顯得非常渺小,這就是非洲象。
非洲象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陸生動物,它們的體型影響著它們的一切活動,同時也是大象成功存活的秘密武器。除了人類,任何一種動物都不敢輕易攻擊一頭成年象,即使是獅群也敵不過這個“巨人”。
超強的記憶力
要在干旱的非洲草原上生存,對大象來說,關鍵的一點是記住水源和食物的方向、位置,這項重任,是由最年長的女首領來擔當,因為生活閱歷豐富的它,對事物的記憶也最深。特別是遇到嚴重旱災的季節,這位女首領,要帶領它的家族去尋找它30年前曾到過的水源地。
我們對大象如何記住這樣的信息了解很少,也可能是大象把它周邊的情景在它的腦海里勾畫成一幅地圖來進行記憶。另一種說法是,大象通過把太陽、月亮、行星和地球的引力錯綜結合起來進行記憶。
小象能學會所有可以從它母親和家族中學到的事情,例如如何飲水,該吃些什么,怎樣吃,如何洗澡,如何彈掉自己身上的灰塵。小象的世界是在不斷地發現新事物而完善的,有些課程對于小象來說是非常難掌握的,要如何控制自己的鼻子,是小象面臨的最大挑戰,這對于它們來說是需要2年的時間才能完全掌握。
不過,對于小象來說,學會社會技能與學會生存技能是同樣重要的,它們必須讀懂社會信息,還有對長輩的尊敬,尤其是對女首領的尊敬方式。女首領是象群的中心,象群是以女首領為中心,形成放射性的家族系統。一個家族每天都要去哪,什么時候可能停下來吃飯,遇到危險怎么對付,都是由女首領決定的。
大象長期學習的方式,正是測量它智力的方法。一些人認為大象認知世界的能力和猿是一樣的,但是有些人認為它們的智力不值得一提。不過大象的智力與身體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大象大腦的大小和靈長類的相同。最明顯的特征是,大象的大腦顳葉,是大象用來儲存外界信息的地方。大象的大腦顳葉體積非常大,而且發育得非常好,我們認為這就是大象能有超常記憶力的原因。
防暑是件大事
對于大象來說,最嚴峻的考驗是讓自己的體溫一直處于低溫狀態,被太陽持續烘烤的非洲大草原的溫度,可以達到華氏122攝氏度。由于非洲象龐大的身軀導致它們不能像其他動物那樣容易散熱,而它們身體表層只有一小部分能散熱。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它們自己設置了兩個超高效率的空調:耳朵。
非洲象的耳朵非常大,可占據總表面積的1/5。象耳上的皮膚跟紙的厚度差不多,并有上百個血管,每20分鐘大約150加侖的血液供給會經過象耳接近表皮的各種錯綜復雜的血管,這樣就很容易散發熱量。而且,大象通過有節奏地來回扇動耳朵,能更好地使這些循環血液變涼,降低體溫。
但是,大象的耳朵不能單獨完成這項工作,它們還需要中央空調的幫助,那就是皮膚。大象皮膚的面積,是它整個身體的兩倍。如果把象皮鋪平的話,可以包住23.2平方米的東西。所有的褶皺都能增加散熱表面積,大象的表皮和其他星球的表面是非常相似的。斷裂的表面、幽深的山谷,這種迥然的風格景象造就了大象自身的小區域氣候。大象皮膚上沒有專門排汗的地方,如果有的話,它們就會失血過多。但是皮膚上禿發的和裂紋構成的上千小口袋,能夠捕獲濕氣,到冷卻空氣時,干毛會產生微小的變化,從而使熱量排出體外。當非洲烈日毒蛇般地照射在大象身上的時候,非洲象會采用一種獨特的方式來降溫,在它們喉嚨深處,有一個特殊的口袋,這個口袋可以蓄水,當大象要沖涼的時候,會用鼻子吸水袋中的水,然后沖涼。即使它們離水坑很遠,也不用擔心洗澡的問題。
