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慧明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用戶愿意為服務買單,為技術買單,為流行元素買單,在這個新的時代,服務,技術,流行元素都是為了給用戶帶來良好的體驗,只有讓用戶擁有良好體驗的產品才是好的產品,產品設計的好壞與功能的關系將會變弱,更多取決于用戶心理的價值認同。
在人類以制造業為中心的工業時代,柯達和諾基亞曾是相機和手機行業中的絕對老大,但是今天柯達已經倒閉,諾基亞也被收購,擁有是基礎,擁有,也會成為負擔,老時代特別的擁有者在新時代面前喪失了應有的敏感。
在互聯網時代,全球所有的計算機、存儲器,包括所有的人都將被連為一體。在這個無所不包的連接體中,產品擁有了新時代全然不同的價值內涵,有用才被設計的時代結束了,一切能夠被設計的都會是有意義的。設計師必須在飛速成長的網絡面前重新審視產品設計。在這個互聯網時代,產品設計不再屬于功能和技術,不再屬于成熟和閱歷,它屬于隨時隨地,屬于每個人的參與與體驗,屬于對未來的把握。
產品的功能
在工業時代,復雜的產品的確很吸引人,但是增加的功能越多,就越難發現真正對用戶有價值的新功能,而且盲目添加的新功能早晚會成為垃圾功能。用戶也會對產品越來越不滿意,因為增加的復雜性導致他們很難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功能。況且,一想到為那么多沒用的功能買單,他們就更加不舒服。擁有更多的“產品特性”,被證明只能保持短時間的競爭優勢。隨著功能的不斷膨脹,產品變得越來越復雜、越來越笨重、越來越難以使用,最后使用者對產品喪失興趣。這樣增加復雜性會導致產品維護成本越來越高,而且也越來越難以靈活應對市場變化。所以不斷向產品中增加功能,是不可持續的。
產品越復雜,確定如何向用戶提供良好的使用體驗就越困難。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每一個新增的特性、功能或步驟,都增加了導致用戶體驗失敗的機會。用戶體驗對于所有的產品和服務來講,都是至關重要的。因此,痛下決心,砍掉不必要的功能,要強過無意義地堆砌功能。
互聯網時代的用戶體驗
在過去產品設計是由功能決定的——就像現代主義大師們所說的那樣“形式服從功能”。這種觀點對于產品內部運作(用戶看不見的部分)是完全適用的,但在互聯網時代,正確的產品形態絕對不是由功能決定的,而是應該由用戶自身的心理感受和行為來決定的。
互聯網時代的每一個產品都為用戶來設計的,而產品的每一次使用,都會產生相應的體驗。就拿水杯來說,如果每次接開水的時候都會燙手或者喝水的時候撒一身的水,這樣都會給用戶帶來不舒服的體驗。
長期堅持理解用戶生活的世界,理解他們的偏好和行為,始終都是第一位的。每個設計都應該讓用戶體驗到自己在掌控一切。他們不關心軟件如何運作,用戶只希望所用的產品掌控起來容易、可靠、迅速。產品設計不能跟這種掌控的感覺有抵觸,而是應該放大這種感覺。簡單的體驗會讓用戶自信作出了正確的選擇。簡單的體驗會讓用戶沒有后顧之憂,因為產品的響應方式都是意料之中的。
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
提供優質的用戶體驗,是一個重要的、可持續的競爭優勢,對所有類型的產品和服務都是如此。用戶體驗形成了客戶對產品的整體印象,界定了產品和其他產品的差異,并且決定了用戶是否還會再次使用。
“特性”和“功能”總是重要的,但是用戶體驗對于產品的忠誠度有著更大的影響。
視覺設計選擇合適的按鈕形狀和材質,要保證它能引起用戶注意;功能設計要保證這個按鈕在設備上觸發適當的動作;用戶體驗設計則要綜合以上兩者,兼顧視覺和功能兩方面的因素,同時解決產品所面臨的其他問題。用戶體驗設計同時還要保證當用戶同時使用兩個以上功能按鈕時,這些按鈕所放置的位置是否合理。
任何在用戶體驗上所做的努力,目的都是為了提高效率。效率所影響的不僅僅是最終的結果。當工作中用到的產品合乎規則、容易使用、不令人沮喪和沒有不必要的復雜性的時候,人們會更喜歡這種產品。好的產品會使人們在使用后帶著很大的滿足感,而不是累得筋疲力盡。
互聯網時代的產品設計
互聯網時代,傳統常態的經驗和結構已不能容納互聯網組織起來的社會能量,信息傳播技術創造了絕對的少數也不能被忽略的可能。每一個聲音都面對著世界,每一滴水珠都等同于大海。
2007年,扎克伯格宣布全面開放Facebook,所有人都能登上Facebook開放平臺開發軟件、提供服務。不久后,Facebook上出現了游戲、娛樂、工作、資訊等各類服務,而所有的服務都是由世界各地的用戶開發上傳的。到2009年,來自180個國家的超過100萬的開發人員為Facebook用戶提供了52000個應用程序,至此,Facebook的輝煌不再屬于Facebook,而屬于Facebook身后數以億計的網民們,主角是每一個參與其中的普通人。
2011年小米公司在網絡上不厭其煩地詢問,人們想要一款怎樣的手機?人們希望自己的手機擁有怎樣的配置?人們最渴望智能終端上哪一款應用?隨后關于小米手機的暢想,迅速匯聚成擁有1.8億帖子的專門論壇,被稱為“米粉”的發燒友就高達60萬人。他們既是小米的消費者,也是小米的設計者,同時還是小米市場擴張的推動者。
互聯網提供的自由空間讓人們不僅擺脫空間和時間的限制,讓人們與組織之間的關系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互聯網時代的產品設計師不再和某一個組織保持歸屬性的關系,他們為互聯網帶來的所有自己感興趣的產品而設計。同時每個參與者都是設計者,在互聯網上,設計師和用戶已經開始融合。用戶和粉絲將轉變為設計者,從而成為整個設計體系的一部分。
(作者單位:安陽工學院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