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紅 韓彤 朱倩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物質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高,為了滿足現代人對產品的各種需求,就要綜合功能、技術、材料、審美等因素,使產品與用戶之間取得最佳匹配。作為設計師進行設計的途徑,產品設計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最終產品的成敗。本文主要研究基于類比思維的產品設計方法,根據對相關產品設計方法的深入研究和總結,將該產品設計方法分為三類:一般類比、隱喻、仿生,對這三種設計方法進行了概述,并用實例加以佐證,證明了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引言
人們在長期探索自然規律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針對各種現象的理論,并把個別現象的研究結果推廣到其他相似事物上,這種思維就叫類比。辭海對“類比”的解釋是:根據兩種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推論出它們在其他特征上也有可能相似的一種推理形式。類比的出發點是對象之間的相似性,基于類比思維的產品設計方法的關鍵點和難點也是找到事物的相似性,并將其恰到好處地運用到設計中。下文將對基于類比思維的產品設計方法進行論述并以實例佐證其有效性。
一般類比
1.一般類比方法的概述
類比法又稱綜攝法,綜攝法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教授威兼·戈登于1944年提出的一種利用外部事物啟發思考、開發創造潛力的方法。事實證明:不少發明創造都是由日常生活的事物啟發而產生的靈感。戈登由此想到,可以利用外物來啟發思考、激發靈感解決問題,這一方法便被稱為綜攝法。
2.一般類比方法的分類
一般類比法可以分為三類:擬人類比法、直接類比法、象征類比法。
(1)擬人類比法
進行創造活動時,人們常常將創造的對象加以“擬人化”。人類自身是自己最熟知的,將產品類比為人類身體的某部分或動作進行設計常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直接類比法
從已有的成果中找尋與設計對象類似的事物進行運用,這樣比憑空想象設計一種東西容易獲得成功,也具有一定的可實現性。著名的瑞士科學家阿·皮卡爾是位研究大氣平流層的專家,他設計的平流層氣球能夠飛到15690米的高空。后來,他又把興趣轉到了海洋,開始研究潛水器。盡管海洋和天空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然而海和空氣都是流體,還都可以運用到浮力原理,因此,阿·皮卡爾在研究深潛器時,首先想到利用平流層氣球的原理來改進潛水器。
(3)象征類比法
所謂象征是一種用具體事物或符號來表示某種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表現手法。在設計中,有時也可以賦予設計對象一定的象征性,使它具有獨特的風格或蘊含特定的含義。在圖標設計中,象征類比法較為常見,通常簡單的圖形、字母都有特殊的含義。寶馬標志中藍白相間的圖形代表藍天、白云和螺旋槳,象征公司之前在航空發動機技術上的領先地位,又象征公司的一貫宗旨:在廣闊的天空下,以精湛的技術、全新的觀念滿足客戶的愿望。
隱喻
隱喻本屬于語言學的范疇,是語言學修辭的一種手法。 “隱喻”在希臘文中的意思是“意義的轉換”,即賦予一個詞它本來不具有的涵義。將隱喻運用于產品設計中,就是設計師把想要表達的某種精神、態度、情感等融合到產品設計中,從而提升產品的內涵,帶給用戶一種超越基本功能的更高層次的體驗。
仿生
仿生設計是在仿生學和設計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邊緣學科,主要涉及到生物學、人機學、材料學、動力學、工程學、美學等學科,主要運用工業設計的藝術與科學相結合的思維與方法,從人性化的角度,將某種生物的某個特性恰當的運用到產品中,使產品擁有某種功能上的或情感上的價值。仿生設計可以分為:
(1)形態仿生設計 形態仿生設計是在對自然生物體所具有的典型外部形態的認知基礎上,尋求對產品形態的突破與創新。形態仿生設計是仿生設計的主要內容,設計重點是要抓住生物外部形態美感特征和人的審美需求。
(2)表面肌理或質感仿生設計 自然生物體的表面肌理與質感,不僅僅是一種觸覺或視覺的表象,更代表某種內在功能的需要,通過對生物表面肌理與質感的進行仿生設計,增強仿生設計產品形態的功能意義和表現力。
(3)結構仿生設計 生物結構是自然選擇與進化的重要內容,是決定生命形式與種類的因素,具有鮮明的生命特征與意義。結構仿生設計通過對自然生物由內而外的結構特征的認知,結合不同產品概念與設計目的進行設計創新,使人工產品具有自然生命的意義與結構特征。
(4)功能仿生設計 功能仿生設計主要研究自然生物體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原理與特征,從中得到啟示以促進產品功能改進或新產品功能的開發。
(5)色彩仿生設計 自然界生物的色彩首先是生命存在的特征和需要,對設計來說更是自然美感的主要內容,其豐富的色彩搭配對產品的色彩設計具有重要意義。
(6)意象仿生設計 生物的意象是在人類認識自然的經驗與情感積累的過程中產生的,生物意象仿生設計對產品語義和文化特征的體現具有重要作用。
總結
從上文的例子中也可以看出,基于類比思維的產品設計方法不局限于某一類的產品設計,而是適用于包括電子產品、工業產品、圖標等多種產品設計領域,可幫助設計師打破思維定勢,開拓思路,從前人的設計或大自然中尋找靈感,找到類比物與設計產品的相似處巧妙地加以利用,對產品設計起到深遠的指導意義。
(作者單位:河北工業大學)
作者簡介:劉曉紅(1987—),女,漢族,天津市人,工學碩士,研究方向:產品設計工程;韓彤(1989—),女,漢族,河北省衡水市人,研究方向:產品設計及理論;朱倩(1990—),女,漢族,山西長治市人,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產品設計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