對大象來說,洗澡是它們日常生活中必要的禮節。在大象做事情之前,必須要保證自己的身體是涼爽的,它們通過耳后的濕潤程度來確定它們是否需要沖涼。洗澡對于保護好大象敏感性的皮膚,起著關鍵的作用。通過洗澡可以去掉它們身上的灰塵、螨蟲。對于陸生動物來說,大象是不同凡響的游泳高手,它們能在水里自由地活動,主要是因為它們身體器官的功能。
最近的研究發現表明,大象源于一種深海的原始生物。它們內部的一些器官的生長和那些水生動物的器官生長非常近似。大象會汲水的緣由,甚至可能是因為它們那獨特的鼻屬物,長長的鼻子。有可能大象曾經用鼻子充當通氣管在大海里暢游。
象鼻巧如手
通過上百年的生物進化后,大象成了陸地上最大的生物。不過它們那龐大、粗壯的體格,又阻止了它們低下頭去吃食物的能力,這時候是大象靈活的鼻子滿足了它們旺盛的食欲。它們用鼻子卷草,摘取樹上的食物。
大象鼻子的功能十分強大,它們的鼻子沒有骨頭,可以伸展,鼻內有10萬多個尖形肌肉,能和人的大拇指和其他手指相對。非洲象也有相像的地方,長在鼻子前端的兩個像手指般的葉能夠抓到像香蕉等大小的物體,甚至還可以抓到像花生那樣大的食物。
大象的鼻子不僅能完成這些精細的動作,它們還可以輕易地抬起重物,舉起一個大西瓜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大象的鼻子可以舉起一噸重的物體。大象鼻子非常靈活,它可以伸長、縮短、彎曲、打結,還可以向任何方向回轉。象鼻的作用要比人手的作用多得多,它不僅是吃飯用的刀叉,還是一個結實的吸管,一次性能吸入8升的水,然后送進嘴里。
不斷扯動象鼻,還代表大象不同的表情。當大象卷起鼻子,并把它放到象牙上時,這就好像人們抱臂的樣子,表示它的心情愉快。每頭大象都有自己獨特的表情,如果象鼻高高抬起,說明這是大象警惕起來了,或者有了成見。如果把鼻子繃緊,說明大象處于緊張狀態。神奇的、多樣化的象鼻,使大象能夠經歷人類無法體驗到的世界。
象鼻的作用,不單是在簡單的抬取物體、吸吮面上,長在象鼻端的千根鬃毛對于輕微的觸摸都是非常敏感的。每一根鬃毛都和一個連接整個鼻子的神經連接著,要把信息輸送到大腦之前,會輕擊十次,要比人類手指間敏感很多。大象是觸覺型動物,它們會用鼻子不斷地調查周圍的事物。當兩頭陌生的大象相遇的時候,它們經常是用鼻子來相互問候,就好像在測量對方的高度與力量,通過這樣的方式,大象就能在腦海里獲得一個它們眼睛看不到的信息,大象的觸覺是很重要的,而它們的視覺就沒有那么強了。
交流與覓食
這么多的象群分享著這片土地,在潮濕的月份里,食物和水源非常豐富的時候,象群們都會聚集到一起,這種聚集聲勢浩大,可以看到成千上萬的象簇擁在一起。從生物學的角度是沒有辦法解釋這種現象的,比如這種自然群居的動物,這種聚集就是它們生活在一起的最終目的。
作為群居的動物,大象有很多種方法可以和其他成員交談,不過它們一般使用自己的秘密語言。大象的交談方式非常深奧難懂,大象的聲音只有在是原來速度4倍的時候,人類才能夠聽到,大象用次聲波進行交流,這種聲波傳送范圍,不在人耳聽到的范圍之內。每頭大象都有自己獨特的信號聲音,這樣可以讓其他大象容易識別出自己。總的計算,大象使用了30多種次聲波,而這些次聲波基本上是向焦急的母象使用。它們如何具體地交流,對我們來說,仍然是個秘密,不過大象的這些交流方式,可以協調象群的移動方向、發出交配信息和組織內部成員的團結。
大象發出的這些次聲波可以傳送很遠,長聲波要比短聲波傳送得更遠,因為長聲波不會被草地、樹木和其他障礙物輕易地阻擋。次聲波從一個家族傳送到另一個家族,可以傳送5英里遠。這就說明,如果一個象群遇到了危險,就會用次聲波來示警其他象群。這種遠距離的隆隆聲,也是一種次聲波,人類也聽不見。
