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錦榮 張愛青
辦公空間發展至今已演變出多種辦公模式,也日益趨向開放性和多樣性。傳統、現代、后現代的辦公空間都各有其特點。隨著時代的進步,多元融合的后現代辦公空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設計風格的多樣化,空間結構的開放性,獨具特色的美學構思理念以及高度的人性化設計理念不斷的滲透到辦公空間設計之中。
對辦公空間的歷史研究
1.辦公空間的起源
早在幾個世紀之前,企業形態就已出現,早期的企業形態表現為不同的人的企業行為而聚集起來的這種形態稱之為近現代企業辦公的標準形態。早期出現的辦公場所也受當時資本中心論和物本中心論的影響,多數安置在相應的建筑物中,這個建筑可能是一個廢棄的教堂或者車站,工廠車間或是一個富人閑置的住宅,也并不需要做太大改動,人們把桌、椅、文具搬進去,就形成了一個辦公空間。
2.辦公空間的發展情況
發展至20世紀30、40年代后,人性化的管理概念開始呈現。企業辦公樓,企業辦公室作為一類建筑和空間形式引起人們的注意,辦公場所的設計也開始慢慢考慮人的因素。在這一方面較為領先的是銀行業、保險業和傳統制造業。隨著IT產業和諸多邊緣行業近年來的高速發展,其辦公空間的設計風格也逐漸多樣化。人們對辦公空間的認識和需求也慢慢多元化。
對辦公空間模式類型的研究
與中國經濟高速度發展相適應,辦公模式也由傳統辦公模式逐漸演變成與時代相適應的后現代辦公模式。人們對新型辦公空間的需求的不斷提高。引起眾多設計者在這方面的思考。
(1)傳統的辦公模式。過分地強調等級觀念,辦公的私密性尤為明顯,領導坐在深山里面極少出來與員工交流,造成了員工和員工之間、員工與領導之間的溝通有了一定的隔絕。而且封閉性的辦公場所占用的面積過大,浪費空間。另一個缺點是領導占有辦公面積過大,而員工的工作和休息、放松的空間極少。這樣使得員工的壓力很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2)現代的辦公模式。現代辦公模式流行于在50年代的現代主義運動中,比較注重模塊式的家具,強調辦公的開敞和組合,各個分管部門圍繞著大的辦公空間是其主要的特征。這種方式相對于寸土寸金的寫字樓或許是一種節省的體現,但它往往具有過分注重功能的特點,這種實用為先的理念往往造成嚴謹有余,活潑不足的弊端。使得辦公空間千篇一律,缺乏個性化與人性化。
現代辦公模式的理性化設計對于常規工作、按時上下班的政府部門人員并無大礙,但是e時代的工作人員年齡較為年輕,工作方式多變,常規的辦公風格難免與其格格不入,單調乏味。缺乏配套的工作環境,往往容易造成工作的疲勞狀態。因此,面對更年輕、更投入、更職業化的技術精英,如何創造一個更迎合其工作、生活方式和品位的環境就成為了一個由后現代辦公模式研究的嶄新的課題。
(3) 后現代的辦公模式。一種針對e時代辦公樣式的研究。后現代主義以其關注人的需求,重視環境文脈的理念而風行全球,這種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把使用者、公司、社會放在一個大的系統之中加以考慮,多樣性和個性化成為了一種新的時尚。強調效率和人文環境的平衡,強調緊張與放松的統一。
因此,各種不同的空間設計風格應運而生比如溫馨型、理性型、前衛型、休閑型、智能型、科技型等。同時,為了達到一個文化與觀念的契合,有時也把諸如江南園林,沙漠古城等人文景觀、自然景觀或觀念性內容揉合在設計風格之中。公司所提供的這種家園般溫馨的辦公環境,使之自身形象也加以提升,員工工作效率也有所提高。
個性化在辦公空間中的體現
所謂的后現代辦公空間設計中的個性化體現不光是在一個空間塑造個性、另類的展示,更應該從人的心理出發,以人的心理、生理為根本,使人和物的關系達到和諧,從而保護人的健康,挖掘人的潛能,提高人的工作效率,那么換言之,所謂個性化設計最主要的表現形式之一也就是人性化設計。
1.科學的合理布局和尺度
科學的合理布局和尺度是人性化辦公空間設計的首要條件,從功能區域的劃分上,辦公空間室內的平面布局順序應合理,以小到大,有主有次。每個工作部門應有相關的功能區對此進行輔助和支持。如相應的接待和洽談,樣品展示和資料介紹的空間。這些輔助部門要根據其工作性質,放在合適的位置。
2.辦公設施及辦公用品的正確選擇
辦公設施應以人的形體尺度為主要依據,而辦公用具的主要功能是實用,因此,在辦公空間中的用具都要滿足人們的使用需求。如辦公桌辦公椅的選擇,應該嚴格按照人體工程學的合理尺寸調節選擇桌椅尺寸、大小。
3.色彩在辦公空間中的合理運用
色彩具有性格特征和象征意義,不同的色彩給人帶來不同的心靈感受。空間是由地面、梁柱、頂棚和墻面這些構筑物最大著色界面組成的,因此這些界面的色彩傾向決定了空間的主色調形成。純度較高或色彩傾向明確的顏色在辦公空間界面顏色運用中較為常見。
第二層次是裝飾織物和家具,它們的作用主要是調配各個主要界面的顏色關系,也就是說利用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