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
本文闡述了當代書籍藝術設計的新觀念,即為一種動靜結合、兼具時間、空間的造型藝術設計。并是在媒體形式高度發展的今天永恒不變的文化生命體。
當代書籍藝術設計有別于傳統的書籍裝幀設計。傳統的裝幀設計即為將書頁羅列起來裝訂成冊的過程。書籍裝幀設計包含封面設計,編排設計以及裝幀工藝的考究等。由于長期思想觀念的固化,經濟條件、社會環境的制約,書籍設計者、出版人、編輯人員對書籍設計的思考依然是模糊于傳統概念之下。而在信息化高度發展的今天,促使了各種媒體形式的競相出現,這便使傳統的、承載人類文明上千年的媒介形式的書籍,步入了尷尬的境地。這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書籍存在的價值,或是該向何方向發展。當下的書籍藝術設計已不僅僅停留在書籍封面設計、插圖設計、編排設計、裝幀工藝設計等這些范疇,它更趨向于一種觀念的傳達、一種情感的溝通、一種時間流動下的造型藝術設計。
時空穿梭下的永恒文化生命體
作為一種古老的文化信息承載體——書籍,之所以依然存在,甚至依然受部分人們的喜歡,是因為它是一種永恒的文化生命體。書籍設計文化在我國藝術文化領域源遠流長,我國思想家荀子說“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荀子.勸學篇》)極為強調書籍的整體美??鬃诱f:“《韻》盡美矣,又盡善也?!保ā墩撜Z》)孔子“盡善盡美”中對美的詮釋,雖然包含了倫理內容,但“盡”字也明確表達了“全部”、“整體”的意思。古希臘大思想家亞里士多德就說過:“美與不美,藝術作品與現實事物,分別就在于美的東西在藝術作品里,原來零散的因素結合成為統一整體”?!兑?系辭上》說:“形面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書籍設計不是將書籍設計成為“形而下的器”,而是要通過設計把書籍塑造成賦予美韻內涵的“形而上”的精品。
在一本有限空間的書籍中所記載的信息內容,卻可以給我們提供無限空間的想象。正如我們欣賞一部戲劇那樣,沒有電腦制作的視覺畫面,也沒有錄音棚合成的震撼音效,只是靠幾件簡單的道具,樸素的轉場,演員的對白,卻讓我們能夠聯想到廣闊的情景空間,伴隨著劇情的發展,使每個欣賞者的情緒都猶如身臨其境般的跌宕起伏,緊張、愉悅、輕松,對戲劇中的人物也有了愛、狠、別、離等心情。這正是文化藝術的本身魅力及欣賞者通感能力的展現。書籍藝術設計也是如此,我們從中了解它,了解它給我們講述的每一個故事,了解它背后的時代境遷。飽經時代的滄桑,紙張開始泛黃、書頁出現破損、文字也開始模糊不清,這就讓我們不得不愛惜心疼起來,它就像一位教導我們多年的長者,讓我們對其文化信息,告誡我們的道理,觀念思想等的追崇敬佩。這就是一本值得珍藏的好書,這就是書的魅力。每當指尖在書頁上的摩挲過程,就會讓我們似乎感到一絲溫存。沙沙的響聲、油墨的芳香,這些都是我們讀書時留下的美好記憶。因此書已經和我們形成了一種默契,一種情感交流,這是其它媒介形式無法替代的,它是在時空穿梭下永恒不變的文化生命體。
時空觀念下的創新設計思維
一本書的設計往往不是一頁一頁的獨立設計,它應是系統性的、流動性的空間造型藝術設計。當代的書籍藝術設計不僅局限于護封設計、函套設計、內頁設計、版式設計、字體設計、插圖設計、材料設計、裝幀工藝設計等二次元的設計,它是具備六面體結構造型空間的三次元設計。設計者更要注意書籍翻閱時,內在信息的時間演繹過程。我們要重視每一頁的內容按排,設計時要注意文字、圖像、色彩、留白等視覺信息化的引導,聚焦、傾斜、發散等各種力的結構把握,每一種視線的推移都是時空觀念的展現。隨著書籍內容本身的故事情節的推演,每頁設計跌宕起伏的變化,使讀者無論是從心理還是視覺上,都會產生緊張、輕松、愉悅、悲傷等情緒變化。高潮、低落這正是時間的內在流動,才演繹出這一出出戲劇性的空間場景。從封面到封底、從扉頁到內文、從標題到段落,在讀者的視線下,書不斷的變換著空間關系。因此可以說當代的書籍設計是動靜相融的時空造型藝術。
老子認為“道”是世界萬物的根本。當代書籍藝術設計之道是從外在造型到內部信息的理性思考,是對整體工藝運籌的準確把握,是設計師對書籍內容準確領悟后的知性整理,是兼具時間與空間的四次元造型藝術。
(作者單位:黑龍江東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