大象就是一部食物機器。一頭成年象,在24小時內可以持續進食300斤,這相當于一個成年人吃4個月左右的食量。生活在這樣一個大家庭里,大象不會特別關注食物的質量,因為這里沒有充足的食物可以選擇,它們主要的食物都是低質量的食物,包括粗樹皮和灌木叢,為了能獲得營養,大象每天要花費18個小時來進食。而它們消化食物的時間還不到進食時間的一半,所以大象的排泄量是非常大的。一只大象每天要排泄12次,排出糞便200斤,不過這些糞便決不會浪費,大象就是非洲草原上的農場主,屎殼郎把大象的糞便滾成球狀,拖入地下,并把糞便中有的營養成份和種子高效率地提取出來,大象是這里的關鍵物種,因為很多植物都需要通過它才能生長、傳播。世間萬物都是循環的,大象也要依靠食用植物來生存。
象牙的懷璧之罪
經常吃粗制的食物,使得大象的牙齒磨損得很快,所以大象有一個長牙的地方,6個為一組,一個一個地從后往前脫落,這樣就可以代替原來磨損的牙齒。當大象到了40歲出頭的時候,它們每個頜內只有9個主要的牙齒了,這些牙齒有時候會到它們60歲的時候才會脫落,沒有牙齒,大象面臨的問題就是饑餓。
雖然大象的牙齒使用非常頻繁,但是有另外一套牙齒是不會自然脫落的,大象的兩個大門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象牙,是一種多功能的工具,可以從事挖掘工作,刺下堅硬的植物。不過這也是導致它們命運終結的因素,在過去的20年中,為了得到象牙,有將近70多萬只非洲象被捕殺,大約一半以上的大象,因為它的象牙而喪生。面對這樣的生存壓力,大象作了非自然的選擇,越來越多剛出生的大象不再生長牙,這對捕獵者來說,是沒有用的。大象的后代將不再有長牙,無長牙的大象的數量正在增多,在非洲部分地區,有30%的大象已經不再長長牙了,這個本應該延續上千年的過程,在人類的作用下,只用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
大象和死亡之間有著非常神秘的色彩與世界,水洞周圍堆積的大量象骨,編織了一個個大象墳墓的傳奇故事。實際上,我們現在只知道在干旱的季節里,老弱病殘的大象會自然地朝有水的地方尋去,這個現象還有其他的說法,大象對于死去大象的骨頭和長牙有著濃厚的興趣,這種特殊的行為激發了研究人員的好奇心,他們在地上故意撒了些象骨來吸引象群。當大象遇到死去大象的尸體時,會停下腳步做一些奇怪的舉動,然后進行詳細的調查,它們不會理會其他動物的尸骨。研究人員認為,由于大象的嗅覺非常敏銳,它們可以通過已經死去很久的大象身上的味道,來辨認大象。這也許是對的,有血緣關系的大象,相互之間維系的感情是最深刻、久遠的。
象群對死亡的印象就像看待出生那樣深刻久遠,它們會因為一只大象的死亡而感到悲傷。目前,人類還沒有辦法知道它們是否有和人類一樣的這種感情。但是,從大象經常守候在已經死去或者即將死去的親戚身旁來看,它們對死亡這個概念是有一定理解的,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失去一個家族成員的這件事情,對于其他成員來說,會永遠圍繞在它們的記憶里,女首領的死亡會導致一個家族的破裂。接踵而來的悲劇是這只已故大象留下來的小象,沒有母親的奶水,只有兩歲的小象是不可能生活下去的。但是對于年齡稍微大一點的小象來說,還是有一線希望的。這個家族中的其他成員會接管下來,繼續照料這些脆弱的孤兒們。一只脫離家族的小象,被另一象群收養的這種現象是非常少見的,但并不是沒有。這種無私的舉動,在其他動物王國中,是聞所未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