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雪芹
學前兒童并沒有十分明確的范圍,在我國,一般把上小學前的兒童稱為學前兒童,曾有專家認為,人的生理與心理發展并不是同步的,生理的發展是一個清晰可見的外在過程,而心里的發展是一個緩慢的內在過程。色彩對人的心理影響是十分深遠的,學前兒童在出生后漸漸地對身邊四周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尤其是對色彩的敏感度十分高,而在兒童成長的不同階段,很多時候兒童還沒有那么成熟的表達自己內心情緒的能力,而且孩子的思考方向和大人也有很大的區別,更無法用大人的思考方式去規范孩子。因此,了解兒童心理發展是十分必要的。
兒童時期是人生理、心理發展的起步階段,是十分關鍵的。在這個階段中,兒童還無法用語言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如果被忽略,讓孩子總是處于沉悶和低落情緒中,會很難獲得積極的心態,影響孩子性格的發展,學前期是孩子性格的成長期,一般來說,兒童性格在小學以后基本上是已經定型了,轉變會很困難,幼兒時期性格隱藏的缺陷在青春期成長階段會加倍表現出來,就是青春期類似逆反等心理。一般來說,兒童在幼兒時期很少會出現強烈的逆反心理,但凡是這種心理的種子被種下,將會一直影響孩子的性格。兒童畫是孩子情緒的表現,是大人了解孩子內心變化的一扇窗,可以了解到孩子內心潛在的狀態。
學前兒童色彩認知與發展
1.1-3歲
這個階段的孩子視覺生理系統發育不完全,從兒童心理發展來看,兒童基本上在出生后三周到一個月,自我意識萌芽,開始逐漸脫離自閉期,但是還沒有自我獨立的意識,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也不穩定,也比較容易受外界的影響,依賴意識比較強。
1-3歲的兒童繪畫基本上都是一些彎彎扭扭的曲線,巴赫曼認為,當一個孩子轉動、搖擺畫筆或者畫細線的時候,是在詮釋自己的經歷,此階段的孩子還無法區分一些相近的色彩,例如藍色和綠色,但可以區分一些純度比較高的色彩,認識色彩的次序依次為紅色、綠色、黃色、藍色。
2.4-6歲
4-6歲是兒童視覺發育的關鍵時期,求知欲強,漸漸地也會用不同的色彩來表達情感,研究調查發現,這個階段的兒童最偏好粉色,其次是紅色,再是綠色,紅色系的色彩是孩子們最喜歡的顏色,女孩子主要偏好于紅色系列的色彩,男孩子的色彩偏好相對于女孩子來說稍微比較平均一點。這時候孩子們也逐漸有了性別之分。
學前兒童色彩心理表現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兒童心理問題也逐漸增多,研究表明,從12-18歲年齡段出現的心理問題多數與1-12歲年齡段有直接的關系,醫院曾調查研究了600多個3-6歲的兒童,其中有30%兒童患有心理問題,而根據醫院接診情況學齡期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比較多,占看病總數的80%。
臺灣兒童美術教育家林于鈴說:”成人心中不快時,常會用語言傾訴,用文字抒發緩解壓力,而孩子,沒有用精確的語言文字釋放情感的能力,只能用哭鬧的方式抗議,如果能掌握繪畫,可以用繪畫涂鴉的方式轉移情緒,緩解焦慮。”在繪畫過程中,通過色彩可以反映了解兒童的心理活動,及時開始開導,及時的關注孩子的內心情緒,對關注孩子生理、心理健康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色彩傾向
據調查研究,學前兒童繪畫選擇的色彩都比較單一,有很多兒童繪畫時會很偏愛某一種顏色,當這種顏色有點過于壓抑時,就需要老師和家長及時關注兒童的狀態。在繪畫時,使用的暖色越多,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他們心理越健康,反之,冷色使用的越多,說明孩子的情緒比較壓抑。
2.反復疊加
孩子在成長時,對情緒的控制沒有那么穩定,孩子在繪畫過程中情緒焦躁,沒有耐心就會用很多顏色反復疊加,對情緒的控制水平低的兒童在繪畫時趨向于多種顏色,比如說,在畫海洋世界的時候,有的小朋友在畫海洋的時候會用同一種或者幾個相近的顏色,把它涂成漸變的海洋,有的兒童會采用多種顏色,例如,黃色、紅色、翠綠色、藍色、紫色、黑色等等,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前兒童情緒比較強烈,容易焦躁。
影響兒童繪畫色彩的因素
1.自身因素
兒童在選擇色彩受到繪畫當時的心理情緒或者身體不適等因素的影響,有些就有可能是自身性格因素,在調查的幼兒園中,曾有一個小朋友非常喜歡紫色 ,草坪,花朵,樹葉等等都喜歡畫成紫色,心理學研究表明,喜歡紫色的人創造力和感受力都很優秀,他們崇尚高貴、華麗、浪漫,但感情較為脆弱,大部分缺乏沖勁和勇氣,容易沉溺在自戀的狀態中,最后調查發現,這位小朋友的母親很喜歡紫色,家里的布置裝修基本偏向于紫色,孩子繪畫了很多紫色的東西,表達了對母親、家庭的依戀,大人要懂得從兒童偏好的色彩中觀察他們的內心變化,更要從繪畫內容、色調等全方面解讀,千萬不要憑某一條理論就給孩子下結論。
2.外部因素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除了以自我為中心的認知習慣,孩子也越來越傾向于外界的評價,這些評價極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和行為,兒童成長時期,他人是無法代替父母對孩子情緒的影響,據上海未成年調查研究發現,父母吵架的家庭中的孩子所患的心理問題的比例比離婚家庭子女所患心理問題的比例高出10%左右,很多患有抑郁癥、焦躁,性格不自信,人際交往有障礙,嚴重的會患有精神分裂癥,婚姻恐懼等等。
在生活中,父母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情緒,更多的給予孩子精神上的關心,培養孩子良好的心態,引導孩子觀察生活,激發孩子的想象力。
小結
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美術是孩子的“第二種語言”,對兒童的發展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讓孩子通過繪畫,通過色彩來宣泄自己內心的壓力,也讓家長、教師及時的了解到孩子的內心狀態,有助于培養孩子積極向上,自信,有耐心等優秀品質,促進孩子生理、心理全面健康的發展。
(作者單位:浙江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