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淑萍



正所謂“藝術無邊界”,本設計以滿足當前人們對藝術追求的渴望為設計的出發點提出組合式文化空間這一設計概念,以探索適用于各種不同環境的組合式文化空間,既能在用地緊張的大城市中靈活扎根,又可給相對落后的鄉村小鎮帶去藝術的訊息。
緒論
就國內外情況來看,本課題所探討的組合式空間并非沒有前例,主要以集裝箱為主。2008年8月中國首個 “集裝箱學校”在汶川落成,可妥善解決災區約1000余名學生學習和生活需要。由美國紐約的“組合家居單元”是專門針對喜歡環球旅行的愛好者設計的房屋,內部設施既可簡約也可豪華,完全可根據主人需求來創設。荷蘭的集裝箱則被用來給學生建造學生公寓。由日本建筑師坂茂設計的一座聳立在海邊的游牧博物館建筑,其本身既是一個藝術品,也是一個遷徙的藝術展廳。而比利時方盒子餐廳出現在歐洲各個意想不到的地方,此建筑具備了可以調節各種指標的智能系統,適應于各種惡劣的環境。
文化空間的組合式概述
1. 文化空間的組合式設計
本論文所致力研究的文化空間的組合式設計是現代藝術展示空間的新模式,它通過對物質文化的典藏、研究、展示、教育、推廣等行動來實現一個文化藝術機構的社會角色與功能。換而言之,展示空間作為一個提供文化表述的有限空間,卻能夠呈現出的“全球化”等宏大敘事的廣闊圖景。吉登斯的結構化理論中把場所作為重要的概念,這一概念特別關注強調社會日常活動所賴以進行的那些環境的物質方面是如何被運用于人類的主體活動過程,又如何在社會活動中生成和復制,經過同一時空上的組合成為互動活動的環境。本設計借鑒“空間性”理論框架,來闡述組合式文化空間。文化空間的組合式設計是由幾個不同或者相同的小空間組合成新的空間組合在一起,既是整體又保持自己的獨立性,既能滿足不同空間的需求又能讓不同空間互相關聯。
2.文化空間功能單體的組合模式
文化空間具有靈活的組合方式和形式多樣的拼接形(圖2.1)式主要以五種功能的單體為主,分別是電子展示單體,實體展示單體,體驗單體,交流單體,以及休閑單體。可根據場地的情況以及展覽的規模大小自由組合,小型的展覽或許只需要一個展示單體,中
型的展覽需要展示單體、交流單體、體驗單體和休閑單體的組合形式,而大型的展覽則需要幾個不同功能不同單體進行拼接組合才能滿足展覽的需要。
文化空間組合式的設計探索
1.設計背景
在當今世界范圍內,中、大城市大部分都是坐落在沿海江邊,城市中藝術氛圍雖然濃厚卻有著固定的扎根方式,流通性不強,而那些生活在沿江的小鎮和鄉村的人們又很難享有這種藝術熏陶,近距離感受藝術的氛圍。
2.設計理念
正所謂“藝術無邊界”,本設計以滿足當前人們對藝術的渴望為設計的出發點,提出組合式文化空間這一設計概念,以探索適用于各種不同環境的組合式文化空間,既能在用地緊張的大城市中靈活扎根,又可給相對落后的鄉村小鎮帶去藝術的訊息。在拼裝式組合設計中,可根據用地規模和功能需求,進行不同功能空間的加、減法設計,同時亦通過圍合、延伸、分隔、連接等形式,營造出靈活多變的內部空間,創造空間的無限流動性。
3.設計概念
傳統的展示設計是藝術的時空,在這同一時空上這必須是要有限的永久空間和時間。傳統的藝術文化空間是固定,影響的范圍比較有限,展出的時間也比較短暫,流動性又不強。而組合式展示空間則根據拼圖(圖3.1)的特性,可以組合成各種不同模式,這些模式可以根據場地的不同組合成不同的藝術空間。
在建筑單體的設計上,通過對建筑形體的動態變化來適應不同氣溫、不同維度等種種環境的考驗。造型變化上借鑒一種兒童折疊紙游戲—— “東西南北折”(圖3.2)。
室內空間設計元素則運用“翻手繩”的游戲(圖3.3),游戲中線不斷更換花樣,通過線的變化帶動空間的變化,既滿足多樣的功能需求,同時又達到豐富空間視覺的效果。
4.設計的主要內容
(1)建筑的頂部采用軟膜結構,可以根據不同的地理環境通過改變建筑的形狀來達到調節建筑(圖3.4)溫度的目的。首先,光面天花的表面是依照電影銀幕而制造,表面有無數凹凸紋(圖3.5),而這目的正是將燈光折射度加強。軟膜天花本質是用PVC材料制成,能提高其絕緣功能,更能大量減低室內溫度流失。
(2)為了保證靈活移動的可能性,在設計上單體建筑是采用組合拆裝的建構模式,選用鋼和膜結構裝配式建造方法(圖3.6),設計方便拆裝的節點(圖3.7)。這種模式便于運輸和組合,有利于在短期內更換各種場地,在地形環境的選擇上也沒有太多的限制。室內也是一樣的,室內空間主要運用鋼繩(圖3.8),可根據需要來靈活分割空間,展臺展柜的設計也是采用組裝式的設計,方便攜帶和拼裝。
(3)為了減少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應盡可能減小空間的尺度,探尋“小空間、多功能”的理念(圖3.9—3.11)。組合式建筑的最佳結構,也就是保證建筑資源消耗量小并能保證使用的有效質量的結構。具有純“建筑”特征的結構形成構件與具有工藝技術和使用性特征的結構形成構件的有效配合,是形成合理建筑方案的必要條件。在構件的這種組合式相互配合下,形成的一種建筑類型,是能為綜合資源節約提供最佳條件的統一組合體。
4 文化空間組合式設計的創新點
組合式文化空間的三個創新點,其一,它是一種移動的藝術展覽空間,一種可拆裝拼接的臨時性空間,采用鋼和膜結構裝配式的建造方法,并設計了方便拆裝的節點,有利于在短期內更換各種場地。其二,它是一種不受限于任何地域環境的概念模式,建筑頂棚采用軟膜結構,可以適應不同緯度、不同區域環境的變化,同時通過改變建筑頂棚的形狀來達到控制室內空間溫度和光線的要求,從而實現環保節能的目的(圖4.1—4.3)。其三,它是一種自由、靈活的組合式空間,可根據場地的情況以及展覽規模的大小進行自由組合,單個展出適合小型展覽,多個組合成群可以舉辦大中型展覽。
結論
現今的大城市藝術氛圍雖然濃厚,卻有著固定的扎根方式,流通性不強,而那些生活在沿江小鎮和鄉村的人們又很難享有這種藝術的熏陶,近距離感受藝術的氛圍。正所謂“藝術無邊界”,本課題以滿足當前人們對藝術追求的渴望為設計的出發點,提出組合式文化空間這一設計理念,通過主題為“Traveling 空間”的組合式空間,將藝術從最繁華的都市帶進最淳樸的鄉村,為每一個可以生存的角落帶去藝術文化的訊息,從而開啟一場沒有終點的藝術之旅!它是一場沒有等級之分,沒有地域文化限制、沒有終點的交流盛宴,同時也是一種新的文化傳播模式。
(作者單位: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指導老師: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