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娜
科學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設計已經成為現當代藝術中最為重要的藝術形式。在工業化社會,設計發展成為一門“科技美學”,即以現代科技為依托,并強調功能領先的創造行為。然而“形式服從功能”同樣是設計的不二法則。設計又是為人服務的,“以人為本”也是設計的第一要義。那么到底怎樣評斷一件設計產品的好壞,究竟什么樣的設計才能算得上是美的設計呢,本文將對現代產品設計中的設計美做一個粗淺的探討。
什么是設計?
設計即是一種將計劃、規劃、設想通過視覺形式傳達出來的活動過程。人類通過勞動改造世界,創造文明,然而最為基礎和主要的創造活動則是造物。小到螺絲釘,大到火車、飛機、宇宙飛船,無不凝集著人類的智慧和才能,無一不能發現設計的痕跡。舊石器時代,人類創造出勞作的工具——石刀、石斧等,用樹身來挖空造舟、將土泥制成陶器、把礫石、獸牙等鉆洞打磨成飾品,設計便誕生了。
什么是美?什么是設計美?
什么是美?什么又是設計美呢?美是具體的,美的事物總是以千姿百態的具體形式呈現出來,而被人們發現和喜愛。有人說過,設計的意義不僅是改變事物原有的形式,而是使這個事物朝著更加合理的方向發展。如果按照此說法,是不是說美的設計就是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的設計呢?人的需求可分為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兩個方面,其中物質需求是最基本的需要,在生活水平低下的時代,物質需要表現尤為突出。然而,現如今在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生存所需要的物質條件逐步得到滿足后,對精神需要的追求就變得非常突出了。人們對現代產品設計中美的追求也是如此產生,而且今后消費者的要求將會變得更高。設計的審美,屬于滿足使用者精神層面需求的功能,它在適應人的實用功能基礎上利用造型、色彩等表現手法創造性的組合構成形式美,以形表意,以色達情,激發人們的視覺感受,為使用者帶來美的享受。設計的實用功能和審美功能是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的,一件優秀的設計產品,只有同時擁有使用功能和審美功能的時候才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才能得到傳播和更為長久的存在于市場中。
現代科技的發展對現代產品設計的影響
現代科技是在新技術發展的基礎上形成的,特別是在信息技術、光電技術、納米技術等為代表的高新技術出現后,不僅改變了人們固有的生產生活方式,也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和看問題的方法。面對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在不斷積累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也在不斷的開拓未知的新領域。現代的科學技術延伸了人們的感官,拓展了人們的能力,基于這樣的能力水平,人們設計出各種打破常規、標新立異的新產品,設計的形式和內容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整個設計領域都呈現出了一種顛覆與創新的設計新趨勢。
首先,現代科技中的新材料和新技術為設計創新提供了物質支撐,從而打破傳統設計的老路子,也大大地拓展了設計的美學內涵。在現當代設計領域,正是由于新型材料的不斷出現,設計者不再拘泥于原來的設計思路,充分發掘新材料的特性,取得新的美學與設計效果;其次,現代科技與設計的完美結合,不僅給人們帶來了新的創造美的機會,還創造出了許多新的呈現美的方式;再次,現代技術拓展了設計所涉獵的領域和范圍,同時也給人們傳統的審美習慣帶來巨大的挑戰。現代技術的出現對于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而言,僅僅是滄海一粟,但是,從實際情況看,在現代技術出現后,人類社會所創造出來的財富,不管是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遠超過了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時期。具體以設計為例,建立在手工基礎上的傳統設計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也創造出了豐富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但是,相較于建立在當代新技術基礎之上的設計而言,傳統設計的局限性也是非常明顯的。設計工具的落后和設計效率的低下都極大地限制了產品的使用范圍,以及較慢的更新速度。但是建立在新技術基礎上的設計則極大地改變了這種情況,各種專業設計軟件的運用,3D打印機的出現等為設計師提供了預見設計成果的可能,極大地縮短了設計師的設計理念從想法變成現實的時間。
伴隨著新技術和新材料的不斷涌現,使得工藝制作的難度和精度越來越高,這樣帶來的結果是,消費者不僅對實用性有了新的追求,而且更加注重外觀設計。是否實用是一件成功的產品所首先要滿足的先決條件,而審美功能則是設計者展示設計構思,賦予產品二次生命,是追求更高的產品需求和情感需求。具體結合人們的實際使用習慣和使用場合,再結合人體工程學和結構原理等準則,結合運用美的形式法則而精心設計出來的產品,能更好的滿足人們的審美情趣和精神追求,同時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和一定的啟發,從而引導使用者去思考、去感悟更多超越客觀事物本身所帶來的精神屬性和內涵。下面筆者就以現代生活中和人們息息相關的交通工具——汽車為例,來談談現代產品設計當中的設計美。
汽車作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產品,是現代生活中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它的形態和色彩與我們所處的生活環境,與我們整個時代的精神風貌,與人們的審美心理等等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從某種意義上講,汽車的車身造型設計能反映出一個時代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等等,也能夠折射出一個時代的整體工業設計水平。對于車身的藝術而言,包括很多個方面,例如:車身的整體感覺、視覺效果、車身比例、色彩等等。下面主要從車身形態、功能與技術、文化特征等方面談談筆者對現代車身設計中設計美學的應用體會。
汽車的形態美是指汽車的外觀形式以及整體形態上的美學表現,它不僅是產品形體藝術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輛汽車表現力高低的重要標志。當一輛汽車靜止的停在路旁,外形上透露出來強勁有力的藝術張力,直接地能夠給人帶來視覺沖擊和藝術享受。
車身比例是指汽車車身中各部分的長度、面積等比例大小。許多設計者早期在汽車設計時已經十分重視這一比例,但是出發點往往是從車體性能等技術條件考慮,并且受限于所處時代的制造水平。例如:發動機的布置形式、底盤的高低、后備箱的大小等等,這些都是影響整個車身外形設計的重要因素。此外,在車身造型設計的過程中,各個細節的設計比例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各個部分存在相互的聯系和制約關系,彼此呼應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相互配合從而獲得良好的視覺效果。
汽車作為一種常用的交通運輸工具,其不同的設計元素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個地區甚至一個國家的視覺符號,它的流動特性也決定了它獨具的傳播意義。汽車的生產和使用都會因城市、社會的不同而不盡相同,因此設計師往往都會將自己或者當地的文化元素融入到自己的設計中。例如,美國車外形通常比較寬大,而且充滿肌肉感和力量感;日本車則小巧、精致、做工精致;意人利車充滿浪漫與藝術氣息;德國車嚴謹、耐用、品質優良,這就是汽車造型設計中不同文化因素的真實呈現。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社會習俗,都通過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習慣等反映在產品之中,因此汽車整體上的和諧之美也成為社會文化、傳統習俗美的表現。
結束語
因為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現代藝術設計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從傳統的專注于靜態的產品,到逐步重視人們行為方式對產品的影響,更加注重產品中所體現出的設計美和功能美的完美結合。例如上述的汽車設計美學就逐漸成為展現人們生活方式和審美心理的載體,并且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發揮著一定的引導作用,同時也將推進人們的生活走向更加科學、健康和文明的嶄新高度。我們如今在進行藝術設計實踐中,更加要注重一個結合,就是實用性和設計美學的完美結合,唯有這樣,才能在滿足人們使用需求的基礎上,最大化的帶給人美學的享受,最大化的實現產品的綜合價值。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