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紅藍花
釋名
亦名紅花、黃藍。
氣味
(花)辛、溫、無毒。
主治
風疾兼腹內血氣痛。用紅花一兩,分為四份。先取一份以酒一升,煎成一杯半,一次服下。不止,再服。
一切腫疾。用紅花熟搗取汁服。
喉痹壅塞。用藥花搗爛,取汁一小升服下,病愈為止。冬月無花,可用干花浸濕壓汁煎服。
胎死腹中,或胎衣不下。用紅花煮酒服。
產后血暈。用紅花一兩研細,分作二服,每服以酒二碗煎成一碗送下。
耳出水。用紅花三錢半、枯礬五錢,共研為末,先用棉花把耳擦凈,然后把藥末吹入耳內。無花則用枝葉為末亦可。有的處方只用紅花一味,不用枯礬。
藜蘆
釋名
山蔥、蔥苒、蔥炎、蔥葵、豐蘆、憨蔥、鹿蔥。
氣味
辛、寒、有毒。
主治
風痰。用藜蘆十分、郁金一分,共研為末。每服二、三分,溫漿水一碗送下。
中風,牙關緊閉。用藜蘆一兩,去苗頭,在濃煎的防風湯中泡過,焙干,切細,炒成微褐色,研為末。每服半錢,小兒減半。溫水調藥灌下。以吐風涎為效。又方:治中風后口吐涎沫,喉中發拉鋸聲:取藜蘆一分、天南星一個(去浮皮,挖一小坑,倒入醋少許,在火上烘成黃色),共研為末,加生面和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丸,溫酒送下。
痰瘧。用藜蘆末半錢,溫齏水調下。引吐為好。又方:藜蘆、皂莢(炙)各一兩,巴豆二十五枚,熬黃,研成末,加蜜和成丸子,如小豆大。每空心服一丸,未發病時服一丸,臨發病時又服一丸。宜暫時禁食。
黃疸腫疾。用藜蘆在火灰中炮過,取出研細。每服小半匙,水送下。數服可愈。
牙齒蟲痛。用藜蘆研為末,填入病齒孔中,有特效。但不能吞汁。
頭風白屑。甚癢。用藜蘆末摻入頭發中,把頭包二天,避風。
疥癬蟲瘡。用藜蘆末調生油涂搽。
誤吞水蛭。用藜蘆 炒過,研為末,水送服一錢必將水蛭吐出。
甘遂
釋名
白澤、主田、鬼丑、陵澤、甘澤、重澤、苦澤。
氣味
(根)苦、寒、有毒。
主治
水腫腹滿。用甘遂(炒)二錢二分、牽牛一兩半,共研為末,煎為水劑,隨時服用。
身面浮腫。用甘遂二錢,生研為末,放入豬腎中,外包濕紙煨熟吃下。每日吃一次至四、五次。如覺腹鳴,小便亦通暢,即是見效。
腎水流注(腿膝攣急,四肢腫痛)。用上方加木香四錢,每用二錢,煨熟,溫酒嚼下。瀉下黃水為驗。
大小便不通用甘遂五錢(半生半炒)、胭脂壞了十文,共研勻。每服一錢,加白面四兩,和水做成面片,煮熟淡食。待大小便通暢后,再服平胃散加熟附子,每取二錢煎服。
水鼓氣湍。用甘遂、大戟各一兩,慢火炙后,共研為末。每取二、三分,加水半碗,煎開幾次,待溫服下。不過十服見效。
腳氣腫痛。和甘遂半兩,木鱉子仁四個,共研為末。每取四錢,放入豬腎中,濕紙包好煨熟,空心吃,米湯送下。不過十服見效。
疝氣偏腫。用甘遂、茴香,等分為末。每服二錢,酒送下。
痞癥(發熱、盜汗、胸背疼痛)。用甘遂包在面中,放漿水內煮十沸,去面。把甘遂在微火上炒黃,研為末。大人每服三錢,小兒每服一錢,臨星時服,冷蜜水送服。忌油膩魚肉。
消渴。用甘遂(麩炒)半兩、黃連兩,共研細,加蒸餅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二丸,薄荷湯送下。忌甘草。
風痰迷心癲癇。用甘遂二錢,研為末,放在豬心里。縛緊 ,紙懈,煨熟。取藥出,加辰砂末一錢,分成四份。每服一份,半用過的豬心煎湯調下。以大便下惡物為效,否則須再次服藥,此方名“遂心丹”。
小兒馬脾風(風熱喘促,悶亂不安)。用甘遂(包面中,煮過)一錢半、辰砂(水飛)二錢半、輕粉一角共研為末。服時,先取少許漿水,滴入一小點油,然后放藥末二、三分在油上。等藥下沉,去漿灌服。此方名“無價散”。
麻木疼痛。用甘遂二兩、蓖麻子仁四兩、樟腦一兩,共搗作餅,貼患處。此方名“萬靈膏”。內服甘草湯。
突然耳聾。用甘遂半寸。棉裹插耳內,口中嚼少許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